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 第278章 大清早洗澡?

第278章 大清早洗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山中空气清新,刘村长家又养了不少鸡。

    天微微亮,几只鸡便蹲在后窗开始打鸣。

    再叫,老子今天就炖了你们。

    陈平笙被吵得有点心烦。

    好不容易舒服睡一觉。

    这几只该死的大公鸡就来扰人清梦。

    他尝试用被子把头蒙起来,发现根本没任何作用。

    只能无奈穿衣服起床。

    “陈大人早呀!”

    “怎么不多睡会儿。”

    刘保夫妻正在院里清理山野菜。

    看样子已经忙碌了一会儿。

    山里人没什么具体的时间概念。

    起床,睡觉全看一天的活计。

    “我习惯早起运动,你们先忙吧!“

    陈平笙打了个招呼向山中跑去。

    青石铺设的山间小道。

    两侧用木栏进行了加护,还种了一些野花。

    芬芳的空气,让人精神格外振奋。

    半道还遇见几个巡逻的衙役。

    可见荀国做事的细心程度,远超过自己。

    倘若是他操办具体事务,绝难无法把每个细节都能考虑得面面俱到。

    他本想去矿场转悠一圈。

    樊城早报的总部就在那里。

    这个时辰印刷报纸的工人应该已经上班。

    经过那汪灵泉时,他停下了脚步。

    出门太匆忙,都没顾上洗脸。

    灵泉如今是樊城的名片之一。

    青州那些贵妇小姐,没事就过来将整个灵泉包下。

    痛痛快快在里面泡个美人浴。

    一汪泉水给附近的乡民带来了巨大收益。

    当他来到灵泉附近,发现周边已经被围了起来。

    一个年迈的老头坐在门口的竹椅上睡觉。

    听到脚步声,老头警觉地睁开了双眼。

    “陈大人,您怎么来了!”

    老头连忙起身,恭敬地站在一旁。

    他其实很少到附近,对老头也没什么印象。

    “大人忘了,您在攻下矿场后,还专门安排了我们去处。”

    “当时您亲自帮我做的登记。”

    “哦。”

    为了避免尴尬,他只能轻声敷衍一下。

    倒不是说贵人多忘事,主要时间太久远。

    那时矿场又十分混乱。

    他哪能记下所有人的面孔。

    听老头的语气,应该是从登城迁移过来的人。

    那时为了这个户籍政策,老徐和萧玉若差点跟他吵翻天。

    谁能想到如今登城是自己的管辖区域。

    他跟老头简单攀谈了几句。

    问了一些迁移过来的生活状况。

    答案相当令人满意。

    其实这种事他的担心很多余。

    看管灵泉可是一个肥缺。

    荀国能交给老头,足以说明对待所有乡民都能一视同仁。

    灵泉外面修建成一个小公园。

    花草,假山,几处供人休息观景的凉亭。

    跟过去他来时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

    那处巨石还在,他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

    只见碧绿的灵泉里有个女子正在欢快地游水。

    卧槽!

    谁这么一大早就过来游泳。

    “陈平笙,你个流氓。”

    萧玉若连忙把身体潜在水中。

    她也被屋后的公鸡吵醒了。

    昨晚在刘家就没能洗上澡。

    本想趁着无人,到灵泉好好洗一下。

    然后再去看凤儿印刷报纸。

    结果再次撞到那个该死的家伙。

    “萧姑娘,你讲点理好不好。”

    “谁特么知道你会过来洗澡。”

    “再者说大清早游泳对身体不好,你没有常识呀!”

    “滚蛋。”

    萧玉若恼怒道。

    她恨不得潜到水底摸块石头,砸烂陈平笙的狗头。

    但那家伙水性很好。

    万一惹怒了再跳到水里,自己岂不又被占便宜。

    陈平笙麻利地从巨石上跳下。

    他可没兴趣偷窥萧玉若。

    今时不同于往日,就凭萧玉若和李铃铛的关系。

    难保萧玉若不会告状。

    到时自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冤家!

    萧玉若麻利地穿好衣服。

    她知道陈平笙不是故意的。

    这种遇见只能怪自己倒霉。

    “你过来做什么?”

    “洗澡呀!”

    “撒谎。”

    她看陈平笙手中空无一物,连块擦身的毛巾都没有。

    谁洗澡不预备一套内衣。

    “算啦!”

    “都怪那几只公鸡,害得我什么都忘记带。”

    “先去报馆看一下。”

    “今天的报纸应该出来了。”

    两人结伴同行来到纪念馆门口。

    外面原先的大门早已经拆掉。

    经过装修后的门头显得更肃穆恢宏。

    “如果不是在这里战斗过,我真难想象里面曾经发生过残忍的杀戮。”

    “是呀!”

    “要让后代子孙都能铭记这段历史。”

    “希望以后类似的事不会再发生。”

    萧玉若当时并不怎么看好这个计划。

    从大周末世,一直到大衡建国。

    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无数次大战。

    死过千千万万的将士。

    多数战死的人,最终连块墓碑都没有。

    也不会有人记得他们存在过。

    那时她认为修建一个纪念馆,真能让樊城太平吗?

    或许是可以的。

    她这次到灵泉峡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

    生活在此处的人善良淳朴,睦邻友好。

    可能正是因为大家都有过一段相似的经历。

    更能体会和平的珍贵。

    “大人,您怎么过来了。”

    门口站着两个衙役,应该正在等待运送报纸。

    这也是一份肥差。

    如今樊城早报,热销程度大到惊人。

    谁能负责去运送报纸,这一趟的收入就能抵过月俸。

    “没事过来转转。”

    “报纸还没出来吗?”

    衙役恭敬地回道:“还没有,荀大人在里面,应该快了。”

    荀国正在忙碌地指挥分配报纸。

    无论每天的工作量再大,他都要清早过来一趟。

    一是盯着报纸不能出错。

    再就是陪凤儿吃顿早餐。

    这种习惯基本风雨无阻。

    “你算是找到一个好帮手。”

    “荀夫子确实精明能干,也愿意替你卖命。”

    看着荀国忙碌的背影,他也觉得自己很幸运。

    当时阴差阳错救下荀国,看他是个读书人。

    想着以后樊城要开办学堂,可以让荀夫子教书育人。

    但通过深入接触,发现荀国政务能力超强。

    换成自己每天处理这么多公务,他是吃不消。

    “他是在替自己的理想卖命。”

    “我总觉得大衡并不缺人才。”

    “只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存在问题。”

    “就像荀夫子,倘若靠着考试,恐怕一辈子也当不了官。”

    “只能被现实埋没,庸碌的过完一生。”

    “我给了他一个舞台,他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属于相互成就。”

    萧玉若心中暗笑,这样算起来自己和陈平笙也是相互成就。

    可能朝廷没人知道在樊城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

    会有一个如此能干的官员。

    荀国忙完手头的工作跑了过来。

    先把今天报纸的内容讲了一遍。

    “把三个老夫子被抓一事写在报纸上不好吧!”

    “我可不想再被人堵了衙门。”

    荀国哈哈笑道:“大人尽管放心。”

    “这次是张夫子亲自执笔写稿。”

    “我劝说也没用。”

    “这三个夫子真不是寻常人。”

    “他们觉得大人做的改革,应该在天下推广学习。”

    “让所有地方官员,都看一下樊城的变化。”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