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程处亮如愿
“快让他们进来。”平日里直接就进来了,今天怎么还要通报。
四人进入大殿,整整齐齐地跪在地上。
“参见陛下。”
李世民皱眉,不对劲,很不对劲,往日里哪里会这么正式,肯定有什么猫腻。
“都起来吧。高明和青雀伤还没好,回去休息吧。”把这俩惹祸精撵回去,应该就没事了。
“陛下,”长孙皇后面色严肃,“高明和青雀是我叫来的。”要想说服陛下,还需要两个儿子的帮忙,专门找来的帮手,怎能就这么回去。
李世民无奈,挥挥手:“都坐下吧。”
“敢问陛下,吐蕃求亲之事,陛下怎么想。”长孙皇后顾不得别的了,她不能让自己女儿去和亲。虽然皇家的女儿大多是朝政的牺牲品,但她的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万万不行。
李世民命人上了茶,然后缓缓说道:“观音婢,这事你不用操心,我怎么舍得长乐去吐蕃,”和亲的事,他有想法,大唐刚刚缓过来,周边诸国日益强大,和亲可以和诸国搞好关系,换来十多年的和平。
长乐是他最喜欢的女儿,不可能去和亲的,其他女儿他也舍不得。或许可以从宗室找个适龄女子,嫁到吐蕃。
李泰看到李世民认真思考的样子,感觉不是什么好事:“阿耶,那吐蕃的松赞干布还不到十五岁,还是小屁孩儿一个,哪里需要和亲,给他个女人,都够不到肚皮。”
李世民板起脸:“胡说,十五岁已经不小了。”他当年十三岁就跟皇后成亲了,这小子难不成是拐着弯骂他?
长孙皇后在李泰胳膊上打了一下:“口无遮拦。”自己还是小屁孩儿呢,还意思说别人,这是能说的吗?
李泰看到李世民的反应,暗叫坏了,可能会找个宗室女去和亲,比如文成公主。
但想想又觉得不对,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是十一年后,年龄不会太大,也就是十五六岁,那现在只有四五岁,不可能嫁人的。
肯定是想多了。
况且,和亲是因为吐蕃太强大,才不得已做出的决定,现在吐蕃才刚刚起步,远威胁不到大唐,没有和亲的必要。
也不能放松警惕,禄东赞都提前进长安了,其他的事情或许也会提前。
李丽质没有因为李世民的话放轻松,程处亮还跪着呢,万一阿耶生气,就见不到了。
她拽了一下长孙皇后的袖子。
长孙皇后嗔怪地瞪了一眼,还没嫁呢,就向着外人了。
“陛下,长乐也不小了,该许配人家了,陛下可有中意的人?”
“皇后觉得马周如何?”马周才学不必说,连青雀都认可,说马周是将相之才,他也看好此人,让长乐嫁给将来的宰相,也不错。
“陛下。”程处亮趴下磕头,陛下太残忍了,在他面前要把公主许给别人,陛下就这么看不上他。
李泰站起身,在李世民面前拿了块糕点,然后把盘子端到长孙皇后面前。
李世民:“……”
“阿耶,那马周早年放荡不羁,乡亲都不尊重他。武德年间,曾任博州助教,但每天饮酒,不好好教学,后来又在曹州、汴州游荡,你不能因为他有才学,就把长乐嫁给他。”
“长乐是你女儿,你是不是应该问一下长乐的想法,你看程处亮,一表人才,还有爵位,对长乐也好,这是老天爷送来的缘分,你不能棒打鸳鸯。”
李世民气得就要找鞭子,好久没打了,越发放肆了。这还变成他的错了,他没把程处亮打死就算开恩了。
“陛下,”长孙皇后赶忙安抚李世民,“青雀虽然说话不好听,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找一个对女儿真心的,不是很好吗?”正是因为陛下对她真心,她才会过得幸福,虽然也希望女儿找个家室好的,但女儿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程处亮差了点,但也不错。以后有青雀和高明帮衬,过得不会差。
李世民气慢慢顺了下来,如果不是皇后在,他肯定会被气死。
“阿耶,程处亮不差,真的。不如这样,让他去立功,比如把吐蕃、倭国什么的都灭了,你随便封他个国公,这样也不算委屈了长乐。”
李丽质跪在李世民面前:“请阿耶成全。”
李世民没了脾气,长乐平常十分乖巧,今天为了程处亮完全变了个样子,打不得骂不得,他还真拿这个女儿没办法。
“好了,你们都起来吧,让朕想想。”他心里已经同意了,但程处亮的位置要提一提,爵位也得抬一抬。等他立军功是不可能的,那得猴年马月了,长乐那时候都成老姑娘了。
李泰见李世民有些动摇了,继续劝说:“长乐要嫁人也得十六岁了,还早着呢,这些日子够他立功了。”
“十六?”李世民眼睛瞪大,虽然他舍不得女儿,但十六也太大了。
“对啊,对于女人来说,生孩子越早,对身体伤害越大,长乐十六岁以后再嫁,十八岁以后再生孩子。”
“会不会太迟了就算十六岁嫁人了,两年都没有孩子,会被人说闲话的。”不能让人说长乐的不是,如果等十八岁,怕是长安城都会传长乐生不出孩子的,那长乐的名声怎么办。
“皇后娘娘,臣可以成亲后去边关驻守两年,等公主十八岁的时候再回来。”
“没你说话的份。”他还没答应呢,这小子就把长乐当成他的了。
看看这里的人,都是一家人,没有一个帮他的,没开口的高明肯定也不是站他这边的。
“今天你回去让知节来找我,商量定亲的事。但你也别太高兴,如果两年内你不能立功,婚约就不算数。”不能让这小子太轻松,总得做出点成绩。
“是,臣遵旨。”程处亮此时除了磕头,想不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
“行了,赶紧回去吧。”
程处亮走了,长孙皇后带走了李丽质。
两个儿子被留下了,孩子大了,有些事不能避着他们。
“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