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明末女将秦良玉
九连城,总督府中,滴滴答答声不断。
几个发报员正在实验无线电报机,而另一台无线电报机,远在海州港。
海州港,作为兴义军领地内第一个港口,依旧繁荣无比。
海州港本来已经不再接收大明的流民。
但因为大明北方的流民实在太多,而且港口中有一个超三万人的幼婴院,最后又恢复了接收流民的任务。
现在大明东林党已经上位,素来以名声好的东林党,却对地方依旧贩卖流民的事情,完全不置一语。
东林党背后的士绅富豪,在这上面赚了太多的金银,根本就不愿意丢掉这一块的利益。
为了对抗万历皇帝的税监和矿监,东林就敢十几年如一日的和万历皇帝吵吵,就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利益有多么看重。
海州港中,一台发报机滴滴哒哒的响了起来,将海州港最近的一些消息,译成二进制码,拍发了出去。
而九连城中,很快就接收到了信号。
杨延武待在旁边,有点紧张。
杨延文也跟在杨延武身边,他同样充满了期待。
无线发报机进行过短距离实验,这种长距离发送和接收信息,却还是头一次。
发报员正在忙碌的操作着,很快一条明文电报就被翻译了出来。
“千里耳二号已经就位!”
杨延武双手不由握紧了拳头。
“太好了,这么远都可以,我们可以试试更远的距离!”
兴奋之余,杨延武又感叹自己彻底将科技树点歪了。
蒸汽机都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应用了,电报却有了。
“哥,有了这个,我就不用到处走了,在九连城,就能够收到各个城市的消息。”
杨延文也非常兴奋,他其实也挺辛苦的,为了了解各地的情况,杨延文经常在各地奔波。
杨延武摇了摇头,说道:“有了电报,确实方便,但要是与电视,电脑比起来,这就差得远了!”
“哥,大的母亲到底告诉你多少东西啊,还有比这更好的,我完全想象不到!”
杨延文并不是学霸,他学到的东西,仅仅是后世小学的水准。
这点知识,就能将兴义军领地内的政务,处理得整整有条。
杨延武都有点不可思议,杨延武本来还想逼着他弟弟学更多的知识的打算,后来就放弃了。
也许,只要不用挖空心思去压榨他人,小学水准的知识就能够管好政务吧!
毕竟,大明的那些儒生,除了能写八股文,其他的和小学水准也差不多,有的比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差。
大明的儒生,如果排除对儒学经典的研究的话,也仅仅停留在会简单的计算了。
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就是这么一位。
袁应泰名声响亮,他一直在治理黄河,据说颇有政绩。
但是黄淮之地,只要发大水,就会泛滥成灾,也不知道袁应泰修的黄河能保几年。
辽东变故以后,袁应泰开始从河南道参政升任为永平兵备按察使。
袁应泰积极的为辽东输送粮草辎重,选精兵悍将前往辽东,得到了熊廷弼的赞杨。
能够得到熊廷弼的赞扬,那肯定是做得不错的。
但因为这个原因,就被任命为辽东经略,来总理辽东兵事,就有点儿戏了。
从1618以来,到现在,三年的时间,辽东经略换了三个。
杨镐,熊廷弼,到如今的袁应泰,每一个都会被皇帝赐予尚方宝剑。
有了尚方宝剑,肯定就要拿人祭旗。
辽东的武官也实在是凄惨,无论哪个经略来了,都拿武将开刀。
杨镐杀了一个,熊廷弼杀了四个。
袁应泰不像熊廷弼那样,心没有那么硬,他准备杀两个。
杨镐和熊廷弼杀的武将,理由是他们消极避战,或者是不战而逃。
但这一年,兴义军忙着征服北部草原上的部落,根本就没有往南攻击。
消极避战或者不战而逃的理由,袁应泰是不能用了。
但有尚方宝剑在手,想要杀个把武将,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袁应泰将何光先,候尚方两位偏将拿住,说他们贪污,开刀问斩。
要说贪污,这辽东的兵将里面,随便抓一个,说他贪污,绝不会有冤枉的。
大明的文官都公开收受好处,这些武官,更没有圣人给他们陶冶情操,怎么可能不贪污。
但何光先,候尚方没有后台,家族势力太小,只能成为袁应泰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袁应泰将自己的尚方宝剑开了光,放了第一把火。
第二把火就是将一些看不上眼的武将,都给退了回去。
第三把火,就是准备进驻抚顺城。
这三件事情,都不用算术的,小学没毕业的人都能干得来。
不过抚顺城,自从被努尔哈赤损毁以后,就破破烂烂的。
杨延武见抚顺城太靠近沈阳中卫,也没有派人进驻。
杨延武得到袁应泰想要进驻抚顺城的消息,觉得袁应泰是想刷战功。
因为兴义军已经占领了铁岭城,铁岭到沈阳中卫城一马平川,想要攻击沈阳中卫,杨延武肯定是从铁岭出兵,不会从抚顺关出兵。
明军占领抚顺城的实际意义不大。
但是,大明的文官,太会做文章了。
如果占据了抚顺城,就可以说是收复了失地,可以请一个大功。
到时候辽东之地,从蓟辽总督,到总兵游击,都可以得到赏赐。
这一点,小学生估计没有这份算计。
杨延武此刻还在九连城中,并没有回到铁岭城。
自从有了电报,还有无线电报,他得到的消息就迅速得多,应对起来就从容得多。
大明在辽东部署了十几万兵力,无论是袁应泰,还是熊廷弼,都没有将这些从各地而来的乌合之众给整理好。
现在辽东,大明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进攻的能力。
袁应泰要是敢主动进攻,绝对是来送死。
大明的武将,也没有几个让杨延武看得上眼的,都是些贪鄙不堪的人。
不过有一个人,却引起了杨延武的注意。
从川中来的白杆兵,明末的女将军秦良玉。
杨延武当然听说过秦良玉,但是他没想到现在的秦良玉,才四十几岁。
秦良玉亲自披挂上阵,来到蓟州,而她的两个兄弟,带领三千兵马,已经来到了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