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井底之蛙
黑岩城那座空荡荡的宫殿中。
周帝手捧着一份樊城早报,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
当读到精彩之处,脸上流露出赞叹的表情。
“婉儿,你说真有花木兰这种奇女子吗?”
“为何寡人从没听说过。”
婉儿先一步看的报纸,花木兰的故事读了五六遍。
每次读都会心潮澎湃。
她无法想象,一个女孩如何能混迹于军中。
还能统领千军万马战胜敌人。
在战场上女子连附属品都不算,可见这个故事未必真实。
大概又是陈公子杜撰出来的。
“陛下没听过也很正常。”
“故事精彩就够了。”
“以奴婢看来是陈公子要做什么。”
“大衡虽说未继承周礼,对女子的约束同样极为苛刻。”
“陈公子此举恐怕想打破这层禁锢女子的枷锁。”
“这样做于他又有什么利益?”
利益?
周帝很不喜欢这个词。
为什么凡事都要先考虑利益呢?
难道就不能单纯想做一件轰轰烈烈的事。
陈平笙与他人思想本就不同。
若换成其大衡官员找到先王的皇陵。
恐怕早就把里面的陪葬上交给朝廷。
以此来谋取高官厚禄,岂会重新封藏皇陵。
还差人专门把三足蛟的鳞片送到黑岩城供奉。
这种人天生不凡,自然普通人也难以了解他的想法。
最新一版的樊城早报,还未在青州热销。
南郡早炸开了锅。
这里聚集的文人墨客,一点不比京都少。
对于那些饱读诗书的才子们,看到报纸上的内容。
纷纷忍不住爆粗口。
“陈平笙越来越不像话。”
“以前还觉得他是个思想前卫之人。”
“定能为天下带来新气象。”
“看了这篇故事,也不过尔尔。”
“自古以来天在上,地在下。”
“都以男子为尊。”
“难道他还想推翻这个恒古不变的规律吗?”
“就是!”
“什么木兰从军,为何我等从未在话本古籍中看过。”
“想替那些女子说话,又何必杜撰这样一个人物。”
“我早听说陈平笙家有悍妻,想必是怕了老婆。”
“故意搞这套邪门歪道拍那只母老虎的马屁。”
书生说完后,其他人跟着哄堂大笑。
在他们隔壁还坐着两名女子。
那名用白纱蒙面的女子噗嗤笑道:“灵儿,听到了吧!”
“你昨晚还问我为何下雨,听不到池塘的蛙鸣。”
“原来这群蛤蟆都跑到了酒楼。”
灵儿忍不住哈哈大笑,“小姐这就是井底之蛙吧!”
听到女子的话,那群书生顿时火冒三丈。
其中领头的那位书生主动上前质问道:“小姐为何出言相讥。”
“我等在此喝酒聊天,又没得罪你。”
兰宫媛冷笑一声。
“青蛙鸣叫原本悦耳,只是癞蛤蟆聚集多了。”
“叫声难免会呱噪到他人。”
“公子讥讽陈大人,那我请问公子觉得自己比女人强在哪里?”
那位公子听出了门道,心想原来是陈平笙的女粉丝。
“这需要证明吗?”
“男儿可以读书考取功名,入朝堂造福万民。”
“可以冲锋陷阵,杀敌寇保卫国家太平。”
兰宫媛轻“哦”了一声。
“哪敢问公子,你有什么脸面跟陈大人对比。”
“同样是读书人,他现在管理着两座县城。”
“更让原本贫穷的樊城百姓,人人都吃上了饱饭。“
“登城的普通百姓人人皆有田可耕种。”
“自他上任以来,二龙山的山贼再无扰民。”
“榆树岭他帮乡民破除迷信,救回数十名无辜女子。”
“沙县又除了无头鬼,找回几十个孩童。”
“论诗词,陈大人的文采岂是尔等无知之辈能比。”
“你们在背后还有脸大言不惭,难道就不知道羞耻二字如何写吗?”
兰宫媛一席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之事。
南郡的消息渠道本来就广泛。
他们自然无从辩驳。
书生不服气地辩解道:“小姐可能理解有问题,我们说的是男女之间的对比。”
“陈大人是有手段,但他同样是男子。”
“这并不能证明他事事都是对的。”
兰宫媛无趣地叹了口气。
一群无知蠢货。
“小姐怎么走了。”
“是不是也觉得女子不如男。”
兰宫媛停下脚步,优雅地转过头笑道:“你应该回去问问你娘亲。”
“你能站在这里呼吸说话,是谁把你抚养成人的。”
“如果你可以否定你娘亲的功劳。”
“那我便承认自己错了。”
“错不该跟一头只乱吹牛的畜生论高低。”
书生脸色涨红,还想上前理论。
这时被一名同伴及时拉住小声告知道:“别找麻烦,那是兰宫小姐。”
听到兰宫媛的名头,书生吁了一口气。
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冲动放肆。
在南郡谁不清楚兰宫小姐是郡守大人的贵客。
得罪了她,就等同得罪了郡守。
以后功名就别想要了。
男女之争如星火燎原之势。
在整个大衡蔓延燃烧。
甚至连不少大臣都纷纷上奏折对陈平笙进行弹劾。
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只是微微一笑。
把所有关于陈平笙的奏折都压了下来。
“大人,现在你最好不要出门。”
“街头巷尾,都是准备对你进行攻击的书生。”
荀国反驳道:“也不一定。”
“我看城中那些女子,对咱们大人都崇拜得要命。”
“我这两天可收到不少女子匿名送来的稿子。”
“只可惜大多人都赞美大人。”
“好事。”
“你们也别怕听到不同的声音。”
“我做这件事就是让所有人能各抒己见。”
“既然天下男子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天。”
“总要以理服人吧!”
老侯本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想到那晚雪娘的话,他又不敢再乱说。
省得大人口无遮拦,把话传进雪娘耳朵里。
“荀夫子,你们现在收集到的信息具体都有哪几项。”
荀国摇头道:“其实大多男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无非就是几句话,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除非天崩地裂,陛下亲自推倒那些牌坊。”
“要不然他们绝不承认自己不如女子。”
陈平笙提议道“那就搞几场公开的比试。”
“谁强谁弱,用事实说话。”
第一波男女的性别之争已经散播出去。
挑起了两种性别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这种做法在现代社会是非常无耻的。
但放在古代很有必要。
女子处于弱者地位,不仅是礼法的问题。
还跟女子本身形成的固有思想有关。
她们要不要争取自己的人权。
倘若没有女子站出来,婚配改革便很难顺利推行。
语言上的争论会无休无止,而且争到最后也证明不了什么。
当这股风头过去,事情还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所以,他需要趁热打铁。
通过几场公平,公开的项目比赛。
再加上报纸的宣传,扭转人们的固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