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宣高颎和李渊,一同进殿觐见!
长安城,两仪殿的主殿内……
“陛下贤明,大隋有望迎来兴盛,再复古时之盛况。”
说着话,曾经担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丞相之位的高颎,语气里流露出激动。
其中,还包括着一丝掩饰不掉的庆幸,庆幸上苍佑护着大隋。
这一刻,哪有刚刚听到天子继位,却是六皇子继位而产生的忧虑。
“高老说的极是。”
干练的面容上露出一丝笑意,李渊点了点头,颇为赞同的说道。
天子特意传达这一道诏令,明确表明他们被贬是由于皇储之争,都是前太子杨广诬陷中导致的。
至少从最近的中央措施来看,天子在政治上拥有远大的眼光,稳住前太子的旧部并获得其忠心。
正是由于这一点,李渊才放心的前来长安,没有犹豫的朝见天子。
之前的那一场诬陷,实在是惊心动魄的危险。
倘若,再最后的关头里不是独孤皇后力保,早已经在前太子杨广的设立之中直接冤枉而死。
“宣高颎和李渊,一同进殿觐见。”
这时,殿内响起黄门侍郎元岩的声音,渐渐传来。
闻言,高颎和李渊正了正朝服,在宦官的引导下步入殿内。
御案前,端坐着身穿衮服的天子,正在批阅着一道道奏折。
尚未看到天子真容,那一道伟岸的身影却是无比清晰,蕴含着极为凛然的气势。
帝王威仪!
看到这一幕,刚入殿的高颎和李渊一怔,天子年少却初步具备高祖皇帝的威仪,实在很是难得。
“老臣高颎参见陛下。”
“臣李渊参见陛下。”
两人斜腰跪下,朝天子行那叩拜大礼。
按照规定的礼仪,除非是大朝会或者重要场合之外,其余时候倒不用行重礼。
不过…
高颎现在闲置在家,属于一位庶人,也就是普通的百姓身份。
李渊则是在地方上任职,一到中央朝见天子,相当于地方的官员。
因此,需要行上一个大礼,比较符合君臣礼数。
“二位臣工不必多礼,平身。”
直接走到跟前,杨政迈起步伐,扶起行大礼的两人。
高颎不用多说,大隋第一任的尚书左仆射,算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丞相了。
李渊虽然才四十多岁,还从唐国公贬为太原候,但是真算起来,还是有着一层亲戚关系的。
“臣等,谢过陛下。”
天子如此礼遇,高颎和李渊重重的道上一声拜谢,以示一名臣子的敬畏。
“赐座…”
当坐回御案边,杨政便联想到前几年的谚语,包括一些关于李渊的事。
自从李渊的父亲李昞逝世,李家整体上便变得式微,开始走起了不可避免的下坡路。
后来,由于独孤皇后,及其高祖皇帝特别器重李渊。
不仅对李渊厚爱有加,还不断的加官进爵,到各地担任要职。
在这样有意的培养之下,李渊凭借家族在关陇军事集团中的影响力,包括隋文帝的有待政策扶持。
最后,李渊才得以成长起来,慢慢恢复起李家的整体实力。
在站稳脚跟的过程中,为了恢复家族往日的荣耀,李渊为之而努力着。
只是后来遇到天下大乱,隋室气数将近之际,面临着两个选择。
一是选择报恩,为大隋王朝保驾护航,挥军剿灭起义军。
二是选择顺应民心,同时团结关陇军事贵族,彻底的放手一搏。
可以说,没有历史上的隋末动荡时期,也就没有李世民为首的人挑唆造反。
不过!
此时此刻,李渊最感激的是高祖皇帝和独孤皇后,杨氏皇族是他们李家的大恩人。
如果事情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杨李两家的故事,也许会传为一段君臣和睦的典范。
所以,李渊当时才会直言不讳的劝阻高祖皇帝,这才遭遇前太子杨广的陷害,致使被贬到太原去。
历史上发生一切的一切,不会再次重现,也不会提供那样一个机会。
天下,那是大隋的天下!
任何意图窥视国家社稷神器的人,必将成为冢中枯骨,在世间之中彻底除名……
“二位臣工皆是被波及者,前太子一事已经查明,朕顿感国家幸之。”
收回那道一闪而过的思绪,杨政缓缓开口道。
很明显,这一句话既是叙述,也是一种潜在的试探。
确切的说,想要看看他们什么立场,是中立,亦或者支持。
眼珠子一转,为官多年的高颎和李渊也不是什么愚蠢之辈,觉察其中蕴含的一个政治立场。
“陛下之隆恩,臣等无以回报,唯尽微薄之力辅佐。”
站在原地上,两人高高的拱起手,重重一说道。
明白当今天子的文武班底并不多,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多大的威望,在朝中怕是没有多大的决定权。
承蒙天子的信任,召他们入京述职以建班底,有些感动的高颎没有丝毫的二话,欣然支持起来。
而李渊的话,考虑得比较多一些……
当年前太子杨广散发谣言,欲要除掉自己之际,在过程中将李浑给杀掉。
李浑曾经官至左仆射,同时是关陇的军事贵族,主要的代表之一。
之前杀掉李浑,不管是不是前太子杨广做的,无形中意味着,杨氏皇族跟关陇军事贵族出现裂痕。
关陇军事贵族,杨氏皇族取代北周,从而成功立国的关键所在。
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正是辅臣之首的长孙晟!
当皇室跟关陇军事贵族出现裂痕之际,天子一继位,便接着回京述职的名义将他们召回长安。
通过李家,间接向整个关陇军事贵族表明,那是前太子杨广的所作所为,不是杨氏皇室的本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关陇军事贵族纵然不会明效忠天子,不过,暗地里不会反对朝中的国事。
至少,他们会认真对待天子说出每一句话,并仔细思考着。
没有借助任何外力,更不用费什么口舌,轻而易举让许多的大臣感到服气。
这下子,李渊不再将天子看作是一名普通的少年郎,而是如同高祖皇帝那样的帝王。
凭借这样的处理手腕,敏锐的政治眼光,足以成为一代明君。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令李渊感到其中的帝王心术!
<script id="halfhidden_script">("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span style=\"background: url(//sfaloo/wap/images/newwap/first-page/backpng) no-repeat center center/100 auto;width: 012rem;height: 023rem;display: inline-block;margin-left: 01rem;vertical-align: middle;transform: rotate( 270deg );-webkit-transform: rotate( 270deg );-moz-transform: rotate(270deg );-o-transform: rotate(270deg );-ms-transform: rotate(270deg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