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品县令,开局我成女匪的肉票 > 第251章 模范村

第251章 模范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历过土改的吴家庄,变得更为低调。

    那位吴阁老终日呆在庄园里,任何外人都不接待。

    损失一些田产还伤不到吴家的元气。

    吴琼只是知道了陈平笙那条小狼有多奸诈狠辣。

    他不能贸然再出手,更不能被抓到任何把柄。

    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老爷,陈平笙又要闹事情了。”

    “闹得好。”

    吴琼显得格外兴奋,恨不得站起来手舞足蹈。

    他始终记得陈平笙的警告。

    自己只是一个归隐的老臣,充其量算个著名士绅。

    没有任何权力干涉地方政务。

    这句话说得不假。

    陈平笙也未免太小瞧地方士绅了。

    别说他一个小县令,就算是当今圣上立国也知道依靠谁的力量。

    这个年轻人太爱出风头。

    喜欢出风头的人,最终会死得很惨。

    “吴达,你亲自去一趟樊城那个良村。”

    “听说那个地方人杰地灵,出了不少读书人。”

    “在朝官员就有二十多位。”

    “他们村里有八座御赐的牌坊。”

    “如今陈平笙大搞女子独立运动。”

    “老夫就不信良村那些人能无条件支持。”

    “陈大人不喜欢热闹吗?”

    “咱们就从内部给他点把火。”

    吴达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寿宴上陈平笙大闹吴家庄的事还历历在目。

    这口恶气不出,别说老爷难以下咽。

    他都快憋出了毛病。

    衙门内。

    陈平笙收到一份请柬。

    正是良村族长相邀,请他过去做客。

    他向来不太喜欢跟这些地方士绅打交道。

    但又不能一口回绝。

    “大人,还是得去。”

    荀国对樊城的情况,其实比他们这些人更了解。

    自从接任县丞一职后。

    他就翻阅了所有关于樊城的记录。

    走遍了樊城每个角落。

    良村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换成平时,大人可去可不去。

    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大人若不肯前去。

    良村的人一定会到县衙闹事。

    听着荀国一番利弊分析,他决定走一遭。

    看看自己管辖内这个模范村到底真与众不同,还是欺世盗名。

    这次出行李铃铛和萧玉若都没跟着。

    那两个女人整天忙碌着比赛的事。

    比他这个县令要积极得多。

    天还未亮,李铃铛就起床出门。

    一直到天黑才回府衙。

    可以说他们夫妻这几天跟分居差不多。

    倒是杨盼儿没什么事,她堂姐的情绪转好。

    在府衙安全问题也不用担心。

    只看陈大人如何决断。

    良村距离县城有六七十里地。

    他本以为过了官道后,前面又该是颠簸路段。

    当马车在岔路口转弯后,发现这段路比官道修得还要讲究。

    两侧绿树成荫,那些树木明显是人工栽种。

    宽阔平整的青石大道,轻松可以并排下三架马车。

    在古代修建这么一条路,所花费的银子和人工可是巨大的。

    附近的乡民自然没有能力做成此事。

    “大人是不是觉得这条路,比县城都要阔气。”

    “前面那几任县令都不是傻子。”

    “他们也清楚修路才能造福乡里。”

    “但他们修路跟大人不同。”

    “大人修路是一心为公,想让所有樊城百姓都不再走泥泞路。”

    “那些人修的是官路。”

    杨盼儿不解道:“此处又不是青州通行的官道,为何要再开一条官路出来?”

    “他说的官路,跟你理解的不同。”

    老侯笑道:“大人英明,确实大不相同。”

    “这条路一直通向良村,周边乡民还有几条小路可以到县城。”

    “平时只有去往良村的人,才可以从此路通过。”

    卧槽!

    还真够霸道的。

    这种特权恐怕也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吧!

    好端端的一条路,竟然不让乡民使用。

    难怪这一路连个人影都未见过。

    “凭什么?”

    杨盼儿气愤道:“路又不是良村人修的。”

    “官府花钱修路,原本就是老百姓的税赋。”

    “这么好的路摆着不让乡民使用,岂不缺德。”

    “妹子可别乱说。”

    老侯扬起马鞭,狠狠抽了一下马屁股。

    幸好四下无人,若这些话被良村人听到。

    他们可能连村子都进不去。

    “良村人才辈出,听说朝中就有二十多个官员出自这里。”

    “那些县令愿意掏钱修路,还不是为了巴结人家。”

    “在地方上规矩这种东西一直都存在。”

    “那些乡民你就算请他们走,他们也没这个胆量。”

    “等会儿到了良村后,妹子管好自己的嘴。”

    “他们那里的人,对女子身份可不友善。”

    马车一路疾奔,本来三个小时的路程。

    用了一半时间就到了那座传说中的古村。

    陈平笙来之间通过荀国了解一部分信息。

    但看着村口那八座宏伟壮观的石牌坊,心里还是忍不住惊叹。

    这八座牌坊有大周时期建的,也有大衡建的。

    其中三座是褒扬此地的读书人。

    另几座则是褒扬几个女子贞洁恭顺的美德。

    村口有个年轻男子,看到马车后连忙迎了上来。

    “您是陈大人吧!”

    “小人孙厚,在此恭候多时了。”

    陈平笙下了马车,他知道前面只能步行。

    这就是老侯说的规矩。

    在入口的牌坊前立有一块石碑。

    上面书写着良村,下面则是关于这个村子的介绍。

    还加盖了皇帝的玉玺。

    所以,别看只是一个小村子。

    到了这里武官要下马,文官要落轿。

    等杨盼儿下了车,孙厚连忙递过一个黑纱帽子。

    “夫人进村,请先把面遮盖住。”

    杨盼儿心里非常不舒服。

    这个村子对女人果然不友善。

    但听到夫人这个称呼,陈大人又没开口解释。

    她也欣然接过帽子戴在头上。

    虽然同为山村,却不可同日而语。

    灵泉峡的毛寨村,以及云岭的天界村。

    都属于最原始的小村落。

    村民们的房子非常矮小,都以山上的石头堆砌建成。

    这座村子则不同。

    白墙青瓦,错落有致。

    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古木。

    还有一条碧绿的河水将整个村子围绕起来。

    这种景象也只有在古画中见过。

    河边蹲着几个女子正在洗衣服。

    她们跟杨盼儿一样,头上戴了顶帽子遮盖住面部。

    陈平笙站在桥头看了一会儿。

    这些女子除了洗自己的衣服外,中间没有任何对话。

    “大人,幸亏铃铛姐没有来。”

    “是呀!”

    “要是你铃铛姐被人送了一顶帽子。”

    “我怕她会摘了孙厚的脑袋。”

    良村是个好地方,只是规矩太过于操蛋。

    若论规矩,当世谁敢跟黑岩城相比。

    人家创建的周礼,也没对女子苛刻到如此程度。

    这特么一群乡野村夫,摆得架子比帝王都要足。

    “大人,请吧!”

    “别让族长等急了。”

    孙厚在旁催促了一句,满脸的不快。

    陈大人好歹是地方官员,怎么能一直盯着女子看个没完。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