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我信你
萧绎没有食欲,但他面前这碗吃不下的面条,会是许多吃不起饭喝不起水的百姓的救命粮。
他顿了一下,开始狼吞虎咽起来,最后连汤都喝了干净。
“柚柚,合县守不住了,我让皇兄派我去合县。”
派他去合县干什么自然不必说,除了解决干旱无粮的问题外,他也做不了什么了。
“什么时候去?”秦南柚并不意外。
“三日后,筹粮完成就要出发。”
萧绎眼里难掩疲惫,但又强忍着。
“战争刚结束,朝廷粮库没有什么存粮,只怕是需要在京中筹些带去。”
秦南柚这几日也在为筹粮之事奔波,萧绎在宫中,她什么也帮不了,只能在宫外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筹粮,这些总是用得到的。
“粮油铺子已经开始涨价了,现在价钱是以前的三倍不止。”
萧绎叹了口气,“再贵也不能将合县两万百姓弃之不顾,现在合县百姓已经朝各个州县散去,整个大元都在干旱,只怕是京中也撑不了多久,柚柚,明明劳民伤财的战争都已经结束了,百姓们好不容易可以过上安生日子了,为什么要干旱,为什么!”
他已经有些绝望了,若是只有合县干旱无雨还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总是可以抗过去的,可现在是整个大元,所有的州县都干旱无雨,连自身都难保了,又如何去帮助他人。
现在就属合县的干旱最为严重,已经出现了渴死饿死的现象了。
“这几日我也在筹粮,我赶在粮价没有上涨前囤了不少,再加上我这两年屯的陈粮,五万石绰绰有余,我不知道够不够合县的,但总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了。”
萧绎猛然抬头,他知道柚柚一直都有自己的生意,并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收益也很不错,可没想到她竟然能居安思危,早早就备下了粮。
五万石,这不是个小数目,可以说现在京中粮食最多的就是柚柚了。
“我会跟皇兄说,买你手上的这批粮,三日后我会准时带粮出发去合县,能早一日到达就可以少死些人。”
秦南柚却不干,她虽爱财,但取之有道,国难财不能赚。
“我不要钱,我手头上有的是钱,我只有一个要求,让我与你同去合县。”
萧绎想也没想就拒绝,秦南柚跟他在外面奔波已经出过不少事了,他承诺过,不能再让她受伤害了。
此次去合县,虽然不像打仗那么辛苦,但面对几万饿极了的百姓,他也没有把握能够保护好秦南柚。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出再多的钱我也不卖,只要我不说,就没有人知道我的粮仓在哪儿,所以要么我跟着去,要么你与皇上重新筹粮。”
说的简单,重新筹粮别说时间不够,就算时间充裕,他也筹不出五万石粮来。
看向秦南柚的眼神无奈又满是爱意,他怎么会不知道她说这些话的本意,听着像是完全不为百姓考虑一般,实则,她是放心不下自己,想要与他共进退。
“你容我想想。”
萧绎没敢再面对秦南柚,除了她能给出这么多粮外找不出第二人了。
萧绎去了书房,秦南柚当机立断,让人递了帖子求见皇后。
女子无召是不能觐见皇上的,她要想见到皇上,只有先见到皇后。
一个时辰后,秦南柚收拾妥当,在萧绎不知道的情况下乘马车进了宫,进宫后直奔翊坤宫而去。
“臣妇参见皇嫂,皇嫂安!”
每次进宫,都是在萧绎的陪同下,她独自一人还是第一次。
皇后亲昵的把她扶起来,“好久没见到南柚了,本宫想得紧啊,快起来陪本宫说说话。”
秦南柚看了看殿中,发现与上一次来时大不一样,好像更宽敞了些。
皇后察觉到她的眼神,笑了下,“如今天下大旱,本宫便让宫中开源节流,将那些用不着的物件都收起来看能不能换些银两去买粮。”
秦南柚有些诧异,“整个后宫都这样吗?”
“本宫既已做了表率,其他宫里就算再不愿意也要表示些的,上午刚才凑好的物件和银两送到前朝去给户部侍郎。”
她不禁在心里感叹,她能到这样一个民心统一,皇上皇后都真心为百姓考虑的朝代很荣幸。
提起了这个话题,她才道,“皇嫂,关于合县大旱一事,我有事想觐见皇上,不知可能见到?”
皇后没有犹豫,能对合县有利的,连她都想迫不及待的听听,就忙让身边的嬷嬷去请皇上,说是有要事禀告。
皇上刚刚和几位大臣在御书房商议完合县之事,正是一筹莫展之际,就来到了翊坤宫。
见秦南柚也在,他难得的扯出笑容来,“南柚也在,阿绎才回府呢。”
事不容缓,秦南柚直接跪在皇上面前,“皇上,臣妇有要事禀告。”
皇上皇后对视一眼,神色正了正,“起来说话。”
秦南柚没起,只有头是高高抬着的,“今日王爷回去后臣妇就知道合县缺粮一事,但目前大元所有的州县都不同程度干旱,自己都顾及不过来,只怕是无力帮助其他地方,京中前些时候就有了风声,粮价疯长,如今已经涨到了以前的三倍不止。”
这些情况皇上都知道,所以他紧皱着的眉头从未松开过,“继续。”
“如今就算是有钱也不好筹粮,更何况这些年战争劳民伤财,国库不充盈,只怕是也买不了多少粮,无法解决合县困难。”
“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皇上眼睛眯了眯,如今这就是最难的地方。
粮价涨了不好买粮,国库也没多少银子可以拿来买粮。
“皇上或许也听说过,我在没嫁到王府之前就在京中开始做生意,从那时起,我就已经在屯粮了,加上粮价涨之前我购入了一批,如今足足有五万石,可以解合县燃眉之急。”
皇上皇后很是震惊,五万石可不是小数目,“你真有五万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