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朱柏上奏京城
经历了几天的时间,云晓找了许多金融专业的人士进行了研究方案。
最终把适合明朝时期的金融体系雏形给大致研究了出来。
云晓将方案计划打包发送给身在大明时空的朱柏。
【你有新的文件需要查收!】
此时朱柏已经接收到了云晓发过来的资料,一篇名为《大明金融体系构建》的内容在他眼前详细展开。
他之前想过龙国有可能发送过来的技术,也许可能会是制盐,又或者是水泥之类的革新技术。
但唯独没想到竟然会是一篇关于金融体系的文章!
当然,看完其中内容之后的朱柏也觉得很满意,毕竟大明如今因为之前的宝钞而怨声载道。
而稳固的金融体系能够让大多数百姓变得富庶起来,如果大明的经济能够繁荣也不失为是件好事。
整篇文章下来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小到具体如何执行,大到宏观经济的整合等等都有着详细的记录。
越看越让人感到惊喜,如果这篇计划能够实施起来,那么他将会成为整个大明最富有的人!
只可惜这个方案注定不可能让朱柏一个人能够执行的,因为金融体系首先需要纸质流通的钞票。
但目前的宝钞已经可以说被人唾弃了,再重新让百姓们信任是很难的一件事。
除非宝钞能够挂钩金银本位,拿着宝钞可以到钱庄里兑换成现银才足以让人信服。
只不过这么一件大事朱柏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他只能将这篇计划方案交给老爷子过目。
于是,朱柏回到书房提起笔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一道奏章。
很快,奏章便送到了朱元璋的龙案上。
“老十二给咱上了奏章?”
朱元璋看到奏章署名的时候顿时便有些奇怪,因为朱柏从就藩起到现在就没来过一封书信。
如今等到的却是一道以官方形式送来的奏章,这多少让他心中有些愠怒。
毕竟马皇后时常都在宫中念叨起朱柏,而对方却一整年都没来过书信。
若是公事繁忙也就罢了,但王爷的封地上基本都有官府负责管理的。
“咱倒是要看看这小子到底写了个啥!”
朱元璋深知朱柏的性格,整个就一好吃懒做,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的主儿。
就这样的家伙,他从不指望朱柏能够在封地上有什么建树,但至少也应该来封书信寄给马皇后。
而马皇后之所以会时常念叨起朱柏,是因为朱柏从小就跟马皇后亲近。
马皇后也几乎将朱柏视为己出,而朱柏之所以会从小就亲近马皇后,一方面是怕对方身体出问题,需要时刻注意。
另一层面上则是为了改变自己在削藩之后惨死的结局。
朱元璋看着奏章的标题《大明金融体系构建》眉头不禁一皱,这文风还是和以前一个样,无论书写还是用语全都是白话文。
“金融体系?”
他琢磨着这古怪标题的意思,但似乎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也只好看了下去。
直到朱元璋看到纸质货币流通的内容之后,他立马就回过味来了。
“原来是说宝钞的事情,这小子的意思是准备重新启用宝钞不成?”
想到这儿,朱元璋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自己提出宝钞这个政策是完全失败的,无论他承认与否这都是摆在了眼前的事实。
朝堂上的诸公对宝钞的事情都表示回天乏力,而老十二这小子竟然还想重启宝钞?
别说他同意不同意了,就是全天下的百姓也不可能答应!
如果再用宝钞去荼害百姓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刚稳定时局的大明又回到元末时期。
“嫩,太嫩了!”
“唉,看来老十二还是得多学着点吧。”
稍微叹了口气,但朱元璋还是耐着心思打算将剩余的内容看完。
毕竟这是老十二的第一道奏章,作为老父亲的他怎么也得仔细看完。
本来朱元璋都准备忍着看完奏章内容,然后再回复一道奏疏以此勉励朱柏。
但随着他看了后面的内容之后,心思便沉浸到其中了。
特别是看到金银本位的时候,用宝钞和金银挂钩当初这个事情其实有在朱元璋考虑的范围之内。
只不过洪武初期的大明实在是太穷了,大明的财政不足以支撑这件事情实施。
直到现在形成了宝钞被人弃之如敝履的局面。
即便是今天,朱元璋也同样认为金银本位的方式在大明行不通。
因为大明根本没有资金在各地设立钱庄,如果各地没有钱庄兑换宝钞的话显然也是不能让人放心的。
但朱柏的奏章上一一给出了对应解决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的。
奏章上提到,在各个郡府设立钱庄并非是一件亏本的事情,反而会是一件大有利润可图的生意!
无需保管银钱的费用,甚至还能给百姓们发放存银的利息!
这简直如同不可能的事情,却被奏章上的方案一一化解!
看着整个体系构建精妙得一环扣着一环,简直是让朱元璋连连拍案叫绝!
“嘶!老十二是如何想到这些办法的?!”
他有些不可置信。
朱元璋从未想过那个印象中极为疲懒的小子,居然有这么大的才能!
他越看越觉得这个计划可以实施,但为了保险自己还是得找人商议一下,确认此事是否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