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崛起九连城 > 第106章 放屁都带鱼香味

第106章 放屁都带鱼香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战争,其实就是实力的比拼,军力,后勤能力等。

    现在兴义军在各个方面都占尽了优势,只要兴义军不犯错,德川家康就只是垂死挣扎。

    不过,这几年的战争,也让兴义军的后勤补给处在崩溃的边缘。

    南部港,因为补给的原因,杨渠之不得不放弃了攻击大崎城的伊达政宗的计划。

    而是在刘文华的舰队配合下,将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小城小镇给打下来。

    杨渠之吃着鱼肉罐头,边吃边吐糟。

    “文华,我吃这鱼肉罐头,都吃得放屁都带鱼香味了!什么时候送点粗粮过来!”

    “杨旅帅,我们可能还要吃上一段时间!那边刚刚结束了大战,到处都缺粮,如果没有这北海道渔场的鱼,差点要闹粮食危机了!”

    刘文华也有点吃腻了。

    鱼干虽然香辣可口,吃多了,也腻啊!

    但想吃点米面,还真没有,运力不够,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运力送米面到南部港来!

    杨渠之其实也就吐槽一下而已,饿肚子的日子他经历过很多次,自然知道吃饱最重要。

    现在有香喷喷的鱼干填饱肚子,其实他已经很知足了。

    杨渠之非常佩服他堂弟杨延武,想找矿,说一个地点,就一定有矿。

    现在找个渔场,出产的渔获,是其他地方的几倍以上。

    他们在吐糟鱼吃得多,但有人却连饭都吃不饱。

    此刻的江户平原,为了修建防御设施,召集了大量的民夫。

    而这些民夫,做最苦最累的活,但连饭都吃不饱。

    想要挖深沟,筑高垒,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现在到了雨季,挖的壕沟还不到一米,就开始渗水,变成了一道水渠。

    筑高垒,也没有那么多砖石!

    这可愁坏了德川家康!

    因为亲临现场巡查,而淋了大雨,又忧愁之下,德川家康竟然病倒了!

    这让江户幕府,人心惶惶!

    害怕兴义军趁机来攻。

    兴义军现在并没有举兵来攻,只是陈古率领的水军,在海岸线上骚扰。

    此刻,杨延武已经回到了九连城,他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再不回家看看,老婆跑了怎么办!

    杨延武从釜山登岸以后,就座了马车,沿着官道回到了九连城。

    这次,他都没有在途中停留!

    归心似箭!

    杨延武的弟弟杨延文,娶的仁穆王后,已经给杨延文生了个大胖小子!

    龙小青眼中满是羡慕,杨延武肉眼都看得出来。

    杨延武将龙小青搂住,爱怜地说道:“没事,我们也造一个!”

    龙小青满脸通红!

    ……

    杨延武觉得他应该已经造出了一个小生命,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这种事情还是比较靠谱的!

    杨延武此刻正在观看幼婴室,西安平城中,竟然有上万名儿童,据说海州港也有这么多,长崎港也开始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大明的商人,真的是会赚钱!

    杨延武还特意参观了下造船厂,发现造船厂有好多机器,他都看不出什么原理,奇奇怪怪的,非常好用。

    杨延武心中感叹,他的族人不是不聪明,只是一直被愚弄,被压制了而已!

    杨延武还去参观了铁炉堡,铁炉堡说是堡,其实是个大城了。

    驼背工匠还驮着背,但身体很健朗,而且也不是灰扑扑的,干净了很多。

    “总兵大人,你回来了啊,我弄了个好东西,你看看!”

    “哦,什么东西啊?”

    杨延武不由好奇道。

    驼背工匠给杨延武带到了他的工作作坊,给他展示了一根炮管!

    “总兵大人,你不是说想给炮管弄根什么线吗?我弄了一个出来,打出的炮弹,要稳很多!”

    “太好了!”

    杨延武其实看不出所以然,不知道驼背工匠弄出来的,是不是膛线!

    他对这个没有任何研究,给不出指导意见。

    杨延武很想知道,这个时候的西方,到底有哪些关于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有没有膛线的基本雏形出现,只要有一个简单的提示,他就应该能把原理弄懂。

    杨延武其实不知道,在大明,就有这么个人,对西方的科技非常了解。

    他就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利玛窦来到大明传教已经十几年!

    为了能够在大明顺利传教,他带来了两件宝物,一件是世界地图,另一件是一个自鸣钟。

    这两件东西,放在了万历皇帝的宝库里面。

    它们确实是无价之宝!

    杨延武如果知道,他可能就不会犹犹豫要不要打大明了,他肯定第一时间领兵闯进京师,将它们抢过来。

    杨延武想要制造钟表,想要航海,制造一块航海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可惜他手下的工匠,还没有研究出一块,哪怕是大黑粗的,也没有研究出来。

    利玛窦在大明京师传教十几年,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朋友,被称为圣教三柱石!

    他们是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这三个人都是进士出身,都入了教,都是身居高位之辈。

    但他们的名声,只能算一般。

    徐光启醉心于西学,希望皇帝大力研究火枪铁炮,并积极改良明军的火枪火炮。

    这在士大夫中,简直是个奇葩!

    其他两人的成就虽然不如徐光启,但也都不差。

    但他们的评价,都是后世才加上去的褒奖之辞,其他圣贤之徒,对这三人的评价,其实很普通。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官位够高,在明史中都不会有他们名字的记载。

    在万历晚期,不与税监作抗争,不请求罢矿监的文臣,一般也得不到什么好评价!

    这么多圣贤之徒中,能出三个奇葩,这其实是上苍送给华夏的一次珍贵机会。

    但很可惜,大明没有抓住,大清更加没有抓住。

    京师,依然是大明的那个京师

    但利玛窦却快要死了,他患上了重病!

    不过利玛窦已经写信回去,让人来接替他的传教任务。

    又一个西方传教士要来了,他叫金尼阁,他带来了大量的西方书籍。

    金尼阁现在就在来往东方的船只上。

    杨延武能不能得到这批书籍,就很难讲了!

    一切,只能靠运气。

    不过,有关化学方面的东西,那就不需要靠运气了。

    杨延武的实验室中,各种玻璃仪器整整齐齐地摆着,还有各种矿物质,分门别类地摆在储料室中。

    杨延武准备用这段时间,做一下化学实验,指导一些学霸,将一些初等化学知识传授出去!

    杨延武虽然化学理论知识很扎实,实验室操作也没有问题。

    但他对如何工业化地制取一些很重要的化学物品,他也只是稍懂一些原理而已,还是需要其他人一起研究。

    而且,杨延武也没有办法将大量的时间,用在研究怎么工业制取化学物品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