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 415 各地变化(求订阅月票)

415 各地变化(求订阅月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楚安。

    黄寅看着正在运行的蒸汽机动力收割机,眼神发亮,“如此一来……日后便是收割作物,也能省下人力且极大的提高效率!”

    “如此器械,简直是神物。”庞山民感叹了一声。

    宿麦成熟,楚安各地放了农忙假,结果……诸葛均搞出来了一架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收割机,比黄月英之前设计的脚踏动力的更为高效。

    一旁,庞统摸了摸下巴的短须,心里想着,如此看来,这机器是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动力的地方以替代人力的,这天下……不给荆州还能给谁?

    “阿均你倒是快把蒸汽马车弄出来啊,如今咱们楚安到襄阳皆为青灰路,若是弄出来了……咱们一天就能跑去襄阳了!”收割机上,黄峻兴奋的对着诸葛均大喊。

    “是啊,也好让阿姊见见咱们的厉害啊!”黄琮也表示赞同。

    诸葛均翻了个白眼……

    让自家嫂嫂见见他们的厉害?

    在开什么玩笑?

    他们这一身所学,哪个不是黄月英传授的?

    他们的师祖种花居士也不知到底教了多少本事给恩师呢!

    不过,这机器倒确实是可以稍稍造上一批。

    嫂嫂说了,如今他们这群人对材料的应用不过是在极为初步的阶段。

    蒸汽机也只是极为初步的动力系统,更进一步的……有汽油动力机,乃至什么电动力、核动力系统,那都是他还不能接触到的。

    因为能做事的人数有限,不少材料也没有达到要求,所以,他们得再等等。

    “可别指望蒸汽马车,就蒸汽机这速度套上马车……能把咱们给颠死!”

    “哈哈,似乎也是。”

    这蒸汽机,是有好处,但也有不好的地方。

    声音太大,作为车子的动力系统时……哐嚓哐嚓的有些太闹人,且……车体颠簸的厉害。

    不习惯坐马车的人,那就是坐了一次不会再坐。

    田埂边,一群不大的孩子眼神中全是羡慕。

    “阿斗,想不想坐那个车!”张苞拉着阿斗的手,问。

    今年快五岁的阿斗认真的点点头,“想。”

    “谈个条件。”旁边,关兴开了口。

    “三哥且说。”阿斗看了关兴一眼,道。

    他们的父辈是结义兄弟,他们几个人,自然也就按照大小排序,目前,他最小,排第四。

    “按照恩师以及诸葛先生的意思,阿斗要在六岁前通读考入族学乙级班。”关兴看向阿斗,“若是阿斗能努力一番……莫说是这蒸汽收割机,便是蒸汽舰甚至海航,恩师一高兴……或者都带咱们去了。”

    阿斗琢磨了一会儿,摇头,“三哥,咱们的父辈都在叶县,我父更是左将军,且我为长子……你们或许能去,我是不可能的。”

    “哎,阿斗莫要如此说,万一呢!”旁边,麋武打着气,“想法总要有啊!对不对?”

    在这鼓动下,阿斗眼中也升起了一些希望,是啊,只要……他父亲再努力点多生几个,他就能自由一些。

    之前他以为到楚安是玩儿来了,结果是读书。

    读书也就罢了,他那恩师却并不教他,而是来了一个十分好看的先生带了他几个月,然后就把他丢到族学里了。

    若非有张苞几人陪着,他早就要哭了。

    “那……就试试?”

    “试试!”

    ……

    叶县。

    刘备看着商行运过来的脚踏收割机,见着商行负责人操作着这器械,又一次感慨。

    “阿楚啊……当真神奇无比。”

    “是。”徐庶点头赞同。

    又一年丰收,这是他们在叶县的第……不知道多少年了,刘备的脚跟慢慢的立稳了,且,叶县越发繁荣。

    “之前那蒸汽舰我倒是见了,按照阿楚的说法,世上任何需要人力的地方,或许都能用蒸汽机代替。”向宠冒了一句,“也不知,楚安那边是否有研究了。”

    “我看,巨违是想到楚安当县令了吧?”刘备打趣。

    向宠哈哈大笑,“将军说笑。”

    刘备也只是笑着,楚安那地方啊……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为奇特的地方。

    分明只是个县城,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活力。

    即便是最贫苦的百姓,眼中都带着笑意与希望,这是他在任何地方都没见过的。

    而今,叶县也在慢慢往好了发展,尤其这几年,发展极快。

    因着计口授田制度的推行,老百姓种地的热情极高,又加上青灰作坊以及制盐作坊的存在,叶县的商事更是繁茂。

    如今,他手下的部队,早已完成了装备的整换,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襄阳那边情况不稳,他早就往许昌去了。

    可惜,如今关羽坐镇益州,他们三兄弟,能真正相聚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了。

    ……

    成都。

    关羽结束了疲惫的抢收工作,无奈至极。

    益州各世家,对于种地……那有着极大的热情,有这么大热情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地都很多。

    种的地越多,他们的收益就越高。

    至于计口授田制度……目前还只在一些小县城推广,完全不适用于益州世家遍地的成都。

    “将军。”一男子见着关羽那模样,也是无奈。

    冬麦夏稻,益州是第一次种,但是……冬麦已经开始收获了。

    而夏稻的稻子,也早就育了苗。

    一年两季作物,让益州世家都发了狂。

    没有人想起被囚车押到荆州的刘璋,也没有人想到这个时候的益州,连个益州牧都还没有。

    “孝直啊。”关羽见着门口的男子,轻咳一声,端正了坐姿,“快进来。”

    “将军,其实……此时正是查清益州各世家隐田的最好时机。”法正沉声。

    关羽一愣,“孝直详细说说。”

    “如今抢收宿麦,待得翻整田地后,要移栽秧苗……这秧苗,当时为了不占各世家的地,多数是在州牧府所属的稻田内集中育苗的。”法正解释着。

    这项工作,当时是他负责的,如今禾稻的秧苗长势很好。

    他们育这些苗,也是按照最大估算去育的,根据荆州那边的资料,一亩地移栽多少秧苗都是有定数的。

    “简而言之,他们申领多少秧苗,便可反推其有多少田亩数。”

    关羽眼神一亮,当时为了育苗这事儿……各世家推来推去,都不肯干,因为他们之前还没干过,怕弄不好,就还是把活儿推到了州府。

    现在……倒是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为了查益州世家的隐田,他其实不太好直接动刀兵。

    他大哥是刘备,多有仁德之名……他即便接了黄月英的任务,在这情况下也很难做事。

    若非……在张松的推荐下用了法正,他这时候也得与之前的刘璋一般,依靠各世家。

    “若非孝直,羽此时还真要完不成阿楚给的任务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