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曾是长安第一人
“三……”
“三百两!”
“这是真的么?”
不知是谁率先发出一声唏嘘,整个人群都跟着疯狂了起来。
“方大掌柜该不会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吧?”
“三百两纹银,都可以在金陵城买一座地段稍好的宅子了,放在那些偏远的州县,买下一大块土地当地主都不成问题。”
“据说金陵知县的月俸加上各种补贴加起来都才二十多两银子,方大掌柜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知县一年的俸禄啊。”
“也不能这么说,如今当官的哪个没有点儿其它营生,咱们看到的都只是表面。”
“说是如此,但三百两纹银的月俸,恐怕全天下都找不出更好的待遇了。”
“待遇虽好,却是在用命换钱呐。”
“还是得考虑清楚。”
“毕竟方家和崔家势如水火,崔家又睚眦必报,一旦投靠了方家大掌柜,便有可能招来崔家的报复。”
“去他娘的报复!”
“为了读几本破书,老子现在连饭都吃不起了。”
一名衣衫褴褛的大汉重开人群站到了方永面前。
“谁给我饭吃给我书读,我就跟谁混。”
“谁能让我脱离狗都不如的苦日子,我的命就是谁的。”
“方大掌柜您就看能不能给在下安排点儿事做吧。”
“有事做我便跟着您混,实在不行我就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去。”
方永一直在罗隐身上打量,连看都没看一眼众人。
“罗先生慢慢考虑。”
“等您做了决定,在下再理会其他人。”
罗隐脸上面露挣扎之色。
他不是那种贪图享乐的人,更懂得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方家次子不仅给了他面子,还
给了他超乎其它前来投靠的文人才子的身份和地位。
在他看来,除了终身侍主,没有第二条路可以报答方家次子的知遇之恩。
丑陋的长相,注定了自己这一生都无法为官。
与其四处漂泊受人咒骂,不如找个地方老老实实做事,另谋前程。
也不知过了多久。
在众人不满和羡慕的眼神中,罗隐双膝落地,郑重的向方永拜了一拜。
“主公知遇之恩,罗隐唯有性命想报。”
一声主公,让方永心里莫名的欢喜。
他只是诚心邀请罗隐为自己做事,没想到罗隐居然会认主。
如此,倒也省去了他不少麻烦。
“先生严重了。”
“先生快快请起。”
方永主动上前把罗隐从地上搀扶起来。
“方家产业正直复苏之际,百废待兴,我身兼数职,无暇专心料理艺馆之事。”
“这招揽人才之事,还得劳烦先生慧眼识人,多帮我把把关。”
罗隐也不做作,起身便开始转变思维,为方永做起了打算。
“请问主公,都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
“教书先生、经营算账、文章好手、家兵护院乃至于农户,皆可挑选。”
“简而言之,术业专攻,物尽其用!”
“只要身世清白,皆可分配职务。”
“当然,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人品!”
方永双眸扫视在场百余人。
一百多人,最差的也是秀才之身。
然而这些人在他眼里,还不如大字不识几个的家兵刘牢之。
至少刘牢之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有明确认知,并且知道予人应有的尊重。
“我方家权势虽不如崔家,却也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能挤进
来的。”
“刚才说不愿意和罗先生共事的人,请你们自行离开!”
“劳烦诸位辛苦往金陵幻音坊跑一趟。”
“一会儿罗先生筛选通过的人,直接来隔壁天字二号房找本掌柜。”
“筛选未通过的,可去门前柜台处领取十两银子,权当劳烦诸位前来的辛苦费。”
方永说罢,让廊道上的艺馆伙计给方奴带句话,自行走进了天字二号房。
罗隐的文章天赋和咬文嚼字的功底令他佩服。
这一举动是在考教那些愿意投靠的人,也是试探罗隐的能力。
若是罗隐能独当一面。
培养成心腹,亦无不可。
方永刚刚点燃天字二号房的烛火,李香便端着一壶香茗走了进来。
看到李香泛黑的烟圈,方永心里又是一阵心疼。
“你累了。”
“快回房间休息吧。”
“睡不着……”
李香摇了摇头,径自坐到了方永身旁,“想爷爷了。”
方永愣了愣,到嘴边的抱歉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因为苏家迷案之事,和李香相依为命的爷爷受到连坐,而今除了在三亩地独自生活的弟弟,这丫头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
她才十四岁。
她只是一个孩子。
方永伸手擦掉李香眼角的泪水,尽可能温柔的安慰道。
“人终究是要成长的。”
“想做什么尽管去做,方家会是你永远的后盾。”
李香没有答话。
她只想待在这个男人身边。
艺妓也是妓。
短短几天时间,她已经体会到了那些所谓的文人才子在花月场所的另一副面孔,若非幻音坊强势,她的身体已经不知被那些文人才子凌辱了多少遍了。
一直听闻方家老爷好色成性,接触久了却是越来越喜欢方家老爷的为人。
待在方家老爷身边,能让她孤冷的内心舒服一些。
沉默之际,一道豪迈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方大掌柜。”
“我方才听说只要成为方府的客卿,食为天的饭菜就可以随便享用,是不是真的?”
一身材魁梧的男子从门外走了进来,象征性的朝方永抱了抱拳。
“在下许朱,拜见房价大掌柜。”
方永从方梦给的人才簿子上找到了许朱的名字。
许朱,猎户,江宁上元县人,三十岁时以倒数第一的排名混了个秀才,文采不好,但力量极大,单手可举五百斤。
“自然是。”
方永不可置否的答了一句。
“不过以你的能力,更适合加入军伍。”
“本官已经和勇武王达成合作,能打又识字的人才,会率先举荐给勇武王。”
“我看过节度使府的官文,历年天气完全回暖后,徘徊海外的沿海倭寇都会卷土重来。”
“如若此时进入军伍,便有机会随大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