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盘点历代开国难度,大明竟第二? > 第三十二章:无语的制度,幼子继承制【求鲜花】

第三十二章:无语的制度,幼子继承制【求鲜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啧啧啧。”

    “那蒙哥一代英雄,蒙古帝国的大汗。”

    “竟然就这么死了。”

    “果然时势造英雄啊。”

    “否则,那忽必烈就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未央宫,刘邦不由叹道。

    他想到了自己。

    若非陈胜吴广起义,让大秦陷入四分五裂。

    自己,那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子房,你觉得此次忽必烈会成功吗?”

    张良直接摇头。

    “不可能。”

    “首先,因为汉化问题,让帝国的贵族对他看不上眼。”

    “一旦忽必烈上位,那汉人功臣肯定都会坐上蒙古帝国高位。”

    “这是他们不允许的。”

    “而且陛下没有注意到吗?”

    “那忽必烈建立的是大元,而非蒙古帝国。”

    “这中间,肯定有问题。”

    是哦。

    刘邦也反应过来。

    如果忽必烈担任了蒙古大汗,这帝国的名字肯定不会改的。

    这就说明,大元和蒙古帝国不是一回事。

    “子房,你觉得这中间会发生什么?”

    张良苦笑道。

    “陛下,你还真当我无事不知,无事不小啊。”

    “这其中自然是发生了争论,而忽必烈没有坐上汗位。”

    “至于为什么会有大元,这我就不知道了。”

    他张良是厉害,但也做不到事事皆知。

    尤其这种事,最多分析一下。

    “哈哈。”

    “子房,我可是把你当成我的姜太公啊。”

    “论智慧,你可是第一啊。”

    刘邦哈哈大笑。

    其他人也都笑了起来。

    这话不假,论智慧,张良当属第一。

    萧何此时没有笑,他的心中很是不安。

    他不知道大汉未来的结果如何。

    一旦不好,恐怕今天长安城也是人头滚滚。

    “韩信。”

    想起他,萧何也只能无奈苦笑。

    有这位在,其他将领是不会有什么想法的。

    军中威信,十个樊哙也比不了一个韩信。

    他曾经想拉拢韩信,但是韩信一直不愿意和吕家多接触。

    这让吕后心中也是痛恨。

    哎,看来吕家之祸,无法避免了啊。

    ……

    皇宫另一处。

    “安排好了吗?”

    “将军,安排好了。”

    韩信和几人在商量着什么事。

    他虽然不怎么在长安,但长安军中很多人都是他的部下。

    安排一些事,那是手到擒来。

    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对他很不放心的缘故。

    “你们立刻将吕家的人全部监视起来。”

    “我的命令一到,立刻抓人。”

    “是。”

    几人立刻领命离开。

    “接下来,去见见那位吕后了。”

    “她不是一直想见我吗?”

    韩信微微一笑,向另一处走去。

    ……

    不一会,他就来到了一处宫殿前。

    这时一个身穿铠甲的人走了过来。

    “韩信,你这是何意?”

    “为什么你安排人监视我吕家?”

    来人名叫吕泽,是吕后的哥哥。被封为周吕侯。

    他一脸愤怒的质问着。

    刚刚他一回家就看到吕家被包围起来。

    甚至连他的住所也被监视。

    他感到无比的惊惧,一问才知道是韩信下的命令。

    “呦,是周吕侯啊。”

    “还真巧,我真要找你们,没想到你倒是找来了。”

    刷。

    吕泽抽出佩剑,指着他。

    “韩信,莫非你是要造反不成?”

    “你可知,我现在就是杀了你也是无罪。”

    “你擅自调兵,罪大恶极。”

    “哈哈哈。”

    韩信毫不在意的笑了起来。

    “吕泽,你是看不起我韩信吗?”

    “我真要造反,何至于等到今天。”

    “记住,我曾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更是齐王。”

    “我本就权倾天下,造反这事我又怎么会做呢?”

    “我之所以派人,这道理,莫非你不知?”

    你!

    吕泽脸色大变,他好像想起了什么。

    “不可能,我吕家随陛下起家,有从龙之功。”

    “他不可能会这么做。”

    “我得去见陛下。”

    说着,他就准备离开。

    “吕泽,你还是先将吕后请出来吧。”

    “看在夫妻多年的份上,说不定陛下会从轻发落。”

    吕泽深深的看了韩信一眼,然后走进了宫殿中。

    今天这事太大了,搞不好吕家都会完蛋。

    韩信看着吕泽离开的背影,也是微微一笑。

    “吕家,你们的末日也要来了。”

    ……

    大唐。

    “这皇权啊,有多少人愿意割舍呢?”

    “多少人父子相残,手足相残。”

    “这权力真的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吗?”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瞥了李世民一眼。

    陛下,你说这话是不是太那个了。

    不要忘了,你也是干掉了你大哥你才上位的。

    今天倒是感叹起皇权的事了。

    “权力?”

    长孙无忌也是心中火热。

    这东西谁不想呢?

    哪个男人不想权倾天下,他也一样。

    只是早些年妹妹不让他参政,甚至连左右仆射都不让他做。

    他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哥,还是从龙之功。

    连魏征都做过仆射,自己居然没做过,这说出去多丢人啊。

    为了这个位置,自己可是等了很多年啊。

    李世民又道。

    “这南宋还真是够顽强的,在蒙古大军的攻击下居然还一直能守住。”

    “这份坚韧的力量,还真是让人钦佩。”

    长孙无忌笑道。

    “陛下,被动挨打最终的结果只能覆灭。”

    “只有将进攻化为防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南宋只知道守,还送岁币换取和平,真是丢人现眼。”

    他虽然只是一个臣子,但对于军国大事也是了解颇得。

    南宋的这种做法,他是一点看不惯。

    “辅机啊,你这攻击有些广啊。”

    李世民笑道。

    “当年我即位之初,突厥不也攻来了。”

    “渭水之盟,我不也送了他们很多财物?”

    “莫非在你眼里也是丢人现眼?”

    长孙无忌立刻恭敬道。

    “陛下,这不是一回事。”

    “您即位之初,大唐才建国不久,国力衰微。”

    “这不,四年后,那颉利可汗不是来长安跳舞吗?”

    “哈哈哈。”

    李世民哈哈大笑起来。

    覆灭突厥,一直是他最得意的事。

    想起当年的憋屈,后面就有多爽。

    “你说的对。”

    “一时的失利不算什么。”

    “不过这南宋偏安一隅,不愿意主动出击,实在是丢人。”

    “如果我当年面对窦建德王世充选择龟缩,又怎么会那么快平定北方呢。”

    李世民豪情万丈。

    他一生用兵,都在主动出击,哪怕退避,也只是为了更好的反击。

    反观这南宋赵家,偏安一隅,真是丢了中原王朝的脸。

    ……

    “砰”

    赵匡胤把一个杯子狠狠的摔在地上。

    “丢人啊,丢人。”

    “那蒙哥死去,这么好的时机也不知道反攻。”

    “这南宋赵家皇帝脑子里装的是水吗?”

    他气的想骂人。

    如此好的时机直接反打啊?

    你居然还派人去议和?

    “大哥,冷静一点。”

    赵光义干净劝道。

    “冷静?”

    “你让我怎么冷静?”

    赵匡胤大骂。

    “我的后代居然如此愚蠢?”

    “议和?”

    “要是议和能换来和平,五代十国还用得着我去平定?”

    “还去送钱,送物,这更是愚蠢之至。”

    “你这么做不就是让别人找你要钱吗?”

    “废物,废物。”

    “三弟,给我发布一条祖训。”

    “我大宋一朝永不纳贡,永不议和。”

    “提议和者,杀无赦。”

    赵匡胤此时也顾不上其他了,先把这一条列入祖训中。

    玛德。

    我大宋以武立国,最后居然要靠送钱送物换来和平。

    这样的和平又能持续多久呢?

    这样没有尊严的大宋,他宁愿被其他人取而代之。

    以后和其他帝王见面,自己作为这大宋的皇帝,脸都被丢光了。

    “是,二哥。”

    赵光义也表示赞同。

    打不过就算了,打不了跑就是了。

    那刘邦当年输了多少次?

    最后不还是建立大汉王朝?

    大丈夫岂能怕输?

    这又是送钱又是送物的,算什么东西?

    哎,大宋的后代真是废啊。

    也不知道谁开的头?

    真是可恨。

    ……

    大元。

    董炳文也是叹道。

    “蒙哥大汗,也是一代英雄。”

    “想不到居然死在了钓鱼城,真是可惜。”

    “不过,这样也是给了陛下机会啊。”

    忽必烈看着天空,目光闪烁。

    “当年,我被大哥启用,那时候的我心中还是没有当大汗的想法。”

    “你应该知道,我蒙哥帝国的继承制吧。”

    “和你中原王朝截然不同。”

    董炳文点点头。

    这个他是知道的。

    蒙古的继承制度是幼子继承制。

    这让他很无语。

    幼子?

    什么样的幼子叫幼子呢?

    万一你这最小的儿子比你孙子都小,这如何担任大汗呢?

    而他想的也的确如此,蒙古帝国就没有一个是幼子继承大汗之位的。

    每一次汗位那都是争的不可开交。

    哪像中原王朝,长子继承制。

    长子有年龄优势,如果这都被弟弟干掉,那也只能说无能。

    忽必烈接着道。

    “如果大哥不是突然死亡,又没有遗昭,恐怕我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可即使如此,为了这大汗之位,我也费劲心思啊。”

    “这幼子继承制,实在是荒唐,以后我大元改成长子继承吧。”

    “长子要是被次子取代,也只能说他无能了。”

    忽必烈看着天空,默默的说道。

    ……

    天空中,声音再次响起。

    【蒙哥死后,蒙古帝国开始陷入动乱。】

    【蒙古帝国的继承制是幼子继承制,也因为这套制度,导致幼子没一个接任大汗之位的。】

    【第二任蒙古大汗窝阔台是铁木真的二子。】

    【第三任大汗是窝阔台的长子。】

    【第四任的大汗蒙哥是托雷的长子。】

    【而这第五任大汉有两个重要的人选。】

    【一个是忽必烈,一个是阿里不哥,他们二人是亲兄弟。】

    【由于忽必烈亲汉的缘故,导致了蒙古的贵族都不愿意支持他。】

    【因此,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最多。】

    【而忽必烈深知自己无法获得那些贵族的支持,便没有回国都。】

    【他来到了开平,这里是成吉思汗起家的地方,在这里他自号为蒙古第五任大汗。】

    【而阿里不哥也在蒙古贵族的支持下为第五任蒙古大汗。】

    【于是这两位大汗又开始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战争。】

    【一方是蒙古贵族和其他汗国支持的阿里不哥。】

    【另一方是汉人世家支持的忽必烈。】

    【有时候,历史就是如此的荒谬。】

    【至于谁对谁错,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新的一天。

    求支持。

    四千字送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