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酒海钩沉 > 第4章 酒池畅游

第4章 酒池畅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说到夏桀,其荒淫无度可以说罄竹难书。

    据说他为了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喝酒,命人挖了个大池子。具体池子有多大,因为那时候还属于无计量时代,几米几尺的谁也说不准。但是这个池子里装满了美酒,能在里面行大船!您各位想想,众人划桨开大船,那得多大的池子啊!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池子大了,得先把酒装满。

    可能我们现在觉得装满就装满呗,反正皇帝有的是钱,有钱还怕买不到酒。

    您还真说对了,在那个时候,有钱还真不一定能买到酒。

    因为以前没有酒精啊,不会像现在今天交了钱,明天就有酒。酿酒不但是个技术活,更需要时间。

    假设是浓香型白酒吧,发酵期就需要最少两个月。如果窖池少了,等酿出来这一锅,上次那个恐怕早就渗的就剩下渣了。所以要把这个池子里装满酒,首先得有一定的防渗漏技术。然后酿酒的窖池车间,起码得比酒池多好几倍才能保障供给。否则这边没酿出来,那边酒池干了,凭夏桀这脾气,酿酒人九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酿酒又是个力气活,必须大老爷们膀粗腰圆的才能胜任。至于某地宣传的少女啥的,您听听就算了。因为制曲酿酒的原料都是粮食,动不动几千几万斤的,老爷们尚且累的受不了,让一帮叽叽喳喳的女人去干这种活,除非脑子有病才能想起来这么白痴的说法。

    正因为酿酒是力气活,夏桀的需求量又特别大,所以青壮年都被征调来酿酒了。也就是说,能干活的不是去酿酒,就是在去酿酒的路上。

    如此一来,做农活的就相应少了很多。搞农业生产的少了,粮食蔬菜可能就不够吃。肚子都填不饱时候,老百姓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造反,二是饿死。让我选,肯定不是后者。

    而夏桀的玩法讲究推陈出新,今天命令宫女嫔妃脱了衣服跳酒池洗澡,他自己趴酒池里喝洗澡水。明天又要创吉尼斯纪录,让三千人一块趴酒池边上喝。也许过去人都比较实在,不会偷奸耍滑,所以那些酒量小的不一会儿喝的东倒西歪,夏桀看的是哈哈大笑,不亦乐乎。更有因为喝多了一头栽倒在酒池里的,夏桀更是乐不可支,心花怒放啊。

    还在山里建了个别墅,带着嫔妃丫鬟住进去,特别是最宠爱的妃子妹喜,一连几个月不理朝政。可谓夜夜笙歌,乐不思夏啊。

    这就是有名的做酒池糟丘,为长夜饮的典故。

    夏桀这么玩,他爸爸知道不知道不好说,朝中的大臣那是知道的。见夏桀天天只顾着骄奢淫逸,正直的大臣就看不下去了。

    有位叫伊尹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跑过来劝谏说:大王您天天这样玩,搞不好咱们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呀!

    夏桀满不在乎,说:我就像天上的太阳,永远不会灭亡。没听过那句话吗,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你不要再说了。伊尹知道这位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呢,也就不敢再说了。

    有个叫关龙逄的大臣也来劝谏,说:古代的君王,尊礼守法,勤于政事,才使得国家兴盛,百姓安康;如今大王到处挥霍民力与钱财,杀人如麻,照这样的话,用不了多久,上天一定会给你降下杀身之祸的,希望大王改正吧!

    夏桀这会儿估计心情不太好,正烦着呢,听关龙逄这么一说,可没了伊尹劝谏时候的好脾气。马上下令将关龙逄抓了起来,不久又下令杀了。

    关龙逄也成为中国第一位因为劝谏而被杀的大臣。

    不过这里的伊尹劝谏还存在着一些疑问。

    伊尹是杞地人(今河南杞县),由于家贫,从小被卖到有莘国(今河南开封陈留一带)做了奴隶。后来随着主人嫁给了商汤,才有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说法。

    也有说伊尹是伊水旁边的人,所以姓伊。这里不讨论伊尹的出身问题。

    夏桀如此残暴,自然激起了民喷。

    话说在商国(今河南商丘)有个叫成汤的君主,勤政爱民,贤名远播。

    临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县附近)日子混不下去,老百姓饿殍遍野。虽说不是本国居民,成汤也看不下去,派人送来了粮食牛羊等。没成想葛国这家伙不上道,人家说饿死老娘不吃种粮呢,这帮人竟然把成汤送来的良种给吃了。

    成汤出于好心,就派人带着种子化肥农药,自带干粮来帮葛国人种地。结果葛国国君把来的这些人带的粮食扣下,将人全杀了。

    俗话说士可忍孰不可忍,消息传到商国,怒不可遏的成汤嘴里说着,你们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于是发兵将葛国灭掉,葛国的老百姓对成汤那是感激涕零。

    网开一面本来是网开三面,说的是成汤见一个老头捕鸟,说这可是国家保护动物,你四面结网岂不是一网打尽,下次捕什么?不如网开三面,才能保证每次都有鸟可捕。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网开一面。

    成汤就这样一心为民,得到了周边国家人民的爱戴。不几年,周边纷纷归顺,那些看不透时局的,也被老百姓推翻,归顺商国。

    成汤娶媳妇,有一天吃了一道菜(也有说喝的汤),感觉特别好吃。仔细一问,原来是老婆娘家陪嫁过来的厨师伊尹。

    成汤就把伊尹喊来,问问菜怎么做的,以后好按照这种方法做饭。

    没想到伊尹不仅仅只是个厨师,还能把国家大事和做饭联系到一起。

    早在三千多年前,伊尹就指出很多食材的特性。

    比如说在水里的腥,吃肉的燥,食草的膳,就是伊尹最早提出的。

    所以伊尹提出五味调和之说,被后人推崇备至,伊尹也成功晋级为厨师界的祖师爷。

    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的夏末商朝初期,我们就知道了五味调和。这时候表面优雅的那些以面包牛排为主食的,还在饮毛如血呢!

    而伊尹的学问远不止做饭烧菜这么简单。医学研究伊尹同样有着卓越的贡献,据说汤药的发明人,就是伊尹。

    他最重要的贡献当然是治理国家,并帮助成汤在鸣条(今河南封丘附近)一举战败夏桀,引领中国进入商朝时代。

    开国之君往往出身底层,知道民间疾苦,所以励精图治。

    而守位者则不然,所以才有了伊尹罢免国君之举。

    究竟怎么回事,咱们明天再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