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别人御兽,我召唤老公 > 第230章 烧城

第230章 烧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帝上任烧两城。

    许灵昀的身体每况愈下,睡眠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她已经没有时间一个个揪出奸臣,于是采取了最朴质的方法,不听话的贬官,再不听话的斩!

    大殿上的血迹还未洗净,便又添了几颗头颅。

    许灵昀可不管杀的人是御师还是普通人,在她眼里,只分为可用之人和不可用之人。

    一时之间,朝堂上关于许灵昀的风向逆转。

    有人说她是披着仁善之皮的恶狼,登基后彻底露出獠牙。

    也有人说她是大禹的福祉,是为大禹改头换面,去虫除蛀的天选帝王。

    以金缕衣为首的大臣们提出了“科举”这一概念词,为天下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通仕途的全新道路。

    当然,这是许灵昀授意的。

    科举这一选人政策有利于寒门学子,更是为天下的普通人伸出的一条通天橄榄枝。

    带反过来,这样的政策不利于世家,严重侵害了他们的利益。

    众所周知,成为御师就已经半步踏入仕途,使点小钱或者使些关系,当个几品小官不成问题。

    而科举是摒弃了御师的特权,公开面向全天下人才的招揽。

    最近杀了不少人,各世家的不满越演越烈。如果“科举”再由她提出,更会激起世家的不满。

    所以她需要有人出面,金缕衣身为普通人,他身后站队的也是一群普通人,所以最合适。

    这些人中不乏有世家大族又没有修炼天赋的人。

    这下世家一看,队伍中也有自家子弟,也不好闹得鱼死网破。

    这样一来,许灵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批准的政策。

    又在世家逐渐品过味来时,她下达新政令,也就是为世家封爵,并下旨:家中有爵位的可以让嫡系袭爵。

    公侯伯子男,共五大爵位。

    许灵昀给六大世家封的都是公,其余小世家按照实力高低,封了些侯、伯……

    不过,袭爵都是逐代递减。老子是公,老子挂了,到儿子袭爵就是侯,到孙子就是伯。

    袭爵之后,只要在三年之内做出一定成绩,爵位就不会降。

    反之,三年之内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政绩,就会实行爵位逐代递减的政策。

    许灵昀此举就是打一棒给个甜枣。

    世家们被许灵昀欺压良久,乍然听到这样的政策,居然觉得:诶,好像还不错。

    虽然子承父位可能会降爵,但只要在三年内做出一点政绩就不会降。

    三年呢!这么长的发挥时间。

    是只狗刨两爪子都能给完成了。

    况且他们对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很有信心。

    如果连这点政绩都做不到,那还不如死了算。

    就算是这样,反对科举的声音还是此起彼伏。

    许灵昀似笑非笑:“诸位难道是觉得自家公子比不过寒门子弟?”

    “那可是御师啊,百人中才出一位的御师,竟然连考过平民百姓的信心都没有?”

    “如果是这样,那还是不要放他们出仕了,免得砸了你们各家的招牌!”

    此话一出,世家顿时没声了。

    陛下说的好像也对。

    金堆银堆砸出来的世家公子,哪里是那些小门小户出来的人能比得过的。

    他们怕个锤子哦。

    这个,世家族长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回去立刻通知族中子弟认真备考,争取在第一轮科举中拔得头筹,好好打那位陛下的脸!

    许灵昀也长舒了一口气。

    将最难的一步搞定了,剩下的政令也好颁布下去。

    关于科举,她设立了四条途径,分别对应魁首的是文状元、武状元、工状元、农状元。

    大禹没有四书五经,但也有不少文学泰斗和政事大家的作品流传于世。

    文举的是诗赋、贴经、墨义、法科、书科、算科,重试策和御科,考的是治国之能和改进发展御兽之法的能力。

    可谓是全能型人才。

    武举由皇帝主持,考试内容有御兽、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翘关、兵法、沙盘骑。

    御师为武举的主力,这点无法避免。

    普通人的力量难以与御师抗衡,但为了给天下武者一个机会,许灵昀将武举又分了两科:一科考御兽、一科不考,两科魁首并列为武状元。

    工科和农科眼区别于传统考试形式,是以手艺能力定排名。

    至于工状元,完完全全是为工科人才打造,有独特的发明,独特的手艺,不拘泥出身学识,皆可入选。

    而农状元,则是在农桑一科有见解,对农具的改良有独特想法,能提高粮食产量,改善良种等等,此科由大众评比团组评定。

    此政令一出,天下哗然。

    无数人喜极而泣,又有无数百姓心怀期望。

    普通人想要跨越阶层何其之难,以前只有成为御师一条路,而现在,又多了一条手能触及的道路。

    第一批考试的学子,许灵昀需要全程盯着。

    她的政令刚刚下达,身边可用的人不多,为保有些人利用此事钻空子,还是妥当些为好。

    前来赶考的学子很多,单是京都一城是容不下的,于是许灵昀将京都周围十城设为考点。

    又考虑到一些贫苦家庭,免费提供饭食。

    最让天下学子震惊的是,一条横贯在大禹山脉的龙车。

    整条车是龙的外型,龙首磅礴,不怒自威,踏入龙车内,风雨不侵。

    发车之时,轰隆轰隆,发出巨大的响声,大地跟着颤抖,龙首喷着白色的蒸气,像是巨龙在吐息。

    龙车驶入隧道,横于湖上,穿山越岭,疾驰过农田,横贯过黄沙。

    它是那样的快,景色在眼前划过糊成一张水墨画,以人眼的速度根本看不清。

    这时会让人有一种乘龙飞天的感觉。

    据说,这龙车是灵芙帝女——哦不,现在应该改口为芙皇,是她设计出来的。

    传言越传越离谱,最后传成了是恶龙作乱,芙皇活捉恶龙,令其为大禹拉车。

    又说龙车看的是死物,其实是活的,有不少小孩子声称看到龙眼眨动,也证实了这一点。

    许灵昀不愿意这龙死后还要背负恶名,于是亲自下场辟谣,说是龙车用龙骨炼成,这才平息了谣言。

    许灵昀将塔锁萦龙投入使用,是为了加快学子进京的进度。

    她先责令各城对想要赶考的学子进行简单筛选,确保选出的人有参加考试的能力,而不是为了凑热闹。

    对这些简单筛选出来的人发放车票,只有持车票者才能上车。

    一票一人,不可转赠。

    塔锁萦龙的速度很快,一天时间能拉十趟学子,就这样,这条用特殊手段遮掩的火车终于显现在众人面前。

    京都,许灵昀发动手中所有能用的人,将他们分散在周围十城之中,用来组织此次考试与监考。

    而帝女封邑那边彻底热闹起来。

    许灵昀还是帝女时,封邑的科技水平在发展,那些新奇小玩意儿的出现更是带动了经济。

    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纺织机的出现走入千家万户,女人从家庭琐事中脱离出来,有了独立赚钱的能力。

    近年来,独立出来的女户越来越多,女商、女贩、女掌柜、女先生更是层出不穷。

    再次选拔人才的四科考试,不限男女,不限年龄。

    本地的许多女子也打算上京一试。

    更别提此地是许灵昀的教育试点地,善育堂从原本的一座变为十座。

    而学堂也由一座更填为十几座,杨帛画教过的那批孩子也走出了学堂。

    他们有的走入学堂持起教鞭,有的成为工匠开始收徒,更有的四处游历记录大好山河。

    当她们听到科举时,纷纷毫不犹豫的赶往京城。

    帝女是他们的大恩人,这又是能施展报复,鲤鱼跃龙门的好机会。

    无论如何,不要去搏一搏试一试。

    作为帝女发掘出的人才,他们将成为最忠诚的皇党,成为大禹未来发展的基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