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科举考题
赵硕微微一笑,“不必担心,你可记得我和李公明说的,学成之后,需签下三年契约之事?”
蒋振远躬身答道:“臣记得。”
赵硕接着说:“李公明学会了,就去教其他人,其他人学会了,再教会更多的人。”
“等技术传开了,更多的人会造纸了,再加上成本低廉,自然就会自己开厂造纸。”
“这三年契约,只需要和李公明这样的自己人签订,以后的学徒就让他们自谋生路。”
“只要产量上来了,价钱自然就下去了。”
蒋振远眉头微皱,“恐怕陛下有所不知,在民间做生意,都是有商会的。假如,这些学徒联合起来涨价呢?”
赵硕:“这个也简单,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干,你就去派人传播工艺。会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人愿意低价出售。”
“假如每个村镇都有一家造纸厂,又有谁能将之全都垄断呢?”
蒋振远身躯一震,“原来如此,微臣受教了。”
“我只是一个商人,自然想着牟利,却忘了陛下推广宣纸,是为了天下学子读书方便,根本不在乎赚钱啊。”
赵硕所说大肆推广技术一法,等于是断自己财路,与商人囤积居奇的思想恰好相反,是以蒋振远一时没转过弯来。
但是想通了之后,立刻就觉得皇上高瞻远瞩,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啊!
赵硕笑了笑,“岳丈何必妄自菲薄?你从商多年,当官才几天?”
“等你适应了新身份,自然就能够做到从大处着眼,为天下黎民谋利了!”
蒋振远慌忙跪倒,“陛下,微臣谨遵陛下教诲,定要为天下万民为先,不敢私自牟利!”
赵硕笑着把蒋振远扶起来,“岳丈啊,你怎么动不动就下跪啊,我只是随口说两句,不必如此当真。”
蒋振远站了起来,干笑两声,“是,陛下说得是。”
他嘴上不敢反驳,但是心里想得很明白。皇上这就是敲打他呢!
他蒋振远现在是皇上的臣子,是为国家办事,若是中饱私囊,那皇上肯定第一个收拾他啊!
蒋振远做了半辈子买卖,现在有机会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他哪里敢马虎啊?
当下决定回家之后,就找人写一幅字:为天下黎民谋利。
然后好生装裱,挂在正厅,每日观瞻。
这时,赵硕又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这科举的试题,还要请岳丈帮忙。”
蒋振远大奇,“陛下吩咐,微臣自当尽力,但是,微臣没读过几年书啊。”
他幼年之时,也是日日读书,想着考取功名,但是后来父母发现他不是那块料,就把他带到店里帮忙了。
结果蒋振远立刻表现出了商业方面的天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今天,他读过那点书全都还给先生了!
赵硕又笑了,“要是想找读书人,何必找岳丈你呢?朕要的就是你多年经商的经验。”
蒋振远更迷惑了,难道皇上想要通过科考来招聘商人吗?
或者让学子们经商?
赵硕看他一脸懵逼,也不卖关子了,当下把试题的要求讲了一遍。
蒋振远震惊了,“陛下,这,这个……”
赵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放心吧,朕让你做你就做!找几个信得过的人,抄写一百份。”
蒋振远躬身行礼,“臣遵旨。”
他心想要是第一天认识皇上,非得骂一句昏君不可。
如此科考,真是闻所未闻啊!
简直就是胡闹嘛!
但是最近皇上每每推陈出新,屡建奇功,希望这一次也是如此吧。
过了几天,赵硕的考题出来了,果然引起了朝堂震动。
秦远修带着朝臣求见,赵硕移驾偏殿。
赵硕刚一到,屁股还没坐稳呢,秦远修便高声呼喊:“陛下!这科考的试题,不成体统啊!”
赵硕差点没站起来,耐着性子问道:“哦?丞相大人,有何不妥啊?”
秦远修又喊道:“科考一事,向来都谈经论道、问典作答,而这次的科考,竟然考问市井闲话、钱粮账目!”
“如此一来,市井中寻一小贩即可,何须开榜恩举啊?”
赵硕轻轻一笑,不置可否,又看向文武群臣。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他这么一问,秦远修的死党立刻站了出来。
“陛下!这第一题就万万不妥!
“什么从京城运出十万斤大米,命一百人护送,假设每人每天食用一斤大米,运到江南还剩多少斤?”
“这等小事,问一账房先生即可!那万千学子都是读圣贤书的,怎可作此低贱之事啊?”
看这位的样子,好像死了亲爹似的,眼瞅着就要哭出来了。
赵硕微笑点头,又看向另一人。
那人立刻高呼:“陛下!这第十题更是大逆不道啊!”
“问县令轿子路过街市,撞倒商户油桶,商户索赔二十两银子,该如何判处?”
“这这这,自古以来民告官者,先打五十大板!”
“参考答案竟然写着应当安抚商户,调查市场价格之后按价赔偿。不可少赔令商户不满,不可多赔姑息养奸。”
“这与与大夏律法相悖啊!”
“如此科举,选出来的岂不是作奸犯科之徒啊?”
“陛下!”
赵硕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觉得他那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很好笑。
“嗯嗯,还有吗?”
秦远修感觉赵硕早有准备,于是想先看看赵硕出什么招。
他当下用眼神示意,让众人先别说了。
然后他站出来一步说道:“陛下,如此科举万万不可,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众人附和:“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硕又笑了笑,拿起一份试卷说道:“这第一题不是很好吗?”
“前些日正有一批大米送往江南,这叫紧跟时事啊。”
“如果考生连这样简单的题目都答不出,将来需要有人赈灾怎么办?”
“不懂钱粮账目,如何做到心里有数啊?”
秦远修快速答道:“陛下,正如户部周尚书所言,这等小事,问一账房先生即可。”
“考生将来都是要做官的,何必亲自过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