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霸王! > 第八十四章确定税收

第八十四章确定税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钱塘、富春的耕田如今的确是比不上吴县、无锡一带的良田。大部分都只能算中田。

    如今乱世,中田以下常有弃置。但豪强们也没有趁机压价,还是给了一亩中田一石粮食的价格。

    千万不要觉得豪强能够纵横数百年,都是一群鼠目寸光的贪婪之辈。事实上,他们完全懂得审时度势,甚至眼光超过绝大部分普通人。

    现在的局面,他们看的出来孙策占据吴郡已成定局,豪强们也不想做的太过分,导致与强权生隙。另一方面,大部分豪强能读过官府下发的政令,倾向于相信吴县稳定已经是大势所趋。而随着疆域平宁,必然会逐渐恢复生产。这个时候买田,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只要在豪强们的预期是趋于稳定,不会战乱连绵,那很多人都愿意用丰年储存的粮食,在灾年买入一批土地。

    但这也是孙策所期望的。孙氏、吴氏、陈氏三族的部曲都被征召参与军事征战,助孙策占据江东了。实在是没有余力再去耕田。

    若是不允许土地流通,这上万亩良田直接就跟北方一样,荒废下去了。而且是因为孙策征战乱世的原因,导致产生了万亩荒田。

    而豪强们把这些土地收购过去,他们自然是要全力开发的,不说把中田变成上田,至少这万亩耕田不至于荒废了。按中田产量三石计算,这也是三万石多粮食。能够多活几百户人家,上千百姓。

    而孙氏、陈氏、吴氏三族养活的宾客加起来其实也有上千户,土地并不止万亩,果然等最后交易完,非常符合孙策的预期,各种上田、中田、下田全部售出后,共收粮草两万一千余石。

    不过孙策是把这项交易都托付给了陈月和孙宁两人,他留孙宁统帅上百亲卫在钱塘辅助自己妻子交易卖田。

    自己则先一步带着母亲和上万大军先一步返回吴县了。

    随着整个吴郡纳入掌控之中,他终于有了一处稳定的郡县作为基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吴郡一郡十三县,将其打造成王霸之基,进而支撑自己进攻会稽,扫平江东。

    所以返回吴郡之后,孙策第一时间就召集了自己麾下的所有文武重臣开始规划治理吴郡的规划。

    这次议事,孙策极为重视,也是他攻入江东之后,首次召集所有文武重臣参与的最隆重议事。

    德高望重的吴郡太守朱治、吴郡郡丞芮祉以及长史张昭、校尉张纮、吕范、刘由全部列席。

    武将方面吴郡北部都尉弘咨、南部都尉徐琨以及吴景、孙贲、程普、陈武、凌操、黄盖等人亦皆参与。

    其他还有吴郡田曹孙邵、吴县县令顾雍、无锡县令滕耽、督邮张允等人。

    可以说这些人囊括了孙策旧部、吴郡豪强以及流落江南的中原俊才等各個阵营。

    所以这次议事,可以算作是孙策对整个江东治理的规划前奏,也可以算是对各个势力的整合总结,明确保证各个势力的利益分配。

    这次议事选址就没在吴郡郡府,而是在孙策的梧桐苑内。

    梧桐苑这个名字其实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是一个苑郁。貌似是各位大臣到了一座庄园里面议事。

    其实并非如此,梧桐苑内有大量宏伟的建筑,其实算是一座宫殿区。比作汉室的甘露宫和东吴的太初宫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孙策选在这里议事,是要逐渐确定下这里政事核心的位置。

    以后事关整个江东的军政要务都将出自这片宫殿之内。将来将军府官吏都在这里处理吴郡、会稽郡的政务。直到孙策在江畔营建起来新的治所建康城。

    作为势力君主,孙策自然是会在最后抵达。

    而孙策还未到,汇聚文武重臣的大堂内就已经热闹非凡。

    刚刚拿下吴郡,这对整个势力而言都是一件喜事。文武众臣们皆面带喜意的互相交谈。

    张昭和朱治坐在最靠前的席位上,已经开始设想该如何从这么多的人口中察举人才了。

    张昭郑重问道:“自和帝以来,国家改制,郡国满二十万人,岁举孝廉一人,朱府君可已想好今岁孝廉举荐何人?”

    朱治面露喜意,手抚下颔,笑着回道:“这还得看最终的人口统计,定下今岁应举几人。我以为或许能够四十万人,岁举孝廉两人啊。”

    张昭也眼神一亮,汉制郡国满二十万人,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人,岁举孝廉两人。一直上至至百二十万人,岁举孝廉六人。

    “朱府君对人口总数竟有如此信心?”

    朱治点头,不无期待:“按如今之法统计,人口之数,或为惊喜,超过所有人预期。”

    而另一边武将们也围在北部都尉弘咨身边。

    程普好奇的问道:“弘都尉,我等返回吴县之后,便一直听说你驾车巡视北部各县,收效甚佳,筹措粮草颇丰。可能透露个名数?我等好计时练兵,准备攻克会稽。”

    听闻程普的询问,武将们都把关切的目光投了过来。

    吴郡现在麾下有上万精锐大军,每天就只操练如何砍人。如此精锐的军队却束手束脚,不得驰骋。归根到底,不就是粮草短缺所致?

    不然大军都已经打到浙江了,为什么不直接跨过浙江,进攻会稽?

    要知道只要跨过浙江,南面就是会稽郡的疆域。

    弘咨颇为骄矜的一笑,说道:“具体数额不便提前透露。但若只供军用,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众人正说话间,外面传来绣衣卫雄壮的声音:“怀义校尉、行殄寇将军到!”

    屋内热闹的喧嚣顿时一肃,所有人整齐的起身行礼:“拜见将军。”

    孙策在亲卫拥簇下,大步走向主座,将长刀直接拍在桌案之上,然后从容看向众人。这些文武豪杰,就是他独立江东,进而争霸天下的最重要资本啊。

    能否做到藩镇跋扈,主权下移,就看这些人是否全力拥护自己了。

    而看着所有毕恭毕敬,甚至面带喜意的臣子,孙策可以确定,这些班底都是心向自己的。是自己将他们选拔出来,并逐一委以重任。

    不论汉室天子,还是淮南袁术,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如自己的命令。

    事实上江东、吴郡已经成为由殄寇将军府统帅的一处高度独立的藩镇。

    孙策这才朗声说道:“免礼,诸位且入座。”

    等所有人入座之后,孙策主动开口:“如今国乱岁凶,四方扰攘。正是英雄奋励之时,吴郡能由乱入治,诸君之功,卓然为江东之冠。”

    “但国步久艰,治世失策,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我闻非长计无以兴大业,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虚心求治,取奇谋硕画,以扶危济难,安定江东。”

    众人皆微微颔首,将军所言无疑是非常精准确切的。

    如今吴郡虽然被武力平定,但内部绝对称不上稳定。近有豪强大族横行于州郡,远有严白虎、山越之流啸聚于山林。吴郡也就堪堪称得上是平息了此起彼伏的乱世烽烟,距离政通人和还相差甚远。

    孙策也是首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说道:“诸君以赫赫武功,旬月平定吴郡,但大敌虽去,盗寇犹炽。仗兵以对长吏,野逸于林莽,升山赴险,啸聚山林者不可胜数。诸君以为盗贼当如何去除?”

    这也是吴郡或者说江东特有的风俗了。这里地广人稀,有山林众多,除了吴县、无锡等几处环绕太湖的繁华县邑,其他各县境内皆文明开化程度不高。尤其乱世,很多人都啸聚山林。

    此时张昭第一个开口:“将军,我以为百姓皆有羞耻之心,非万不得已极少有人会愿意主动落草为寇。一朝落草,终生为寇,常被我诸夏引以为憾事,与一失足成千古恨相类。”

    “故而民之所以为盗者,多因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财已竭而敛不休,人已穷而赋愈急。饥寒切身,故而不暇顾及廉耻,不得已而为盗尔。其横行于州郡,啸聚于山林者,多是此类。”

    不愧是东吴能够类比蜀汉诸葛亮、曹魏荀彧的顶级内政人才。

    他这一番彻论不仅将盗贼背景详述的一清二楚,关键是极大的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心。

    诸夏是个道德导向的民族,不是那种强盗或者海盗民族。对于落草为寇、抢劫劫掠这种事,所有人的认知都是,败类才会去做。

    基本上一个清白的良家百姓一旦落草,心理上的落差就够他崩溃一段时间,死后都不能进祖坟,要以发覆面,无颜在地下见列祖列宗。

    有了这个价值认知,众人都对解决吴郡的盗贼、草寇问题有了更大信心。

    只是在具体施行上,孙策问道:“长史以为当如何疏解盗贼,转为编户?”

    张昭立即说道:“我以为今日之事,当以恭俭以服天下,以赏罚而服天下。饬法修师,轻徭薄赋。以明确政令,告谕百姓,官府免除一切苛捐杂税,免除户赋徭役,惩贪罚奸,以服天下。”

    “若能如此,哪怕盗贼聚众千余,雄视江东,闻将军之德政,亦必有人投兵相顾曰,明君主出矣,吾辈尤反乎?”

    朱治亦郑重颔首,起身说道:“此曹百姓在太平之时,皆贴首妥尾,惟从上令。以至于士大夫、豪强皆轻蔑之。但为何动辄怨怒,仗兵而起,暴乱一方?只因其心不服!若将军能赦其罪,免其赋,恭俭委任,信赏必罚,则必有百姓心悦诚服,去吴郡之大盗。”

    孙策从善如流,立即说道:“那此事就交由郡府公示,再度告谕吴郡一十三县,免除全部苛捐杂税,官府只征国家正税。计亩征钱。”

    说到这里,所有人都关注过来,国家正税打算如何征收?

    已经快要到六月秋收之时了,每亩地征收多少的赋税,官府也该公布明确定额了。

    而孙策也看向张昭、顾雍等人,问道:“若迟迟不公布征税定额,百姓难免惴惴不安。征税标准可否定下?最好莫过于同此次告谕一同宣示于百姓。”

    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张昭,而是吴郡的田曹掾孙邵。

    孙邵在曲阿投降之后,并没有抗拒出仕,非常务实,所以被朱治辟入郡府,掌握整个吴郡的田曹事宜。

    他可是被誉为有廊庙之才,掌管一个郡的田曹,完全不在话下。

    所以他向孙策介绍道:“自掌田曹事,这数月以来,我翻过吴郡所有往过田曹案牍。按吴郡耕田产出,上田产出可达十石,中田则三石,下田亦有一石五斗。”

    “吴郡农业向来不及北方,以此为凭,悉为田税,将来亦不会对不同郡县有所沉重。”

    孙策点头,汉石比较小,一石才27十斤。也就是说一亩上田,也就只能收获270斤粮食。

    这个数据别说跟有化肥的后世相比,就算是比之宋、明也差了一大截。而下田一亩更是只能收获40斤粮食。

    这个数字就不是多少的问题了,简直可怜。

    辛辛苦苦种了几个月,一亩地才产出40斤粮食,再除去上税,剩下的恐怕还不足以糊口。

    所以现在的农业产出绝对是最低值。等内政稳定下来,开始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精耕细作,必然会将很多下田改良为中田,而中田则耕耘成上田。

    按照现在的情况定税,百姓的赋税压力会在将来逐年减轻。

    孙策看向张昭,问道:“长史以为应该如何悉为治税?”

    张昭郑重的说道:“夫人必有家,家必五口,赋税低则不足以给车徒之众。赋税高,则不足以靖民。盖赋税必视田亩,乃古今不可易之法。”

    “汉室三十税一,而依旧有租赋附加,实则十税其四五。我以为将军尽去租赋,当将田税复为古制十五税一。然天下未平,当以武力平之,至少亦需将赋税翻倍,才能足兵足食。”

    “故而一亩上田应征税四十钱,中田征税十二钱,下田征税六钱。”

    也就是十五税二的比例,这个比例绝对算是轻徭薄赋了。假如吴郡开垦出百万亩良田,那就是四千万钱的岁赋,足以让幽、凉这种边州一州之地都为之关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