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契机
“你应该知道兰桂坊的规矩,可有什么要交代的?”
“坊主,我才是受害者。”
抚琴抬头看到这样的眼神,吓得三魂去了七魄。
“既然不说实话,那就休要怪我了来人将她带走。”
“是,坊主。”
“不要绕了我吧”
兰坊主一挥手,护卫抓着抚琴的胳膊,捂着她的嘴巴,不让她发出声音,带去了某处黑黢黢的小黑屋。
这里到处都是嶙峋的石头,密不透风,别更提看见光,抚琴足足被关了半柱香的时间。
兰坊主边上一个护卫提着灯笼走进小黑屋,这时候的抚琴已经被恶意折磨了许久。
“不要啊!求求你,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娘!爹!救我!救我啊!”
抚琴嘶吼着,大叫着,不停地挣扎。
终于看到了灯笼带来的光,看见了兰坊主。
哐哐磕头。
血腥味从她身上散发出来。
兰坊主嫌恶地拿着帕子捂着鼻子。
“兰坊主!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求你,饶了我吧。”
抚琴嗓子都劈了,算是彻底毁了。
“现在知道认错了,你吃里扒外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你还叫我一声兰坊主?”
兰坊主冷冰冰的一句话浇透了抚琴的心。
“不是我!不是我!是沈旭,是沈旭!他逼我这么做的,兰坊主你知道的,我无钱无势哪里敢和沈旭对着干,我是被逼的!”
抚琴大哭着赶紧将自己知道的,倒豆子似的说出来。
兰坊主却并没有再答话,黑暗中眼神闪烁一瞬。
原来是他。
而后,灯笼的光亮渐行渐远,在无声之中,嘶哑的求饶声也永远地留在那里,被黑暗所吞噬。
深夜。
家家户户都已经熄灯睡下,除了虫鸣,再也没有别的声音。
兰坊主却在这个时候动了起来。
她绕开了所有人,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在这个时间点外出。
早在半个时辰前。
她就已经发出了暗号,约了幽莲到黔江县吴园当铺见面,这是一处接头、交易情报的“暗桩”。
有事相告。
兰坊主按照约定来到了地点,而幽莲早早地就坐在后院的石凳子上等候她的前来。
“幽莲昭容,别来无恙。”
兰坊主深深地鞠了一礼,幽莲只是颔首示意,并没有起身的打算。
不过她早就准备好了一杯美酒,为兰坊主添上。
“多谢。”
这样稀奇的场景,如果让黔江县认识兰坊主的人看见,都会感到不可思议。
背景深厚的兰坊主,竟然会对另外一个女人低声下气、主动行礼,而对方身份似乎比她还要高,不需要还礼。
“说吧,既然把我约到暗桩来见,那定然是有什么大事。”
幽莲也不废话,直接进入主题。
兰坊主神色一凛,谨慎措辞回答。
“此次,我是为了楚天玄而来。”
“楚天玄?关家赘婿?”幽莲微微侧目。
暗道:一个暗谍魁首,居然会因为一个男人特意来找自己?
幽莲既然跟在关秀婉身边,自然知道楚天玄的存在。
兰坊主继续说道。
“此前发生过一些事,都是他从中斡旋,想出上上之策以应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下手果断,如此人才,我有意将他引荐给皇子殿下。”
兰坊主尽量将自己的话简短的告诉了幽莲,也希望这短短的几句话能够将楚天玄所有的优点都说出来。
才能让对方明白,楚天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定要把握住他,让他成为将来的国之栋梁。
可是随后幽莲却摇了摇头,这样的反应让兰坊主心里咯噔了一下。
难不成这件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关秀婉已然被女帝选中,他们夫妻二人自是一体,只能共事一主,你应当懂我的意思。”
幽莲苦口婆心,并非是她不想而是,这件事情已经被陛下定下了。
她身为陛下的女官,如今出现在关秀婉的身边,足可以看出对其的重视。
如果在这种时候。
作为关秀婉夫婿的--楚天玄,成为皇子的人,那么在陛下的心里,极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兰坊主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摇头表示。
“虽然晚了一步,可是也不见得是坏事。”
幽莲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鼓励,让她不必过多忧愁。
站起身来正要离开,兰坊主却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且慢,昭仪请看。”
急忙从自己怀里面掏出了一本装裱精致的书籍,交给幽莲。
在幽莲疑惑的眼神中,兰坊主告诉她。
“这是最近非常火爆《红楼》。”
幽莲有些诧异,对于这本书她也是略有耳闻,只是因为公务繁忙,从来没有机会去阅读。
她不知兰坊主此举为何意?
看出幽莲眼中的疑惑,兰坊主继续解释道。
“书中写尽了女子的辛酸和不易,而这份不容易,并非是来自于女子本人,不是她的人生经历导致了这一切,而是因为这个时代,因为她们身边的人的眼光。”
“这本书在告诉那些弱者,不要依附于他人而活,掐灭了自己的希望,早日醒悟。”
“痛斥这个世代的不公,痛斥前朝的暴虐,痛斥许多不应该存在的残酷都应该将他消弥
我认为这或许对陛下统御百姓、树立形象有帮助。”
兰坊主说了许多,可是最终也只有一个目的。
堪为女帝殿下所用!
当今女帝,从登基之初到现在,都有颇多反对的之声,弹劾更是从来没有断过。
尤其是故步自封、顽固不化的老臣。
他们都是从前朝就遗留下来的,动不动就搬出前朝旧法,逼迫陛下。
他们对于女性的仇视实在是难以消除,想要让他们真正的改变,或许需要一个契机。
需要一个,能够挑战他们一直以来,自认为无可匹敌的权威的利器。
女帝陛下心疼百姓,苦于迟迟找不到机会。
眼下《红楼》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