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落难情缘 > 第291章 扩建宝林寺

第291章 扩建宝林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朝代,也是佛法大力弘扬的朝代。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玄类受皇上重托,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天慧,历时十七年,这就是有名的“唐三藏取西经”。

    六祖惠能是在玄奘在天竺取经期间诞生的。

    皇帝对于佛法的大力弘扬,使之世间学佛的民风甚为盛行。

    六祖惠能得五祖弘忍大师法嗣真传,自从在曹溪竖起顿悟成佛的大旗后,许多弟子在他的启发下,当即开悟,犹如跃过龙门的鲤鱼,遨游天海,喷云播雾,好不热闹。韶州宝林寺更加蜚声四海。

    因此,曹溪名声大噪,成了天下禅僧心目中的圣地,大江南北的学僧望风而动,争相来投者络绎不绝。

    这样一来,宝林寺原来的殿堂、寮房就显得局促狭窄,不足容众了。

    六祖惠能为宝林寺的香火越来越鼎盛感到十分欣慰,但又为

    宝林寺的寺院太小而忧愁。原来的僧房两人住一间的,改成四人住一间,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怎么办”

    要把宝林寺变成佛教南宗的策源地,扩大影响就要扩建宝林寺。

    这天课毕,行思对六祖禀报:“师父,近来从各地来的学僧超过了千人,再过几日,远在数千里的荆州通应律师,也将率领他的数百名徒弟来皈依您,寺中的房屋已不够居住了。”

    六祖听后,高兴说道:“那就找几处山水清幽的地方,再建几处寺院吧。通应律师是我受戒的师父之一。他反而来皈依我,不能太委屈了他们。”

    “是,师父。”行思说完后,即去着手操办扩建宝林寺相关事宜去了。

    施主们听说要扩建宝林寺,都慷慨解囊相助。

    扩建寺院,光有银两不行,还要有土地。

    宝林寺周围的山地,属于一个名叫陈亚仙的大财主的。

    陈亚仙有良田千顷,山林万亩,在曹溪地域可算是富甲四方。但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为人吝啬。

    过了一个礼拜,行思回来把近日关于扩建宝林寺涉及到用地的问题向六祖汇报:整个曹溪几乎每一座山、每一块地,都是大财主陈亚仙的。他为人极为精明,从来不肯施舍一文钱,恐怕……

    六祖听行思汇报完后,微笑着说:“陈亚仙若不精明、吝啬,如何能攒下如此大的家业?这种人,甭想向他化缘,他连一粒米都不会布施,怎舍得大片土地?你去请曹善人通融一下,我们花钱置买他的山地好啦!”

    行思半开着玩笑,说,“师父,我这几天与曹善人、刘志略他们去陈亚仙家省了饭菜——在他家饱尝闭门羹——一说来买地皮,人家连门都不让进!”

    六祖安慰道:“此事不能操之过急,改天待老讷去走一遭。”二天后,六祖带着婴行,沿着山野道路,向陈亚仙家走去。

    途中,婴行颇有兴致地说:“师父,你老人家今天的兴致真好,肯带着我游山啦。”

    六祖道:“谁说这是游山玩水?咱们是去化缘。”

    婴行眨着眼,疑惑地问:“化缘,有师兄弟们,用得着六祖您?”

    六祖说:“今天咱们化的缘很大,非得老纳出面不可。”

    婴行兴奋地问:“化多大的缘?”

    六祖凝视着曹溪的山林,“整个曹溪。我们得让陈亚仙把曹溪的山水林木、土地房舍都布施给宝林寺。”

    “陈亚仙这个大财主,最最可恨了。僧人去化缘,他甭说施舍,连个好脸都不给。真真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您老人家想要抢走他的全部家业,他还不跟咱们拼老命!”婴行苦着脸说。

    六祖笑道:“什么抢呀、夺呀的,多难听!出家人化缘,是让人家自愿布施。”

    说话之间,六祖与婴行已经走到了陈亚仙家的大门前。

    宝林寺的主持六祖亲自出登门拜访,尽管陈亚仙一百个不情愿,也不得不将六祖与婴行请到了客厅。

    六祖道明来意后,陈亚仙断然拒绝。

    六祖却不着急。他打量着陈亚仙家豪华非凡的客厅,观看博古架上陈列着的琳琅满目的珍宝,漫不经心地说:“陈施主真是家大业大,富可敌国呀!”

    陈亚仙得意地说:“苍天不负老夫一番苦心,数十年辛苦,总算小有所成。”

    “不知这些财产,数十年前在哪里?”六祖话锋一转。

    “……”

    六祖见火候差不多了,将话头转入了正题:“贫僧今天是来化缘的。菩萨法门中,以布施为第一。老施主若能布施财产,不但业障立消,而且功德无量。”

    陈亚仙神情紧张地说:“真的吗?唉,六祖大师,我布施多少就能消灾了?”

    六祖惠能向身旁的婴行伸出右手,婴行就把六祖平日坐禅的蒲团递了过去。

    陈亚仙看看这个蒲团,长不足五尺,宽不过三尺,长长松了一口气:“你是有名望的高僧,可不能蒙人!”

    六祖十分肯定地说:“出家人不打妄语,口无戏言!”

    陈亚仙轻松地笑了:“好,我陪你去,请你任意选一块地!”

    六祖、陈亚仙和婴行走出村庄,来到曹溪岸边。六祖向四周瞭望了一下,问:“陈施主,哪些地是你的呢?”

    陈亚仙向东西南北指点着:“东到那个山头,西到那条河流,南边到树林,北至山峰边。这些都是我的家业,大师任选吧。”

    “好!”六祖说了一声,徐徐向曹溪岸边的一片树林走去。

    大山之中,只要是有溪水流过的地方,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它们承受溪流的哺育,也回报溪流以生机,就这样,溪流不经意间在山谷里流出了一条条绿色的飘带。

    于是,山青了,水秀了,天蓝了,风柔了。

    他们三人来到曹溪岸边的小树林中,六祖随随便便找了一块空地,停了下来。

    婴行把六祖平日坐禅的蒲团展开。

    陈亚仙仰头朝天,哈哈大笑起来:“我还以为大师向我要多少地,原来才要蒲团那么小的地方。佛祖,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吧”

    六祖道:“佛门无戏言,我讲的可是认真的哩。”

    陈亚仙爽快地说:“行!你要怎样要,我就怎么给。”

    六祖拿着蒲团向陈亚仙扬了扬:“我这个蒲团能遮住阳光的地方,有多少,我就要多少。”

    陈亚仙望了望蒲团,方圆不及三尺,心想:你这蒲团任你遮盖,又能遮得了多少地方呢

    于是,他满口答应:“行!行!这蒲团能遮住阳光的地方,有多少,我就给多少。”

    六祖微笑再问:“陈施主,你的话不是戏言吧”

    “当然是真的。在佛祖面前,我怎敢讲大话呢?正是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回倒是陈亚仙认真起来。

    “好!你看着!”六祖说着,就把右手往上空一扬,蒲团像飞旋着的利箭般直飞上天空。

    “定!”六面仰起头颅。朝着天空大喝一声。

    说也奇怪,那飞旋而上的蒲团竟应声停在空中,停定不动,遮住了太阳直射而下的光线,在曹溪境内投下了一片很大的阴影。

    “喏!这就是我要用来扩建寺院的地方了。”六祖看着那一大片阴影说。

    陈亚仙大吃一惊,说心里话,他实在是舍不得。但一想到已在佛祖面前发了誓,今日又见六祖惠能法力无边,思忖了一下,便说:“佛祖果然是神通广大。这些山林土地,是我一生置下来的产业,今日用作善事,福荫黎民百姓,我祖宗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不过,我有一个祈求。”

    六祖道:“陈施主有什么祈求,尽管讲来。”

    陈亚仙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丘:“那山丘上有我祖宗的坟地……”

    “陈施主放心,你家祖坟,我们会好好保存,今日你此善举,恩泽四方,荫及子孙,实令世人景仰。”六祖惠能对陈亚仙赞扬了一番后,再用另一办法点化他。

    六祖惠能看着神态焦躁的陈亚仙,指了指地面,道:“陈施主,请坐。”

    说完,六祖自己先坐了下来,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愉悦自适的禅定状态。

    陈亚仙看他那安然舒服的神态,也坐了下来。

    林子里很安静,阳光透过层层的树叶,似乎被染成了绿色;风儿被林木梳理过之后,清爽醉人。

    陈亚仙这位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已经很多年没有像今天这样安闲地置身于山水之间了。林地特有的清新,溪水汩汩流动的声音,都让他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一只蝴蝶从他们头顶飞过。

    于是,婴行蹑手蹑脚地悄悄溜开,到林子边缘逮蝴蝶去了。

    陈亚仙看到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无忧无虑、简单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这里的山山水水还不姓陈,陈家只是山里普普通通的温饱之家。他与山里所有孩子一样,神儿魂儿都丢在山里,挂在林子里,漂在小溪里。一株野花、一只蝈蝈、一群小鱼,都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惊喜。

    于是,他们开心的笑声整日回荡在山林里,就像哗啦啦的溪水一样流淌不止……

    陈亚仙当下的心态,恰似这山、这水、这林子,自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之后才知道,有操不完的心,担不尽的忧:一会儿担心顽皮的孩子们玩火引燃山林,一会儿惦记有人盗伐树木……

    不是患得,就是患失,没完没了,无尽无休,每天晚上,陈亚仙都要惊醒好几回……

    也就是从那时起,那简单而充实的满足,那无拘无束的欢乐,都成了远去的梦绪,再也找不回来了。

    陈亚仙的眼角渗出一滴晶莹的泪珠。

    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六祖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他也想笑,但笑得很酸楚,很伤感,不知不觉长叹了一声。

    六祖关切地问道:“陈施主为何叹气?”

    陈亚仙说:“老夫早就听人说:腰缠金银万贯,一日不过吃三餐;纵有广厦千间,睡觉只占三尺宽。可我一直没有醒悟,没有看破,更舍不得放下。现在看来,我这曹溪最大的财主,还不如你一个两手空空的出家人安乐。”

    六祖笑道:“陈施主用自己的才能积累起万贯家产,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拥有的方式、使用的方法。”

    说着,六祖从沙地上捧起一捧细沙,将一部分倒在陈亚仙手里,让他紧紧攥住。

    可是,陈亚仙越使劲攥,沙子流失得越快,最终所剩无几。而与此同时,六祖张开手掌,托在手里的沙子却很少撒落。

    六祖随即说道:“财产就像这手中的沙子,你越想抓住它、攥紧它,往往流失得越快;而你拿出来与大众分享,不但不会减少,可能还会增加。”

    这话,陈亚仙不大相信了。财富,只会越用越少,哪有不减反增的道理?

    六祖知道他不相信,一笑说道:“陈施主,看来,你经常感受到钱财流失、浪费的痛苦,却很少体验布施财物的快乐。就像你拥有广大的山林土地,却很少像今天这样感悟林中的宁静一样。”

    陈亚仙不得不点点头。

    六祖道:“内行的人常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样,将钱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充分体现财富创造者的价值。这就像同样一袋米,放得发霉,自然让人心疼;若是施舍给饥饿的人,很可能拯救一条性命。我相信,救人一定比浪费更能给陈施主带来荣誉感、成就感和快乐感。”

    陈亚仙很尴尬,因为过去他往往将家里的存粮放得发霉,也舍不得拿出来周济乡邻。现在想来,的确感到很惭愧、很可笑、很愚蠢。

    六祖又说:“把自己手里的财富用到合适的地方,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会给拥有财富的人带来极大快乐,也必然会激发他创造更多财富的动力与智慧。同时,建桥修路、助危济困,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信誉,人们自然愿意与他打交道,进而财路广开,财源滚滚。再说,乐善好施会积累极大的福报,得到菩萨护佑。所以你看,世上那些有名的大善人,不但都是大富豪、大财主,往往也都是福禄安康、子孙满堂的老寿星。”

    陈亚仙认真地想了想,的确正如六祖所说,那些富贵双全的名门望族,无一不是积善之家。而那些坑蒙拐骗的暴发户,其子孙几乎都是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很快就会家破人亡。他将六祖这一天来对自己说过的话回味了一遍,一言一语都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都是为了自己好。

    于是,他在六祖面前跪了下来,真诚地说道:“老夫……不,不!弟子、弟子愚钝,以前没有机会聆听大师教导,也不知道佛法的奥妙,多有得罪,请多多见谅。”

    六祖一边合十还礼,一边将他搀起来,微笑着说:“佛法讲一个‘缘’字。现在,贫僧与陈施主相识的机缘到了,所以贫僧不请自到,上门化缘来了。”

    陈亚仙说:“弟子明白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道理。我自愿将曹溪的土地都捐献给宝林寺,供养大师。”

    六祖摇摇头,笑道:“没那个必要,您若是能布施几亩建寺院的土地,贫僧就感激不尽了。”

    陈亚仙真诚地说:“弟子是诚心诚意的。”

    六祖说:“你有了这份布施心,再身体力行,便可以舍尽一切贪爱、执着,心灵就会获得解脱。同时,布施供僧,有极大的功德,佛菩萨会保佑你无灾无病,心安体健。”

    陈亚仙喃喃自语:“谢谢大师开示,谢谢大师开示……”

    从此,陈亚仙像曹善人一样,成了六祖最为虔诚的护法弟子。

    有了钱,有了地,宝林寺很快就开工了,大兴土木。

    四方工匠,想多做善事,替自己多积阴德,纷纷主动前来帮工。

    宝林寺的扩建速度甚快。

    不消几个月,一座气派非凡的寺院殿堂屹立在曹溪境内。

    沿着山势的高低错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殿宇,琼楼挺拔,高阁连片,全都在佛光祥云的缭绕之中。在密林之中掩映着十三座大大小小的寺院,青砖绿瓦,翘角飞檐,回廊曲折,更显得庄严肃穆。巍巍宝塔,直指云天;润滑清溪,犹胜甘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