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 第270章 大明三代贤后!唐德宗:朕爱宦官!宦官爱朕!

第270章 大明三代贤后!唐德宗:朕爱宦官!宦官爱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正文卷第270章大明三代贤后!唐德宗:朕爱宦官!宦官爱朕!第271章大明三代贤后!唐德宗:朕爱宦官!宦官爱朕!

    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亩。

    辅君三十载,母仪安天下。

    …………………

    当这道身影出现的刹那,不论是处在盛怒中的朱老四还是朱高煦,亦或是一屁股坐在地上的朱高炽和把头埋在沙子里的朱高燧,老大老三都是连忙爬了起来。

    “王,王妃,你怎么来了。”

    “娘,娘。”

    这位大明诸后中出身最为高贵的皇后,这位大明册后典礼中规格最为隆重的皇后,这位‘一女百家求的女诸生’,大明学识最渊博的皇后,孝慈文皇后徐皇后。

    在短暂的穿越惊愣之余,冰雪聪明、心细如发的徐皇后很快便是反应了过来,脸色微嗔,扫视着自家夫君和三个孩子。

    尤其,目光落在老二朱高煦身上。

    关于朱高煦这段时间在海外搞出来的事,虽说张辅的奏章在建文大明是属于绝密文件,但朱棣从道衍和尚那里回去的当天,晚上就给徐妙云看了,所以她是知道朱高煦在海外闹独立的这件事。

    皇帝与皇后于房中密谈国事,在大明前三代已经成习惯了。

    明朝前三代的皇后和三代之后的截然不同,第一代的朱元璋和马皇后,第二代的朱棣和徐皇后,第三代的朱高炽和张皇后。

    这三代天家夫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像是夫妻共治天下。

    基本上只要难以决断的天下大事,这祖孙三个都会事先搜集好朝中群臣意见,然后半夜里找到自家皇后,关起门来偷摸着商量,最后再给出一个处理决断。

    洪武之治、永乐盛世,都离不开这三位贤后的身影。

    当然。

    前三代大明天子之所以敢这样做。

    其一,是因为夫妻伉俪情深,且都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彼此相互信任。

    其二,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这三位都是足可载入史册的一代贤后,母仪天下、严于律己,只会在天子需要协助的时候出谋划策,从不会主动去干涉朝政,更不会纵容自己的娘家乱政。

    而从张皇后再往后,大明贤后的这一优良传统,也就此在朱瞻基手中彻底断了,三代贤后的积攒,终出一代妖后。

    这一刻,被徐皇后注视着的朱高煦,整个人红着个脖子,低垂着脑袋。

    他敢牟足了勇气,脸红脖子粗的跟他爹硬刚对吼,但是绝不敢在自个亲娘面前大声说半句话。

    “今天是仲秋,我给你们父子几个做了果饼,晚上一起赏月。”

    “老二,尤其是你,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伱是万里之遥,久不着家,为娘都想你了。”

    话音落。

    朱高煦心头一颤,霎时眼眶通红,堂堂八尺高的大男人,这一刻斗大的泪珠从眼角滚落。

    微踩莲步上前,徐皇后一脸心疼的看着自己的这个二儿子,踮了踮脚抬手为他擦去眼角渗出的泪珠,轻语说道。

    “为娘知晓你在担忧什么。”

    “但你要记住,其他世界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代表会在我们的这个世界发生,你父王多次与我说过,从他个人角度,他其实更想把大明交付你手中,但是为天下人计、为苍生黎民计,他要选老大。”

    “你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为娘相信,你应该能理解你父亲的苦衷。”

    轻声细语。

    “儿啊,不怕,为娘在。”

    这一刻的朱高煦,再也是绷不住了,一把抱住徐皇后的腿,嗷嗷大哭了起来,疯狂宣泄着内心压抑了几个月的情绪。

    徐皇后微微俯身,抚摸着自己这个二儿子的脑袋。

    “好了,都过去了。”

    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争得是什么?!

    无非就是一口咽不下的心气。

    刚才和朱老四对喷的时候,朱高煦已经把心里头郁结数月的话说出来了,接着又从自个娘口中听到了父亲心里的确更中意自己的时候。

    朱高煦心中闷着的那口气,也算是彻底消了。

    历史也是如此,仔细研磨会发现,不论中外东西,泱泱数千年历史,很多抉择着重大历史走向的关键事情,往往究其本质,只是因为导火索者胸中那一口咽不下的心气而做出的选择所致。

    与此同时。

    大胖朱高炽扑通一声跪在朱高煦身边,一脸严肃,右手对天发四。

    “二弟,大哥今天在这里对天发誓。”

    “只要你不背兄,兄绝不弃弟!纵你背兄,兄也护你周全!”

    “天地为鉴,父母、仙师和太祖为证,我朱高炽今生有违此誓,天打雷劈、死无葬身之地!”

    言罢,朱高炽眼眶发红,一把搂住朱高煦的肩膀,也是忍不住落泪。

    靖难刚结束不久的朱高炽和朱高煦,兄弟两个之间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这一点和永乐洪熙不同,那两时空的兄弟情义都是已经被政治利益洗刷了二十几年,早已是淡薄如水。

    愣在旁边半晌的狂妄居士,在短暂的发呆之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扑通一跪,眼睛一闭,跟着嚎哭了起来。

    毕竟老大老二都哭了,自己这个老三要是不哭,迟早要被踢出‘相亲相爱一家人’。

    然而。

    当朱高燧下意识搂住朱高煦另一边肩膀的时候,直接被朱高煦默默推开了。

    ‘???’

    朱高燧心中问号的同时,为了避免尴尬,转而一把抱住了徐皇后的另一条腿,嗷嗷大哭着,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受了莫大的委屈。

    三兄弟,齐齐跪在徐皇后跟前痛哭。

    这颇为温情感动的一幕,把沙场铁血的朱老四都是看的眼眶发红,忍不住别过头抹了抹眼角。

    而在不远处的季伯鹰和老朱,两人皆是望着这一场面。

    “看来心结解开了。”

    老朱的语气中略带几分感慨之气,还有几分罕有暖意,望见朱老四一家人团团美美,他这个做老父亲、做皇爷爷的自然是心中欢喜。

    “嗯。”

    季伯鹰微微颔首,表示很是认同老朱的看法。

    此刻在他的眸前,有着一道金色字幕弹出,这是狗系统对建文时空的最新国祚年限预测。

    「建文:479年」

    如此看来。

    这建文朱高煦应该是已经在心中做出了最终抉择,放弃了在海外独立的想法,依旧按照事先的原计划,成为开拓建文大明大航海事业的领航先锋。

    ‘479。’

    季伯鹰看着这个数字,距离500只差21年。

    从已经达成五百年成就的洪武时空和永乐时空的经验来看,到了这个年份,基本上也不需要再刻意做些做,随着改革的自然深入,要不了多久,建文时空的国祚就能成功突破五百。

    这样一来。

    大明十六时空的前三个,洪武、永乐、建文,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虽说季伯鹰心里头明白,大明的时间线越靠后难度越高,最次的崇祯现在才301年,但这起码能够算得上是一份安慰,没白费这他这些天来夜以继日的辛苦,光是备课都备秃头了。

    “走吧。”

    季伯鹰淡淡开口。

    这朱老四一家五口正温馨着,就让他们再继续温馨一段时间。

    而且温馨过后,朱老四肯定还要干点实事,比如召集这片满者伯夷旧地的各部明军,发表一些激励性讲话,画个大饼之类。

    然后。

    估计还得把朱高炽留下来一段时间,用以处理一下善后工作。

    毕竟,朱高煦这一次是把爪哇诸国都给武力征服了,其中一部分,包括满者伯夷国这几个不愿臣服的硬茬子,当时就直接给全数荡平灭了,王族宗室基本被屠了个干净。

    如果将爪哇诸岛的这片区域纳入大明版图,那治理这爪哇诸岛所耗费的本钱和精力,绝对是一笔赔本买卖。

    且不说爪哇距离大明本土远了些,就说爪哇诸岛这几百年来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的洗礼,早就和大明尿不到一个壶里,想要同化太难。

    对这爪哇诸岛最好的处理方法,那就是还是继续沿用原先既定的大航海白银扩张计划。

    将包括满者伯夷国在内的这几个爪哇王国,扶持新的本土势力上台,大明进而在幕后操纵整个爪哇地区的经济。

    大明所要的,只是这片地域的生产力,以及这片土地之下埋着的资源。

    当然,还有爪哇诸岛在南洋的险要位置,只要爪哇在大明的军事辐射之下,就能阻挡西方舰船对南洋的侵入。

    唰。

    风动微掠起几粒浮沙。

    季伯鹰带着老朱,从这建文时空离去。

    ……………………

    洪武时空,醉仙楼。

    当季伯鹰带着老朱出现在讲台上的刹那,右侧外教区已经稍显困意,撑着脑袋、眼皮微眯的李二瞬间就精神了,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可见,大唐李二这一次着实是等的着急了。

    而台下的这帮大明天子储君,包括阿标在内,望着讲台上的仙师和太祖爷,都是眼中泛起了疑惑之意。

    因为。

    刚才随着仙师和太祖爷一同消失的,还有建文时空的朱老四和朱高炽。

    然而此刻,这两人并没有跟着仙师一同回来。

    这两人去哪了?

    不过仙师不说,他们当然也是不敢问。

    方一出现。

    季伯鹰目光便是落在站起身来的李二身上。

    本着解决问题不拖延的态度,季伯鹰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直接开口道。

    “问吧。”

    闻言。

    李二脸上先是露出谨慎之色。

    他先尝试张了张口,发现这一次并没有被打断,这才放心的开了口。

    “仙师,我想改一下问题,我这次想问的是。”

    “我大唐第一个被宦官所弑的天子是何人?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又是什么?”

    问题出。

    唐家堡中的新晋成员自立哥李亨,表情骤然一变,眼神中透着不敢置信。

    嘛玩意?

    宦官弑君?!

    宦官有这么恐怖吗?李辅国明明很贴心啊!

    季伯鹰则是眉头微皱。

    李二果然不愧为天策上将,这一下子就把问题的回答面扩大了!

    原本季伯鹰只需要回答到唐德宗这个时代就可以了,现在被李二这么一扩大,这个回答范围高低得延续至唐顺宗李诵,甚至是唐宪宗李纯。

    “嗯。”

    季伯鹰微微点头。

    本着诚心商人的态度,既然已经答应了要给李二一个答案,那就得把这个答案给透,缺斤少两不是他季伯鹰的交易风格。

    “在解答你这个问题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一个人,唐朝第一位由宦官推戴上位的天子。”

    此话一出,李二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不仅是李二。

    在李二的身后,唐家堡成员之李治、武曌、李隆基、李亨,都是眼眸紧凝,认真听着。

    宦官推戴?!

    我盛世大唐!无根太监竟然能够推戴天子上位!

    “代宗李豫。”

    这名字一出,李隆基和李亨父子两个眼神骤然一亮,对于这个名字他们自然是都不陌生,这是李隆基的长孙,是李亨的长子。

    尤其是李隆基,李隆基平日里极为喜爱这个长孙。

    在李豫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李隆基就封李豫为广平王,更是称赞‘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差点就冠上一个好圣孙的名头。

    季伯鹰脑海中飞速掠过关于唐代宗李豫的一些事迹。

    其实李豫的庙号原本并不是唐代宗,而是高大上的唐世宗,只是为了避讳太宗李世民的‘世’字,这才改成了代宗。

    这和明代宗朱祁钰不同,朱祁钰的那个‘代’,应该是字面意思,毕竟是朱由崧给定的。

    唐代宗李豫,和祖辈的光辉比起来,这位天子在大唐史上有些小透明,但总结其一生,却是不折不扣、文武双全的一代帝王,甚至后世有人将其和唐宗李世民相提并论。

    当然,实际上比李世民肯定是比不上。

    但李豫彻底平了安史之乱,带给了天下百姓久违的平静。

    李豫生于乱世治乱世,治罢乱世开太平,甚至在李豫的帝王权术之下,原本在肃宗年间嚣张跋扈的宦官势力,一度被碾压到尘埃。

    以宦官程元振剥夺权宦李辅国之权,接着李辅国半路被莫名其妙弄死,接着故意纵容程元振在朝野内外乱搞,再加上出逃一波长安之后,以致大失人心,回长安之后,随即在百官联奏之下,一道圣旨,轻松罢了程元振,流放溱州。

    后以鱼朝恩麾下神策军,重塑中央禁军,待鱼朝恩权大,李豫与宰相元载密谋设局干掉了鱼朝恩,过几年,又用干掉鱼朝恩的相同法子干掉了权倾朝野的权宰元载。

    自此,朝廷上的妖魔鬼怪基本平息,百官都见识到了这位天子的帝王权术,轻易不敢乱来。

    李豫开始任用贤相,除旧革新,虽说后面也干了许多非人事,比如大肆修建佛寺,劳民伤财之类,但基本上是给乱世大唐带来了久违的安宁。

    大致总结李豫的一生,这位大唐天子生于乱世,登基之初,内有饥民起义、藩镇作乱,外有吐蕃回鹘等虎视眈眈,内外交困的局面丝毫不亚于大明崇祯时期。

    要是换了朱由检来坐李豫的位置,估计大唐在这个时候就得宣布亡国了。

    不论李豫做的如何,个人有什么毛病,他终究是在大唐风雨飘摇之际,稳住了大唐江山的基本盘,给了后世之君一个中兴的机会。

    季伯鹰想定,把这些关于唐代宗李豫的信息内容,一股脑打了个包,全部以「通晓」方式,注入了以李二为首的唐家堡一行人脑海之中。

    新知识涌入,捋顺之下,得要一小会时间消化。

    当李二等人将这些内容融汇之后,李二眉头更是露出疑惑之色。

    关于代宗李豫最后成果怎样,李二暂时不怎么关心,他疑惑的一点是。

    “仙师,既然在李豫时期,宦官势力已经得到了压制,那为什么我大唐往后还会发生宦官弑君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对于这个问题,李二表现的显然是有些着急,下意识便是脱口问道。

    “不用急,后面都会讲到。”

    季伯鹰淡淡开口。

    “小唐啊,有点耐心,一步一步来,兄长都会给你解惑的。”

    老朱笑呵呵的拍了拍李二的肩膀。

    接着。

    季伯鹰眼眸微凝,注意力锁定唐朝大历时空,心念一动。

    唰。

    只见在右侧外教区域的唐家堡位置,有着一中老年男子出现,这男子身着御皇色唐制龙袍,刚一出现,满脸都是懵逼之状。

    此人,便是大唐代宗李豫。

    就在李豫看见李亨和李隆基的刹那,脸色骤变。

    他不认识李二武曌小野鸡,但是亲爹和亲祖父肯定是忘不了。

    「通晓」。

    懵逼之际,季伯鹰扫了眼李豫,顺便将课堂基本手册的信息内容,顷刻灌入了李豫脑海之中,这让他的惊愕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

    接着。

    季伯鹰看向李二。

    “大唐宦官之势复起的原因,在于德宗李适。”

    言罢。

    懒得费口舌,季伯鹰将唐德宗李适在宦官上的骚操作内容做了个简略打包。

    德宗李适在削藩镇失败以致四镇之乱,尤其是「泾师之变」仓皇逃出京师之后,身边只有一百来个宦官守卫,内心对武将已经是彻底失去了信任感,一改登位之初对宦官的排斥冷漠态度。

    从那之后,开始逐步将禁军兵权交付于宦官手中,刚返回长安,李适便是迫不及待将禁军中的神策军分为左右厢,任命亲信宦官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自此开启了宦官分典禁军的先河。

    次年,又对神策军进行大规模扩充,并将其改名为左右神策军,改宦官官职为‘监勾当左、右神策军’,从这一刻开始,神策军完全凌驾在‘羽林军’、‘龙武军’这些禁军之上。

    大唐禁军之名,基本上就是指神策军。

    又过十年时间,李适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合适了,一道圣旨颁下,直接在左右神策军中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这一次宦官不再是监军,而是实打实的成为了统御禁军的主帅,成为地位高于神策军大将军之上的实际统帅。

    并且,打造天下各镇兵马的监军印信,从体制上确定了宦官在各地监军的法理性。

    李适将宦官统率禁军,监理天下兵马的制度规则流程化,这等于是彻底封死了后世君王对打破宦官手握军权的冲击之路。

    毕竟一旦有利于某种势力的制度成型,必然将会得到这股势力的疯狂守护,在王朝覆灭之前,基本上不可能被更改。

    将这部分内容打包,点击发送之后。

    可见李二、李治、武曌、李隆基,哪怕是刚来还没有搞清楚现场状况的李豫,都是脸色铁青,唯有李亨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大问题,毕竟他最爱最信任的就是李辅国了。

    “友情提醒,可以准备好趁手的家伙,你们接下来要动手的地方,应该挺多的。”

    季伯鹰瞥了眼李二这帮唐家堡众,个个眼中都是有着火在烧。

    愤怒,是需要发泄的,憋在心里久了只能有害身心健康。

    闻言,李二眼眸一凝,反手便是掏出了自己心爱的小金瓜。

    在他的身后,李治小野鸡、武曌、李三郎、李亨,都是纷纷掏出了一枚金瓜小锤,这是李二开课时就托阿标为他打造的一批唐家小金瓜。

    唐太宗的这点小要求,阿标自然是答应了,火速命人去定制了,仅仅一个时辰就全部搞定。

    在季伯鹰和老朱去建文时空的空挡,刚刚送过来。

    还处于一脸懵逼状态下的李豫,还未反应过来,他亲爹李亨已经将一把小金瓜递给了他,李豫鬼使神差的握在了手中。

    老朱扫了眼唐家堡众人手中的金瓜小锤,嘿嘿一笑。

    他发觉自己的大明带起了一波风气,并且这波风气刮向了大宋和大唐。

    果然,咱大明的时尚才是最叼的!

    ……………………

    大唐贞元时空,贞元十九年秋初。

    长安城,大明宫紫宸殿。

    年逾六十岁的德宗李适,此时正站在御案之前,手执一根狼毫墨笔,于御案宣纸之上,挥毫如墨、笔走龙蛇。

    「禁苑秋来爽气多,昆明风动起沧波。中流箫鼓诚堪赏,讵假横汾发棹歌。」

    作为大唐诗词才气第一的天子,李适平生的爱好并不多,尤其是自从上年纪之后,甚至对女色都没有什么兴趣了,只剩下作诗写词了,他也成为了振兴大唐诗坛的重要人物。

    “妙,绝妙!好诗!”

    “圣人之才气,远超太白!”

    李适身侧,内官俱文珍连声赞叹。

    这位俱文珍,就是大唐第一位实践废皇帝流程的宦官。

    “呵呵。”

    李适很是满意自己的文采,放下手中狼毫。

    “朕昨夜做了一个梦。”

    “朕梦见了太宗皇帝,他告诉朕,朕首创内官统率禁军乃是稳大唐万世基业之策。”

    话语落。

    俱文珍眼睛一亮,骤然跪地,纳头大拜。

    “敬拜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适笑了笑,他这个人素来是不拜道佛、不信鬼神,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若非是祭祖礼仪实在免不了,他连太庙祖陵都懒得去。

    “不过是一个梦罢了,有何所拜,难不成太宗还能站在朕面前不成。”

    ————————

    ps:月末三天了,求仲父们一波月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