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开始筑城
朱棣愤怒的一刀砍死了一个俘虏,一般情况下,他是不杀俘虏的。
可是现在他太生气了,所以才破了例。
没办法,谁叫他上当了。
他追了好几天的敌人,居然只是一只老弱组成的队伍。
他们看着挺有气势,可是真的打起来,朱棣才发现是这么的不堪一击。
等战斗打完,他一问,才知道这支队伍就是为了吸引他才弄出来的。
真正的主力一直都在围攻张辅他们。
朱棣发现自己上当了,还不能说,不然他的面子往哪里放。
他把手下召集过来,笑着说:“现在敌人主力已经解决了,我们要回去救援张辅他们了。”
手下们其实也发现不对了,这支队伍不可能是主力。
不过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老实听着。
朱棣继续说:“谁愿为先锋,这次带兵一万在前面开路,我方主力在后面徐徐而进!”
朱棣内心很急,可是他也知道这事急不得。
要是中了敌人的陷井,那就全完了。
听到可以带一万人,大家都不沉默了,开始急着要当先锋。
最后朱棣选了两个骁将,任命为正副先锋,让他们在前面开路,然后大军徐徐而进。
等他们回到了张辅这边,才发现战斗已经打完了。
陈渊成功的把张辅救下来了,然后双方合兵一处,再去山谷把朱高煦也救了出来。
朱棣大为吃惊,难不成包围张辅的也不是敌人主力。
可是问过之后,他才知道这就是敌方主力。
只是阿鲁台见势不妙,现在已经逃了。
朱棣觉得很没面子,他说:“朕要带主力去追阿鲁台,不抓到他,势不回朝!”
陈渊说:“陛下,我们的任务不是抓他,而是筑归化城啊!”
“这并不冲突,朕带五万主力出发去追阿鲁台,你带着民夫筑城。张辅,你带着五万人马留守,要是有敌人来,你负责击退他们就是。”
陈渊说:“可是陛下追敌人,这粮草就供应不上了!”
“不事,朕带十日的粮草就可以了。”
他的意思就是就粮于敌,这一路上看到部落就抢,就和当年的成吉思汗一样,打到哪里抢到哪里!
朱棣是皇帝,他的命令,没有人敢反对。
陈渊只要不耽误他筑城,他就无所谓。
现在纠结的人就只剩下朱瞻基了,他想要跟着爷爷去追杀敌人,又想留下来见证一座城是怎么建起来的。
只是他没办法分身,不过很快,他也不用纠结了。
朱棣让他留下来了,朱棣只带了朱高煦还有朱勇随行,就连丘福也没带。
事实上丘福一战也没打,他带着五千人去追西边的那路人马,结果那路人马不敢和他交战,就带着他转圈圈。
等到朱棣叫他回来,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这把他气得要死,可是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且朱棣也发现他真的是老糊涂了,干脆也没有带他,而是让他留在了这里。
第二天,朱棣就带着人出发了,而陈渊也忙了起来。
朱瞻基和杨士奇跟在他的身边,朱瞻基问道:“我们要在哪里筑城?”
“首先要选的就是在河流的边上,叫上几个牧民,跟我们走。”
一行人出发了,没多久,他们就到了一处水源充足,草料丰盛的地方。
杨士奇说:“这里可太好了,就在这里建城吧。”
陈渊没有回答,而是问牧民:“这里的水源会保持多久?”
牧民说:“等到六月份,这里的水就会干了,我们要换个地方放牧。”
“这水是怎么来的?”
“是等到冬天,这里下雪,会留下大量的雪水。等到春天化了,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湖泊。”
杨士奇吃惊地说:“所以这个湖只能保持半年时间?”
“没有,最多五个月,然后就干了。”
李晨说:“这里不合适,要建城就必须建在常年有水的地方。你知道哪里有吗?”
牧民想也不想地说:“当然是阿鲁台的草场!”
阿鲁台是草原上最强盛的部族,他们占领的地方,当然是最好的。
“带我们去。”
现在阿鲁台部早就跑掉了,现在这里只留下一些老弱实在是逃不走。
他们来到这里,牧民说:“这里有一个哈素海,一年四季都有水。”
陈渊他们看了一下,这个其实就是湖,只是这边的人把湖叫海子,这个习惯也传给了满清。
后来京城的后海,其实就是后湖,只是被人叫成了海。
这个湖大概有五万亩大小,湖里有许多的鱼。
和这里一比,之前看的地方真的不值一提。
陈渊点头说:“好,归化城就在这里建了。我的想法是把这个湖也包进来,这样就算有百万大军围城,我们也不怕水源断了。”
杨士奇吃惊地说:“这么大的地方,要耗费多少钱粮啊?”
陈渊说:“只要我们在这里扎下根来,省下来的军费,还有在这里收的税,最后是可以把建造费用给赚回来的。”
朱瞻基说:“就是,只要能把这里治理得和内地一样,不管花多少钱,我们都赚了!”
“好吧,那就开始建城吧。”
四十万的民夫早就等得不耐烦了,陈渊一声令下,这里就成了一片工地。
陈渊拿着地图说:“我的意思就是建一个大城,然后在大城的周围再建八个碉堡。一面城墙两个,这样有再多的人围城,我们也不怕了。”
“最后要在这里驻多少军队?”
陈渊说:“大城在三到五万之间吧,一个碉堡放一千人就可以了。”
“这么一算,也没多少人啊。”
陈渊说:“不止这些,我还准备在一些水草丰富的地方再建一些碉堡,这样才能彻底的控制住整个草原。当然,这是在大城建成之后,我们现在还是先建大城!”
“也行,我就拼了命的帮你转运粮草,希望我能看到回本的这一天吧。”
所有人都开始忙了起来,因为有建造大报恩寺的经验,所以陈渊指挥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虽然是四十万民夫,可是一点乱子也没有,所有人都是干着自己的活,没有闹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