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农桑
第二天一大早,太和殿,
朱翊钧赶在群臣之前,早早地端坐在龙椅之上。
看着底下红光满面的衮衮,再想一想,自己昨天见到的老农的模样,朱翊钧更加觉得前路无比艰辛,自己仍需努力。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伴随着熟悉的叫喊,早朝开始了。
“陛下,臣有要事要奏!”
谭纶率先站了出来。
“谭爱卿,有事请说吧。”
“禀陛下,辽东大战结束至今已有四月有余,在海先生以及李将军的带领下,已经开垦田亩一万余亩,吸引流民五万以上,到现在,西域已有一万户人家,足可保我大明平安!”
“谭爱卿,这是好事啊,为何你还是一脸忧心忡忡的呢?”
朱翊钧本想开怀大笑,但看着谭纶忧心忡忡地表情,还是有些疑虑地问了一句。
“启禀陛下,近些日子来,戚将军曾派数千人,尝试登上突厥高地,但不论士兵在底下有多么强的身体素质,只要一登上高原就会头晕眼花,双腿难立,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陛下,这真的是天意吗?”
听着谭纶说的话,朱翊钧一下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后世说的高原反应吗,但确实在如今的这个时代,这个高原反应是前所未有的。
再看看底下群臣奇怪的脸色,朱翊钧明白,这是不尽早处理是不行的,倘若真的伤到了士兵的军心,那到时候再改已经为时已晚了!
“谭爱卿,对于此事朕有个办法,你每次让士兵攀升较小的高度,每次攀升之后都歇息一天及以上,到最后上至山顶,就不会有什么难受的感觉了。”
朱翊钧对此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尝试用习惯打败他。
“陛下,这是为何啊?”
此时,大明士大夫骨子里的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倒是跑出来了。
“诸位,你们都看过朕写的地理和物理吗?”
“禀陛下,都曾钻研多日!”
经历了一年的改变,大明文人以比想象中快得多的速度接受了不少西方理论,截止目前,民间都出现了不少的大科学家,虽然大多都是神棍
朱翊钧听到满意的点了点头,“那诸位爱卿,你们知道人类所活靠的是什么吗?”
“陛下,难道不是气吗?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陛下,不对吗?”
朱翊钧满意地对张居正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但是海拔越高,我们人体所需的这个气的含量就会越来越少。
而缺少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气,人体难以忍受,自然就会出现这种头晕眼花的症状,诸位,可能理解?”
“所以来说,这绝非天地意志,仅仅是一种天地规律吧,诸位倘若能够认真学习朕教给你们的知识,也绝对不会愚昧至此!”
借次机会,刚好让朱翊钧推广一下自己的现代知识。
果不其然,被这样一训斥,这些自诩天才的红衣大官全都面红耳赤的低下头了,“陛下明慧,吾等最该忘死!”
“行了,现在别说这些了,下次再有人跟我说这是天的意志,休怪朕让你把这些书全部都抄写十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谭纶虽然心中还有疑惑,但见其余重臣都明白了,自己也不好多说,只好把朱翊钧的话默默记下,退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
“陛下,日本派遣使臣送来请愿书,情愿书在此,请您已过。”
鸿胪寺主持递上来一份长长的书据。
朱翊钧打开一看,还是原来的那些东西,不过这次是在官面上,明显是想借着大明天朝上国的自豪感来减轻自己的罪责,但如此,朱翊钧可能允许吗?
“诸位,之前倭寇侵扰东南边境的事,你们都知道吧?既然知道,那你们认为对这个倭国,咱们应该如何处理?”
朱翊钧这话一出,基本上就是定了总基调,即使有人心有不甘,想要再去,但也都被身旁好友拉住了身子。
“陛下,依臣来看,倭寇在嘉靖,隆庆年间曾大量屠杀我国百姓,霍乱我国南海,罪大恶极。
对待他们必须放下全部的怜悯之心,重刑,重罚,管理教养,方可真正实现教化黎民,抚育百姓之责!”
这次轮到张居正这个首富出来提建议。
“诸位爱卿认为如何?有什么不满的地方都可以站出来说。”
这边皇帝和内阁首辅都已经敲定意见了,哪里有人敢表示不满,都乖乖地应承了下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诸位爱卿,既然你们都没有事了,那朕有一件事想要与你们商量一下,如何?”
见到朱翊钧古怪的笑意,底下的群臣都心中感到了不妙,但事已至此,又有谁敢阻挡皇帝?
“诸位,昨日朕曾亲自去调查了一次皇家田亩的种植情况,发现所有作物的种植情况都很不错,但可惜的是,朕观我大明的农民时至今日仍是食不果腹,对此,朕感觉心中异常悲伤啊,诸位爱卿来说说吧,此事该如何解决?”
听到朱翊钧说道农民,底下的群臣都心中感到不妙,毕竟上一次陛下将目光聚集于士兵,直接导致了兵部损失惨重,总督府后来居上,
如今朱翊钧又看上了农事,如此一来,是看户部又不顺眼了吗?
果不其然,朱翊钧话刚说完,王国光就两腿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陛下,臣未曾关注到百姓生活,这就是臣的不对,请陛下责罚!”
说着,就跪在了大殿中央,头埋得死低。
看到这一幕,朱翊钧也是无语了,毕竟自己都消停了半年多了,怎么官员到如今还是如此的惧怕自己。
“行了,王爱卿,快快请起吧,朕的意思并非要责罚于你,只是想要认真地与诸位探讨一下此事如何解决罢了。”
“冯大伴,把王爱卿扶起来。”
“谢陛下,谢陛下!”
伴随着王国光被颤颤巍巍的抬起,底下的群臣都在心中悄悄地舒了口气。
“行了,王尚书,既然你昨天跟朕一起去看过,那就由你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王国光刚一站起来就要被朱翊钧拷打,吓得他差点就又要跪下去了,幸好又冯保的搀扶,才没让他在朝堂之上出丑。
“陛下,臣以为,我朝当务之急,是为百姓争取更多的利益。我朝疆域辽阔,土地肥沃,百姓勤劳,尚可与北方蛮族一战。
然而,我朝百姓生活困苦,税赋沉重。虽然陛下多次减税,但百姓仍苦不堪言。臣建议,我朝应更加关注百姓生活,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王国光战战兢兢地说道。
“好,王爱卿说得好!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朱翊钧大声地赞扬着,顺势问了下来。
“陛下,臣以为,如今的大明,豪门土地兼并严重,收税早都超出了古制,许多地区都已经达到了十中八,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劳役的存在,即使丰收,百姓也获得不了太多的粮食。故依臣看来,我朝应严查地主,减轻徭役,以提高我大明百姓的生活质量!”
事已至此,王国光破罐子破摔,把能说的不能说的都一口气说了出来;果不其然,声音刚落,朝堂上落针可闻,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显然都被王国光的这段话给搞懵了。
“王爱卿,你说得好啊!说得好啊!哈哈哈!”
没想到,沉寂已久的朱翊钧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大笑,开始使劲赞美起王国光来。
“冯大伴,赐给王爱卿玉带一条!”
笑完之后,朱翊钧竟然就单单因为这几句话就赏赐起了人,这可把底下诸位重臣都看呆了。
“诸位,国之大者,为国为民;朕作为大明的一国君主,作为所有黎民百姓的父亲,当然有为他们负责,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职责!张太傅,内阁今日拟一份折子出来,今天朕就要看到!”
“臣领旨!”
看着朱翊钧意气风发的表情,张居正也只好苦笑着将这困难的任务接了下来。
毕竟,自古以来,皇朝的统治基础可从来不是那群灰头土脸的农民,而都是这群腰缠万贯的大地主,朱翊钧此事一做,那不是要这群豪门大户的命根子吗?他们能愿意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