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美味大闸蟹未知冷知识
“前两天我刚刚吃过,真的很好吃!”
“好吃归好吃,主要太贵了!”
“我记得有一种兰花螃蟹,跟红花蟹差不多,价格却很低!”
“就差了一个字,为什么价格差了那么多?”
直播间的观众们充满了疑惑。
江南笑着解释,道:
“红花蟹之所以贵,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产量太少。”
“红花蟹是地地道道的海蟹,人工不易养殖,几乎全是野生。”
“且产地多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带才有,且较少群聚,一般只能零星捕获,产量自然比较少。”
“第二,选材严格”
“酒楼里卖几百元一斤的红花蟹都需经过层层筛选,重量、个头、长相等,只有过关,才有机会上桌。”
“第三,成本较高”
“从深海到厨房,运输和保养成本较高,稍不留意,便会死在路上,最重要的是不能久放。”
“第四,保质期短。”
“红花蟹保质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的,想吃新鲜的,必须得提前预约才行。”
“而确实有一种螃蟹叫做兰花蟹,因为其甲壳布满花纹,且足尖和螯尖呈蓝色,其爪形和颜色很像兰花,所以得此雅名。”
“兰花蟹的蟹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
“其肉质坚实鲜美、甘甜,可用来清蒸、煲粥。”
“兰花蟹因为容易养殖,所以市面上很容易买到,价格也比较便宜。”
“而红花蟹和兰花蟹比起来,最大的特点是红色的硬壳深色的花纹更为显眼。”
“至于口感,相对于兰花蟹也更为紧致,再加上刚才所说的运输、成本、保质期等原因,价格肯定就贵。”
“综上所述,虽同为花蟹,但红花蟹和兰花蟹也是有所区别的,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开来。”
“第三名:蜘蛛蟹!”
“这种螃蟹刚才已经详细讲过,大家也看到过,我便不再多费口舌。”
“第二名:大闸蟹!”
“相比起溪蟹,大闸蟹一定有更多的人喜欢,更喜欢吃。”
“不过关于大闸蟹,大家肯定不知道很多与其有关的知识。”
“首先是大闸蟹的名字由来。”
“有个人叫做吴讷士,虽然算不上什么人人皆知的大人物,但他可是苏州草桥中学的创始人。”
“而他的父亲吴大澄晚清时,曾在湖南当巡抚,甲午战争中还当过刘坤一的副帅。”
“不仅如此,一门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吴讷士有两个好友,分别是方还和王颂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曾经流失了两百年左右的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手稿被吴讷士得到。”
“因为和方还、王颂文的关系比较好,借助这层关系,慨然的将其增回昆山。”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还是书林中的一段佳话。”
“期间,吴家设蟹宴,基本上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都来了。”
“由于当时饭桌上有一种螃蟹,就有人作了将其取名为大闸蟹,并作了有关大闸蟹名称的解释。”
“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竹闸就是竹簖,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
“还有一种说法是“闸蟹”原本叫“煠蟹”,普遍吃法是下汤锅煮一回,而吴越地区的方言叫做“闸一闸”,因而就被叫做“闸蟹”。”
“这两个名称由来,已经无法证明哪个是真是假,但却是最为广为流传的说法。”
“其次,大闸蟹的文化。”
“之前说过,我国已经有近五千多年的吃蟹历史。”
“而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人们发现,在我国三个地区生长的河蟹品质最好,即华夏有三大名蟹,分别为: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湖大闸蟹;河北白洋淀河蟹——胜芳蟹;江苏固城湖河蟹——固城湖大闸蟹。”
“在这三大名蟹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古丹阳大泽的“花津蟹”。”
“历史上,古丹阳大泽包括: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边地区一大片低洼湿地,面积近三百万亩。”
“这块湿地横跨苏南和皖南,呈三角形,还被称河蟹“金三角”。”
“久而久之,大闸蟹已经久负盛名,被称为“蟹中之王”。”
“明代文学家张岱曾夸赞大闸蟹说:“不加醋盐而五味俱全”。”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第三,本领特殊!”
“为趋吉避凶,大闸蟹还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和保护能力。
“若是受到强烈刺激,亦或是机械损伤,还有蜕壳不出的时候,就会丢弃胸足,从而成功脱逃。”
“当抓大闸蟹的时候,若只抓住一两只步足,它就会迅速地将其足脱落而逃跑。”
“而以后,还可以长出新的足来。”
“正因如此,在大批的成蟹起捕时,有时可以看到大闸蟹的胸足大小差异很大。”
“这就是就是自切再生的结果。”
“大闸蟹之所以有这种特殊本领,是因为其断肢都有固定部位,总是在附肢的基节与座节之间。”
“这个构造非常特殊,不仅能够再生长出新足来,还能防止出血。”
“只不过,自切再生的本领只有在幼蟹生长蜕壳阶段才存在。”
“当成熟以后,大闸蟹轻易是不会再生新足的。”
“第四,蟹之八件!”
“蟹之八件大家肯定都知道,只是大家不知道蟹之八件还是根据大闸蟹发明的。”
“之前说过,到了明清时代,吃螃蟹已经发展成了文人雅士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此,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套专用工具,俗称“蟹八件”。”
“根据相关记载,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书。”
“他先是创造了锤、刀、钳三件工具,主要是为了对付螃蟹的硬壳,后来逐渐发展为八件。”
“之所以发明这些工具,自然是为了吃蟹减少麻烦,吃得方便畅快。”
“而在当时,吃螃蟹还又分“文吃”和“武吃”。”
“所谓的“武吃”,其实就是指用手抓、用牙啃,主打的就是一个“快”字。”
“而“文吃”则就是使用工具。”
“后来从明代至民国初年,在此基础上,又发明出了十件、十二件。”
“甚至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然多达六十四件。”
“一开始,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铜制作,考究的则用白银制作。”
“因为从坚韧度来说,金虽贵重,但硬度不及银,而铜又很容易污染食品,所以按理说,上乘的“蟹八件”也应该是白银制的。”
“其工艺极为精巧,刮具形状有点像宝剑,匙具有点像文房中的水盂。”
“盛蟹肉用的则是三足鼎立的爵。”
“这些食蟹工具,又都配有圆形或荷叶形状的盘,盘底下有雕成龙状的三足。”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
“总结起来十二个字: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
“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别看热气腾腾的,但已经可以使用。”
“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先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
“接着,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
“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还要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
“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就像是在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
“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简直就是神仙般的生活。”
“总之,古人使用这蟹八件,可以把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
江南一口气科普了大闸蟹的四个冷知识。
这些知识真的很冷,如果不是江南提起,恐怕直播间的观众们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
毕竟谁会闲得无聊,了解大闸蟹的名字由来,亦或是它们的文化以及特殊本领呢。
不过又学了新的知识后,观众们表现得还是很激动。
至少以后说不定与朋友吃螃蟹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装装逼呢。
“我还是喜欢武吃,虽然不优雅,但最起码吃的爽!”
“一样一样!吃螃蟹的时候,我就是上手直接掰,用牙齿直接咬!”
“俺也一样!”
“没想到蟹八件竟然是古人吃大闸蟹的时候发明的!不可思议!”
“我也是第一天知道大闸蟹的名字由来!”
“我有问题,大闸蟹要怎样挑选?我很喜欢吃,可每次买的都比较次!”
“我也有这样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