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历史的滚滚车轮,不是统治者无欲就挡得住的
邓芝地位低微,诸葛亮把回信交给他,只简单吩咐了几句,让他别的不该问的别问,邓芝又岂敢质疑
他只能是严谨地记下诸葛亮的交代,准备回去后一板一眼完全照做。
至于这半个多月里,江州诸葛亮这边和梓潼庞统那边,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内幕变故,邓芝就一概不知了。
他拿上回信,从江州顺流而下,不过五六日,便到了鱼复。进入长江三峡后,不过两天便到了江陵,又四五日便到武昌,把信交到了诸葛瑾手上。
(注:“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条件是盛夏丰水期,已经到了深秋,江水没那么汹涌,航速就要慢一倍。)
不过,要想真正看清迷雾背后的事情始末,还得从这个月中、庞统那边究竟见了些什么人说起。
……
时间线回溯到十几天前,也就是八月初邓芝刚刚入蜀送信的时候。
几乎在同一时刻,梓潼城内的庞统,也在例行接见对面涪城法正派来的密使。
涪城距离梓潼不过百余里,前者位于涪江干流南岸,后者位于涪江支流梓潼水的北岸(现代叫“梓江”),分别相当于后世的绵阳市区和绵阳下属的梓潼县。
两城之间就隔了这两条河、以及一道不算高峻的分水岭,往来还是挺便利的。
自从去年梓潼被刘备军实际占领、作为汉中之战的补给基地后,刘璋对于北线防务的猜疑和担心还是挺重的。
他觉得光靠张任、刘璝、泠苞、邓贤四将分别镇守涪城和绵竹,还是不太安心,就要给前线派心腹谋士充作监军,确保诸将用命。
其他谋士都担心“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揽了这个不讨好的烫手山芋,容易影响自己在刘璋手下的长期仕途,所以都不是很积极。
唯独法正是不在乎这一切的,最终也就勇于任事,轻易抢下了这个苦差。
就像后世国企和事业单位里,准备混一辈子领退休金的人,当然都会忌惮“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但那些准备跳槽的人,才不会担心呢。他们只想多些历练多学点真本事,下一份工作能拿个更好的起步价。至于原单位的领导、同事得罪了多少,关一个跳槽的人毛事
法正到了涪城前线后,自然有了更多灵活变通的办法,可以在表面看来完全不损害刘璋利益、甚至是死忠于刘璋利益的情况下,跟庞统取得联络,暗中却做一些别的沟通。
庞统也会恰到好处地给法正透底一些外界的信息,便于法正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毕竟自从去年汉中之战打完后,刘璋势力跟外界联络的全部渠道,都已经被刘备封死。
如今的刘璋军上上下下,对外界的消息了解都是很闭塞的,很多事情都能拖延好几个月甚至小半年,才由外界辗转而来的商人慢慢带到。
法正能有庞统这个额外的消息来源,就能赢得对其他刘璋阵营谋士的信息差优势。
……
这一次,原本不过是庞统和法正之间的又一次例行联络,没什么特殊的。
庞统对面的席榻上,侧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方脸八字胡官员,此人正是法正的心腹好友、如今也在涪城前线公干,名叫孟达。
孟达和法正,都是关中右扶风人士。孟达祖籍平陵县,法正祖籍郿县,俩人从小就是同学。
十二年前,关中李傕郭汜内讧混战的时候,右扶风各县都被波及,法正和孟达就结伴南逃入蜀,投奔了刘璋。
不过相比于法正,孟达更加不受重用,也没有什么才名闻世。加上他父亲孟佗当年是向十常侍之首张让贿赠了一斛西域蒲桃酒,才顶掉了抗羌名将张奂的位置、得封凉州刺史。
这事儿传得很大,连千年之后的苏东坡,都为此写过两句诗“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所以孟家在自诩清高的士族当中名声挺臭。
刘璋也算体面出身,又怎么肯重用孟达这种“阉党之后”入蜀十年,孟达还只能仗着老朋友法正的提携,跟着一起做点事。
所以在这些隐秘事务方面,法正非常放心让孟达帮他联络,他很清楚孟达的富贵全靠他。只有法正高升了,孟达才能跟着鸡犬升天。
此时此刻,孟达率先向庞统传达了一个好消息,以展示法正抵达涪城后、这几个月来对刘备的贡献:
“好教庞长史得知,孝直兄自到涪城,这两个月里,一直约束部众,重新调度兵力,把涪城的一部分兵力抽调回后方一些的绵竹。
一来是借口避免在边境屯兵过多、激化我们两家的矛盾,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另一方面,也是借口涪城容易被迂回,不如绵竹直堵成都北部门户。”
庞统听了法正的安排,自然也已经察觉到,法正这是等不及了,非常迫切想要刘备赶紧把刘璋搬掉。这样他和张松、孟达这些想进步的人,将来才能参加对曹操阵营的作战,捞功劳升官。
跟着刘璋混,别的都好,但就是对有能力有野心想升官的人不好。刘璋守户之犬,跟着他哪有立功的机会
这种乱世,少一年参战履历,就是少一年升官的机会,有本事的人早就看明白了。只有那些躺平只想混年功资历的,才会真心跟刘璋混吃等死。
其实,刘璋要是肯把手下的谋士武将都派去参加对曹作战、收割功勋的话,那张松和法正说不定也还会考虑第二条路。但刘璋偏偏又不会把自己的资源投入到讨逆大业中,这就没办法了。
当然,说句良心话,张松、法正这些人,道德上肯定也谈不上多好。
他们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想法,反正觉得自己只是谋士,一般不用上一线战场。跟着带兵打仗他们也不会死伤,死伤的都是下面的小兵,打了胜仗立了功劳,他们却可以升官。
站在益州普通平民百姓和壮丁士兵的角度来看,张松法正肯定是坏人。因为原本益州本地人不用去打仗,也不用匡扶汉室,让其他州的士兵去打内战好了。张松法正这样的人一出现,却可能导致益州普通百姓陷入战场厮杀的危险。
但这就是人性,如今还是汉朝,惯性太大,没那么多人文关怀。士大夫想要立功升官、搭顺风车的心思,是很难摁住的。
面对对方一再伸出的橄榄枝,庞统却被刘备的道德所束缚,一时无法响应。所以他只是对孟达委婉表示:
“孝直如此盛意拳拳,一心为朝廷、为太尉着想,为匡扶汉室出力着想,我岂会不知便是太尉本人,心里也是清楚得很,将来肯定会厚待重用孝直的。
不过,此事还是不能急切,刘璋去年对联盟毕竟还算恭顺,汉中之战期间,粮草军需供给倒也不曾短缺。太尉是不会做出主动对不起朋友的事情的。回去告诉孝直,务必隐秘行事,暂缓推进,以免害人害己。”
孟达地位低微,而庞统已经是太尉府长史,孟达又岂敢反驳当下只是唯唯领教而已。
不过,虚心接受归虚心接受,表完态之后,孟达还是委婉地提出了法正的又一个新设想:
“孝直兄其实也知道太尉仁义,知道太尉不想先对不起别人。但是他说了,有时候正需要我们这些下面的人,为太尉分忧。
所以……他最近思索得一条良策,想与庞长史印证一下。刘璋与贵军,不是已经就撤军问题,协商过两次了么年初二月份的时候,第一批两万多人的太尉麾下部曲,便走长江水路,撤出了益州。后来五六月间,又撤了两万人,累计是四万。
孝直兄记得,当初刘璋只是笼统要求贵军至少撤走一半,而且给汉中守军供给的粮草,也要等比折减,将来渐渐需要贵军自给自足。但是当时并没有谈妥如何界定这个‘一半’。
如今,若是按照刘璋的想法,贵军差不多该第三批撤军了,至少再撤走两万多。但如果把吴懿、费观的兵马,默认为‘依然是隶属于刘璋的部队,只是暂时听从太尉调遣’,那么之前撤走四万,就已经算是达成了‘撤军一半’的承诺。
如果以撤军多少、供粮多少扯皮,其实孝直兄是有把握让刘璋无礼在先、先对不起太尉的,然后,太尉便能有借口报复惩戒了。甚至孝直兄可以为了太尉的大业,暂时隐忍负责。
将来太尉的兵马‘攻破’孝直兄所镇守的城池时,要拿问孝直兄‘斤斤计较、破坏宗室和睦’的罪过时,孝直兄也可以先降职或免职一段时日,等风声过去了,或者另外因故立功后,才重新重用。孝直兄如此盛意拳拳,还请庞长史代为转达!”
庞统听到这儿,终于有些耸然动容。
法正居然已经这么急切了么他愿意先帮着刘璋表达强硬姿态、得罪刘备,给刘备开战的借口!然后刘备真打过来,他甚至还可以先被抓后背锅免职
这诚意,倒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了。
不过,庞统转念一想,这种事情还真是法正做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