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突厥翻脸
侍卫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边境!边境经常出什么问题了,用得着你这么慌张?”
杨广看着这风风火火的侍卫,有些无语。
这边境不是刚刚签订好和约,能出什么事情?
“陛下,不好啊,那突厥就突然翻脸了,不仅撕毁了我们的合约,是大张旗鼓的入侵我们的边境。”
“边境的百姓因此民不聊生,还请陛下赶快做定夺呀!”
侍卫赶忙把自己所知道的情报粗略地说了一遍。
“什么!那些倭寇也敢!”
听到突厥撕毁合约,已经在大张旗鼓侵犯自己领地,杨广险些要气晕过去。
这突厥还真是给脸不要脸是吧。
自己给他们生存的空间,没想到他们竟敢得寸进尺。
“赶紧给我把所有大臣都叫过来!”
杨广怒吼道。
“是。”
侍卫提着早已颤抖的双腿跑了出去。
“说说吧,这是突厥进犯,你们谁去抵御?”
杨广板着个脸,看着这无一人敢言朝堂。
“李爱卿,要不你再领兵去攻打如何?”
杨广朝一直留心于练兵的李世民问道。
“回陛下,微臣兵改尚未成功,手下的兵恐不堪重用,此次突厥来势汹汹,恐怕无力阻挡啊!”
李世民把自己练兵的情况说了出来。
杨广又朝李渊看了过去,可想了想,李渊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要是出了点意外,自己怎么跟李世民交代。
“陛下,李世民不行我行啊,这次我绝对会把突厥打得有来无回的。”
宇文成都再次站了出来。
杨广有些尴尬,这宇文成都倒是挺想表现自己的,可叶先生说了,这家伙不堪重用,还是就此作罢吧!
“罢了罢了,既然你们没有别的办法,那就容后再议吧。”
面对宇文成都的请求,杨广就跟没看到一样,直接宣布了退朝。
伴着每日领取系统奖励的提醒,一晃,叶秋教书的日子又过去了半个月。
这杨村长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来听课了啊!
叶秋一番感慨。
难不成他村庄有这么多事情要处理吗?
“叶先生,别来无恙啊!”
正当叶秋还在疑惑的时候,杨广已经赶到了他的面前。
“村长,你可有一段时间没来听课啊,这次不会又有什么问题要来问我吧。”
叶秋摆出一副心知肚明的样子。
“哈哈哈,让叶先生见笑了,这段时间村子里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仅仅要在每家每户推广农作物,还要督促李艾哥的兵改之事,再加上还要找村民来绘制地图,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
杨广一脸心虚的解释了一番。
“无妨,你能来便好,这次又是因为何事啊?”
叶秋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这些,只要能来听课便行。
至于其他的他不在乎,都是成年人管那么多干嘛。
“叶先生真乃神人啊!实不相瞒我这次的确是有要紧的事要跟你商量。叶先生还记得上次小李去打仗的事儿嘛,本来那边的人都已经签好合约不再进犯,结果说翻脸就翻脸!”
杨广这回头都疼了,这该死的突厥人也太不识好歹了!
“哦?居然又来进犯了?这是怎么回事?”
叶秋也一脸好奇的询问。
“我也奇怪呢!明明上次李家小子去打败他们后,应该元气大伤才对,可偏偏重振旗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杨广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地说着。
“那这次他敢来,就再让小李子去教训教训他们。”
叶秋回答。
“李二哥他最近在忙兵改的事,这次恐怕出不了兵了。”
杨广叹了口气。
这兵改的事至关重要,别的事可以先放一边,兵改成功才是王道。
叶秋点点头,兵改确实重要,只有兵改成功,这些突厥人才不敢来犯。
“叶先生,如果说在渭水之盟后,那些突厥人撕毁条约进犯,那该如何是好?”
杨广小心翼翼的询问着。
“想当年,李世民刚刚坐稳皇椅,突厥主力深入唐朝国境,一旦打起来,即使打赢,突厥还可能继续增兵,到时候惨的就是底层的老百姓,李世民是不会冒这个险。”
叶秋根据回忆说着。
“可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没有动作,李世民做了以下措施。”
“第一,扣押使者,封锁消息;第二,派唐初第一猛将尉迟恭,率军迎击突厥先锋,斩首千余,生擒敌军将领,突厥大惧。”
听到这,杨广立马在心里记下这人的名字。
“第三,长安戒严,也有封锁消息的意思。完成了这些,李世民单刀赴会来到渭水,这里主打的就是心理战,毕竟是突厥人反悔在先,他们自然会心虚,加上李世民单刀赴会,他们觉得有诈,绝对不会轻举妄动。”
叶秋喝一口水润润嗓子。
“再者,李世民善射箭,这次单刀赴会他也带着弓箭,曾经李世民在外遇到敌军千余人,凭借十几人的实力,硬生生把千余人击退,突厥也害怕这个恐怖的男人,不会有所作为。”
叶秋跟杨广科普着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杨广心里一阵唏嘘。
没想到这小子看着文绉绉的,居然还是个深藏不露的弓箭手,下次一定得找人试探试探,若是有这么一个得力干将在身边辅助,倒也不怕其他人的侵犯。
“再然后,李世民就派李靖为远征军兵团总司令,对突厥发动灭国之战。仅一个月,就击破突厥汗国,生擒突厥可汗,押解至长安。但李世民没有杀他,反而封他做了一个将军。”
“为什么不杀了他?这不是留了祸害?”
杨广不解。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对李世民俯首称臣,主打的还是攻破心理防御。你想想,若是杀了他,只会加深和边境的矛盾,让那些突厥人没有安全感,自然会想着法造反。”
叶秋替他解惑道。
“原来如此!叶先生,我明白了!”
杨广听完,觉得大有收获,果然找叶秋询问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