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047
“哦?他真的这么沉得住气,不骄不躁继续温书?”正宁帝略觉诧异,“这份沉稳心境,可不像十四岁的意气风发少年郎。”</p>
有些人得了一点点小功劳都恨不得飘到天上去,萧景曜现在五元在手,更是清楚只要他殿试不忐忑到语无伦次瞎写一通,最后的状元之位也会落到他头上。</p>
青史留名,萧景曜竟然还能这么沉得住气?</p>
窦平旌依旧毫无形象地瘫在椅子上,端过正宁帝面前的点心嗷呜嗷呜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道:“还真就是这样,我每回去找萧元青,萧景曜那小子要么在书房,要么就去公孙瑾府上,听公孙瑾的指点。萧元青得意洋洋地炫耀他儿子,说他儿子生下来就是来报恩的,这话还真没说错!”</p>
窦平旌咕噜咕噜喝了杯茶,一脸遗憾,“我怎么就没生出个来报恩的孩子呢?”</p>
想到家里几个不省心的臭小子,窦平旌嚣张的脸上顿时露出明显的嫌弃之色。</p>
“你家那几个孩子才多大。”正宁帝很是无奈,“要说报恩,朕那么多个孩子,也没个来报恩的,都是讨债鬼。”</p>
这话别的大臣不敢接,窦平旌却无所畏惧,“那您就像我一样多揍他们几顿呗。反正我瞧着皇子们都挺好,成年出府的,能为陛下分忧,还未单独开府的,也挺孝顺。”</p>
正宁帝看着窦平旌吃东西实在香,忍不住又把那叠点心端回了自己面前,没好气道:“福王也能为朕分忧?”</p>
窦平旌沉默。</p>
福王,皇子中最不一样的烟火。从小就深谙摆烂之道,一心啃爹,从不努力。小时候来养心殿打滚耍赖问正宁帝要东西,现在大了,去年封了王出去开府自己住,同样隔三差五跑来正宁帝这儿打秋风。主打的就是一个贼不走空,每回进宫必须得搬点东西回去。</p>
至于为父分忧认真干活这种事……嗯,寿王现在被正宁帝踢去户部,每天只管点个卯,据户部胡阁老反应,福王在户部睡得挺香的。</p>
饶是窦平旌这等混不吝的人物,也很难评价福王种种不靠谱的行为,毕竟他也曾和福王一起为搬空正宁帝的私库而努力过。</p>
窦平旌想了想,理直气壮地把锅扔回了正宁帝头上,“那不都是您宠出来的?”</p>
正宁帝苦笑,“当初他出生时,身子十分弱,朕难免偏疼了他几分,免去了他一些课业,让他能好好养身子。谁知道把他的性子养成了这样?”</p>
窦平旌翻白眼,啪的一下又把点心盘子端到自己面前。正宁帝脸色一沉,有十分机灵的宫女从御膳房端了新的点心过来,恭敬地呈了上来,正宁帝这才缓和了脸色,瞪了窦平旌一眼,“你的差事都办妥当了?”</p>
窦平旌迅速站直了身子,“回禀陛下,臣幸不辱命。”</p>
正宁帝又是一笑,“不辱命?就是来朕这儿和朕抢点心?”</p>
窦平旌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陛下刚刚革了臣的职,肯定是见臣忙于公务太辛苦,让臣舒舒服服地玩一玩。难道臣这不是不</p>
辱使命吗?()”</p>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正宁帝顿时觉得头疼,实在拿这个表弟没办法。</p>
老承恩公到老才得了窦平旌这一个儿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当年正宁帝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先帝是位极其冷酷的帝王,甚至放任皇子自相残杀,养蛊似的想养出一个最铁血最有能力的帝王。</p>
正宁帝几度接近被废的边缘,被一众兄弟逼迫得喘不过气来,是老承恩公给了他强大的助力。在正宁帝心里,慈爱的老承恩公,更像是他心里父亲的形象。</p>
只可惜老承恩公也不长寿,正宁帝登基后第四年就去世了。刚满二十岁的窦平旌袭了爵,没过两年,就将窦家搅得四分五裂。所有人见了都忍不住叹气。</p>
在这个注重宗族团结的时代,窦平旌这种行径,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觉得不能理解。</p>
但窦平旌就是这么混不吝,十分无赖地表示,自己才是大宗,你们那些分支别蹦跶,不然族谱威胁!</p>
就离谱!整个大齐都找不出第二个这么混账的家伙来。</p>
奈何正宁帝有护着,其他人再看不惯窦平旌,也只能忍着。毕竟正宁帝给窦平旌的官职也不高,还时常把他削成白板,等气消了后再给他安排另外的官职。</p>
大臣们已经习惯到麻木了。</p>
现在窦平旌对正宁帝耍无赖,正宁帝也只能叹气,连发怒的心思都没了,不再聊福王,转而提到了太子,&amp;amp;ldquo;近来天气凉,太子也受了点风寒,你这个当舅舅的若是得空,正好去看看他。[()]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p>
窦平旌拍了拍衣襟上的点心碎屑,点点头,“正好东宫有个厨子做的碎玉糕不错,我还能带一盒回家。”</p>
“你啊,成天就惦记着吃。太子时常念着你这个舅舅,你倒好,就只惦记他宫里的点心。”</p>
“得了吧,我这性子同皇子们也处不来,他们一个个都大了,不若小时候那般可爱,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还是我家几个孩子好,看不顺心就开揍,他们不开心了我就开心了。”</p>
正宁帝:“……”</p>
正宁帝忍了很久还是没忍住,拍桌大骂,“你成天就没个正形!孩子生出来就是给你揍的吗?你还是不是个当爹的?”</p>
窦平旌梗着脖子,“我怎么不是当爹的了?小崽子们现在一个个的都乖巧得不得了,谁都不敢在我面前放肆,也不敢瞎胡闹。我这个爹当的,可比一般人强多了!”</p>
正宁帝拒绝再同窦平旌讨论养孩子的问题,并抬手让窦平旌滚蛋。</p>
窦平旌麻溜地滚了,正宁帝又吩咐他,“去东宫看看太子再滚。”</p>
窦平旌撇撇嘴,脚下一转,往东宫方向走去。</p>
正宁帝揉了揉眉心,缓解了一下怒火,又深深地叹了口气。良久,正宁帝又翻出了萧景曜的会试文章,食指在案几上不疾不徐地敲着,皱着眉头,不知在沉思些什么。</p>
窦平旌慢悠悠晃去了东宫。六位成年的皇子中,窦平旌和太子的关系最亲密,二人除了有血缘亲情之外,还有一</p>
() 同长大的情分。只不过年纪大了后(),两人便少了来往()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太子更是因为窦平旌将窦家搅得四分五裂的事,对窦平旌有所不满。窦平旌也是硬脾气,鲜少有低头的时候,两边的来往就更淡了。</p>
到了东宫,窦平旌瞅了瞅太子的脸色,旋即放下心来,“瞧着只是简单的风寒,没什么病容。亏陛下还赶着我过来看看你,我看你活蹦乱跳的,没几日就能恢复如常,继续上朝了。”</p>
太子同正宁帝有六分相似,打眼望去,几乎就是年轻版的正宁帝,只是气质更锋锐一些,不如正宁帝圆融温和。</p>
“咳咳,父皇叫你你才来,你是故意气我的吗?”太子一时间都不知道是该感动于正宁帝对他的关心,还是该痛恨窦平旌的无理。</p>
窦平旌眼中飞快闪过一抹叹息,转眼又恢复了寻常桀骜的模样,快得连太子都没捕捉到,只是说道:“陛下待你自然是极好,大齐历代太子中,你是最得宠的那个。陛下一片拳拳爱子之心,你可要多多孝顺陛下。”</p>
太子狐疑地看着窦平旌,“这倒不像是你会说的话。”</p>
窦平旌翻了个白眼,“我都陛下赶来看你了,能不多说几句好话吗?不然他指定又要念叨我。”</p>
太子忍不住轻笑,又咳了几声,端过桌上的姜茶喝了,心情骤然好了不少,“那你便再多说几句好话给孤听听。”</p>
窦平旌才不干,毫不客气地让人去厨房拿碎玉糕,他要装一盒带回家好好吃。</p>
太子虽然生气,却也不好落个连盒糕点都不愿给舅舅的小气名声,气得胸膛起伏了好一阵后,索性把眼睛一闭,来个眼不见为净,任凭窦平旌叽叽歪歪。</p>
窦平旌也没在东宫多待,心满意足地揣着装着碎玉糕的食盒,临走时拍了拍太子的肩,“陛下一片慈爱之心,你身子好后,可要记得去谢恩。”</p>
太子将脸撇到另一边,不耐烦地挥手,“孤自然会去,还用你多嘴?”</p>
等到窦平旌离开后,太子才转过头来,看了眼窦平旌离开的方向,右手挡住眼睛,命人把药端过来。</p>
正宁帝对他确实十分好,进贡的东西,有些珍品,甚至都搬来了东宫,连内库都没有。</p>
但太子依然十分忧心,父皇确实是一个好父亲。但既然是个好父亲,这个父亲的好,就不止对他一个儿子。</p>
太子想到已经成年开府,接连崭露头角的弟弟们,心中一片担忧。尤其是宁王,后宫皆由贵妃掌管,贵妃又颇为受宠,宁王的待遇在众多皇子中,只比他这个太子差一点点。正宁帝去后宫,总能听到宁王的好话。</p>
皇后早亡,太子没有能在后宫帮他拉近正宁帝的长辈。在父子温情方面,已经快被宁王超过。</p>
毕竟太子也已经二十多岁,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在正宁帝面前撒娇卖痴。父子间现在的温情,还不如以往。太子十分有危机感。</p>
“让太医再过来一趟。”太子仰头将苦得要命的药一口气喝下,神情一片平静。他是太子,必须要以最完美的姿态站在正宁帝身边,压住所有</p>
() 蠢蠢欲动的弟弟们。</p>
即便承恩公府势力大不如前,只要窦平旌依然受宠,他还是能借用承恩公府的势力。</p>
太子闭了闭眼,脑海中闪过无数思绪,只觉得心里比刚刚喝的药更苦。</p>
窦平旌出了东宫后,在去宫门口的路上和福王打了个照面。</p>
不同于太子的尊贵傲气,福王十分开朗,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息。见了窦平旌,福王主动笑着打了招呼,“舅舅,你也去东宫看太子吗?”</p>
窦平旌神色缓和了些许,点了点头,“我刚从东宫出来,太子脸色尚好,并无大碍。”</p>
“那就好。”福王拍了拍胸脯,长长松了口气,“父皇肯定十分担心,我先去看看大哥,失陪了。”</p>
等到窦平旌快出宫时,正宁帝又命人把他叫了回去,显然是消了气,又有话要对他说。</p>
窦平旌无奈,一边埋怨正宁帝折腾人,一边往养心殿走去。听得前来传令的内侍面如土色,恨不得自己立马变成一个聋子。他真的不想听承恩公埋怨陛下!</p>
到了养心殿,正宁帝也没再揪住先前的事不放,先问窦平旌,“太子现在如何?”</p>
窦平旌如实回答,“瞧着脸色不不错,只是时常咳嗽,清减了些。”</p>
正宁帝顿时心疼不已,“朕就说要他好好养着,他偏偏不肯听,担心朕太过操劳,想尽量为朕处理些琐事。这孩子,有孝心是好事,哪能孝顺到不顾及自己的身子呢?”</p>
窦平旌怀疑正宁帝是故意在向他炫耀孝顺的儿子,并且有证据。</p>
不过,正宁帝满意地向窦平旌炫耀了一回孝顺太子后,话锋立即一转,“明晟应当也快启程回京了,你这些日子收敛一点,好好养足精神,一同陪朕去迎接明晟。”</p>
窦平旌顿时来了精神,“遵旨!”</p>
“就知道你惦记着他!朕同明晟也多年未见了,当初京城之围解了后,明晟便一直驻守边疆,抵御胡人。年前他将胡人打退,现在又把小股胡人势力全部赶走,至少能定大齐边疆十多年的安宁。这次他班师回朝,朕一定要出城五十里去迎接他这个大功臣!”</p>
窦平旌掐指一算,“顾将军这回京的时间也赶巧了,正好在殿试后不久。陛下先得了一批新科进士,又有顾将军班师回朝。文治武功,一代明君。”</p>
正宁帝开怀大笑。</p>
窦平旌顺势探正宁帝的口风,“顾将军似是有意给他的宝贝闺女在京城寻个如意郎君,陛下宽仁,不若亲自为他寻个好女婿。君恩浩荡,顾将军定然感激涕零。”</p>
正宁帝一想也是,便将这事记在了心里,点头道:“等他回京后,看看他更属意武将还是文人,朕指定给他挑个最好的女婿!当初他得了那个宝贝闺女,还特地写信过来给朕报喜。朕倒是想看看,现在他的闺女出落成了何等模样。”</p>
“顾将军和吴将军生得都不错,想必他们的女儿,模样也不会差到哪里去。”</p>
正宁帝深以为然。</p>
两人又嘀嘀咕咕说了好一阵子</p>
话,窦平旌还拉着正宁帝又赌了好几把,赌到自己钱袋子都空了,又开始耍赖,被正宁帝嫌弃地赶走。</p>
再次出宫时,已经快到黄昏。</p>
窦平旌看着陆陆续续进宫前去看望太子的宁王康王平王等人,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讥笑。</p>
这些人的消息倒是灵通,也怪不得太子深深忧虑。算了,不想这些,头疼!</p>
太子看着一茬又一茬赶过来对他嘘寒问暖的弟弟们,尤其是宁王,挂上了最完美的笑容,仪态更是无从挑剔,尽显太子气度,“不过是略感风寒,不值当你们特地过来看我。”</p>
你们不来我更高兴。尤其是老二,别以为我看不出你眼底的幸灾乐祸和遗憾之色,你在遗憾什么?</p>
皇子中行二的宁王叹了口气,一脸愁容,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就要不久于世了,拉着太子的手温言细语,“太子身子不适,我们这些当弟弟的,怎能不来看望?”</p>
怎么就没病死你呢?真可惜。</p>
宁王有正宁帝的关爱,还有贵妃的偏爱,前朝后宫都算是一霸。可以说,除了太子之外,宁王就是皇子中最尊贵的,没有之一。</p>
所以宁王的性子同样十分骄傲,和太子针尖对麦芒,毫不相让。</p>
其他王爷果断装瞎,权当自己看不到太子大哥和宁王二哥眼中的刀光剑影,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关心起太子来,配合十分默契,坚决不让太子和宁王有对话超过三句的机会!</p>
王爷们很心累。</p>
太子很不满,心中讥笑,这帮人,怕是听到了父皇让承恩公过来看望自己的消息后才匆匆进宫,想在父皇那儿留个好。这等虚情假意,还不如最初来看他福王呢。起码他跟承恩公前后脚到,宫里宫外离得那么远,消息不至于传得那么快。</p>
全凭兄弟们衬托得好,来东宫混吃混喝了一阵的福王竟然还给太子留下了个不错的印象。</p>
在听到福王跑去养心殿撒泼打滚,挨了正宁帝一顿揍,顺利抱走一架江南最新进贡的屏风送给淑妃娘娘后,太子忍不住冷嗤一声,老五还是这么没出息。蠢笨蠢笨的,根本不像是他兄弟。</p>
然后太子又听到了宁王分了一部分他的事务,当即垂死病中惊坐起,“太医呢?再给孤开药!”</p>
他绝对不会让宁王在他手里讨到一点好处!</p>
兄弟太笨,太子心烦,兄弟太精明了,太子也烦。自从弟弟们逐个开府出宫后,太子越来越心累。</p>
挑起太子对宁王不满的贤妃笑眯眯地让人给平王传话,让他暂且继续蛰伏,先让太子和宁王斗个两败俱伤,他们母子再出来坐收渔翁之利。</p>
储位之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杀。</p>
不过这暂且和萧景曜没有任何关系。</p>
以萧景曜现在的层次,根本接触不到皇子们,只知道陛下有六位成年皇子,太子居东宫,其他五位成年皇子出宫开府,都挺受陛下宠爱。</p>
至于那些皇子之争,别说萧景曜这个连官场菜鸟都算不上的新进贡士,就连许多为官多年的官员</p>
们,也感受不到这平静之下的暗潮汹涌。</p>
正宁帝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哪个父亲愿意看到儿子们自相残杀,连想都拒绝往这方面想。</p>
作为一个慈爱的老父亲,正宁帝对于目前的情况颇为满意。太子精明能干,他不断强调太子尊贵的地位,给足了太子体面,宁王等人也算是能干,不会对太子生出不臣之心。兄友弟恭,也算是皇室一段佳话。</p>
比先帝逼着他们兄弟自相残杀好多了!</p>
公孙瑾也同萧景曜提起过几位皇子,只不过简单地提了一嘴。萧景曜也没在意,毕竟这些东西离他有点远,暂且用不着他费心。哪里知道这其中还有那么多弯弯绕绕。</p>
眼下最要紧的当然是殿试。</p>
殿试就在四月初,会试放完榜后,离殿试的开考时间就不到一个半月。萧景曜一行人,除了萧景曜中了会元之外,只有邢克己中了,张伯卿三人都遗憾落榜。</p>
虽然有些失落,但张伯卿他们还是很快收拾好了心情,会试一次就中的本就是少数,像他们这样的年纪,能中举都算是年少有为,感受了一把会试的滋味儿,回去再努力三年,好歹比下一届的新举人们多出一轮经验。</p>
三人很是心宽,笑着向萧景曜道喜,还决定留在京城,等到殿试后结束后再回家。说什么都要看看萧景曜这个状元郎打马游街的无双风采。</p>
时间紧迫,顺利通过会试的贡士们还没来得及多高兴几天,又开始沉下心来努力准备殿试。</p>
都走到了殿试这一步了,谁不希望自己能考个更好的功名?同进士和进士一字之差,在官场的地位几乎算是天壤之别。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登临保和殿,谁又甘心自己这一辈子的官职,就只到从四品为止呢?</p>
虽然很多官员终其一生都无法官至四品,但新进贡士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对未来有着无限遐想,谁会觉得自己官运不通,永远达不到四品呢?</p>
那也忒不吉利了。</p>
更重要的是,殿试排名根本不看会试的排名。只要考生自己发挥的好,写的文章入了皇帝的眼,哪怕这位考生在会试时排名倒数,都有可能被皇帝点为状元。</p>
以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比如现如今的首辅李阁老,当初会试只排在两百零九名,在三百位通过会试的贡士中毫不起眼。结果殿试之时,李阁老当场被先帝点为状元。自此官场沉浮数十年,再被正宁帝擢为首辅。</p>
李首辅的经历,就是现在三百名贡士晚上做梦的素材。</p>
哦,状元好像提前被萧景曜预定了,机会不大,但还有榜眼探花等前排位置啊。会试排名靠后的考生们信心满满,摩拳擦掌打算在殿试中一鸣惊人,怎么都要给自己挣个进士出身。</p>
会试排名靠前的考生们也十分有危机感,殿试翻盘机会如此大,他们必须要好好努力,稳住自己的排名。</p>
为了不让自己考成同进士。拼了!</p>
萧景曜应该是最轻松的那个。既然想通了自己大概率会成为状元这一点,萧景曜的心理压力根本没有其</p>
他人大。他只要正常发挥(),就一定能拿下状元。这种稳赢的局面()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以萧景曜的心性来说,想让他紧张忐忑,难度也挺大的。</p>
除非萧景曜殿试太过紧张发挥失常,才会遗憾错失状元之位。但萧景曜这家伙,从小到大心态贼好,抗压能力一流,越是大考越兴奋。别说发挥失误了,萧景曜经常在大考中超常发挥。这样的神人,祈祷他发挥失常,不如诅咒他当天病得下不来床。</p>
萧景曜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进度,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课业时间。有公孙瑾这位名师指点的另一层好处就是,萧景曜能从公孙瑾嘴里知道正宁帝偏爱的文章风格。</p>
之前每次考试,考生们都会拼命去打听主考官的喜好。就是因为主考官的喜好直接关系到考生们能不能通过考试。</p>
到了殿试,正宁帝就是最大的主考官。只要文章合了他的胃口,自然是一片通途。</p>
当然,萧景曜现在五元在手,哪怕文章风格不太得正宁帝喜欢,但只要他言之有物,有进士的水准,正宁帝就会把他点为状元。</p>
在考试上,萧景曜有自己的骄傲。他不想让正宁帝是为了有个连中六元臣子才把他点为状元,而是希望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让正宁帝心甘情愿地点他做状元。</p>
所以萧景曜十分认真地听着公孙瑾说正宁帝偏好的文章风格,颇为惊喜的发现,这种在华丽的词藻之下,蕴藏着的辛辣言辞和实干思想,正好是他写策问的风格。</p>
这就是连中五元的幸运值吗?萧景曜都忍不住为自己欢呼了一把。</p>
不过萧景曜不知道的是,他的会试文章,早就被窦平旌拿给正宁帝去看了。正宁帝看完后就拍桌叫好,明显十分吃萧景曜的文章风格。</p>
也是窦平旌故意看热闹,没把这事儿说给萧景曜听。正宁帝不在意这事儿,窦平旌给萧景曜透点口风也无妨。只可惜窦平旌生来就是个乐子人,他不找别人的茬,给别人成功的路上增加许多绊脚石就不错了,哪会大发善心为别人扫掉几块障碍物?</p>
缺德乐子人,就是这么坑。</p>
就算萧元青已经成了可以一起和他吃喝玩乐的小伙伴,窦平旌依旧不改看好戏的本性。</p>
每天瞧着萧景曜绞尽脑汁改文章,也挺有意思。</p>
殿试当天,天色尚是伸手不见五指之时,萧景曜就被萧平安小声叫醒。好在萧景曜昨天睡得够早,睡眠时间够了,只是生物钟还没缓过来,还有些不太清醒。等到萧平安端来一盆清水,萧景曜用冷水洗了把脸后,整个人立即精神奕奕,完全看不出刚刚才醒过来。</p>
现在的早朝时间就比较坑,卯时开始早朝,下朝后再去各个官署处理政务。所以官员们每到早朝之日,都是天不亮就得爬起来洗漱穿衣,收拾妥当后去宫门口等着开宫门,再跟着大部队一起去太和殿。</p>
比较坑爹的是,官职低的官员,连点灯笼的资格都没有。先帝时期就发生过官员去上朝,看不清路,掉进湖里淹死的惨事。到了正宁帝这朝,规矩略微宽松了点,起码没再闹出过人命。</p>
() 但早朝仍然是个不轻省的活。()</p>
萧景曜还没步入官场,提前感受了一把早朝的滋味儿。</p>
想看清涴的《寒门天骄(科举)》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p>
半夜从被窝里爬出来,收拾好自己跑去宫门前排队等开门,期间有内侍过来教导他们面圣的规矩。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唯恐自己一个走神没听明白,进了保和殿就来个御前失仪,别说考进士了,先担心自己的小命吧。</p>
虽说正宁帝一贯有宽厚的名声,不至于因为考生御前失仪就要了他们的性命。但这么多大臣看着,要是有所失误,难免会给正宁帝和朝中大臣们留下一个不堪大用的印象。就算是考中了进士,也未必能有多大的晋升空间。</p>
说不准考了个进士出身,就是他们这辈子最光芒万丈的时刻。</p>
萧景曜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公孙瑾教导过他面圣的礼仪,窦平旌心血来潮之际,也拿着戒尺把自己的手板敲得啪啪作响吓唬萧景曜,让萧景曜好好记住宫里的规矩。</p>
萧景曜那时候就觉得,窦平旌看似桀骜不驯,实则颇有分寸。就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在正宁帝面前一点规矩都不讲,还有胆子同正宁帝吵架。</p>
单论宫中规矩,萧景曜不会比官宦子弟差。</p>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逐渐有了亮光,朱红色的宫门缓缓开启,萧景曜等新晋贡士垂手噤声,有序地跟在内侍身后进了宫门。</p>
这一次,考生们不需要带任何东西。</p>
殿试只考一天,笔墨纸砚由礼部安排,考生们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拎着考篮进场,两手空空跟在内侍身后就行。</p>
到了保和殿前,有礼部官员肃容站在御阶之上,开始点名,萧景曜等人在内侍的指引下,重新排好了队伍,这才端正了姿态,跟随礼部官员进入保和殿。</p>
队伍是按照会试的排名来排的,这也就意味着,萧景曜站在了队伍最前面。一想到马上就要面圣,萧景曜心里也有些小激动。</p>
这可是传说中的帝王,谁不好奇呢?</p>
不过,在跟着礼部官员向正宁帝行礼时,萧景曜迅速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没让眼神往上方瞟,只听到了一个比较温和的声音,“平身。”</p>
不知道是不是萧景曜的错觉,总觉得正宁帝的眼神在他身上停留了许久。</p>
如今早朝是三天一次,今天正好不用早朝,正宁帝和阁老们能在保和殿中看完贡士们的殿试。</p>
贡士们心理压力更大了。</p>
殿试只要考一天,下午就交卷,不用在宫里过夜,交卷后三天就能出成绩。到时候,贡士们又要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前来保和殿前,等着听最后的结果。</p>
萧景曜的案几也在最前面,还是正对着正宁帝的位置。</p>
饶是萧景曜心大,这会儿也觉得这个位置有点坑。直面帝王审视的目光,对考生们来说是多大的心理压力?把他安排在这个位置的人,怕是跟他有仇吧?</p>
萧景曜不知道的是,礼部官员知道正宁帝对他多有好奇,特地将他安排在正宁帝御座前的位置。</p>
正宁帝在</p>
() 窦平旌嘴里听过很多有关萧景曜的事,也见过萧景曜亲笔写的文章,一手好字就让人忍不住叫好,再一看文章,内容比字还漂亮。正宁帝对萧景曜这个连中五元的祥瑞,难免多出几分期待。</p>
现在一看,萧景曜虽然只有十四岁,却身姿笔挺长身玉立,宽肩窄腰长腿,肤白如玉,虽然低着头,看不清楚五官,却也能看到萧景曜精致的下巴和完美的下颌线,再加上萧景曜那一身清风朗月的气质,身边如同绕了一层光晕一般,更是叫正宁帝心生欢喜。</p>
萧景曜果然是上苍给朕的祥瑞!祥瑞就该生得这般仿若谪仙人的模样。</p>
萧景曜不知道正宁帝内心的喜悦,却能察觉到正宁帝看向自己的眼神愈发热烈。</p>
也就是萧景曜心理素质强大,要是换个人,直面正宁帝这样热切的眼神,指不定已经两股战战,抖成帕金森了。比如萧景曜旁边那位,拿着笔的右手都在抖,真是让人担心他会不会在考卷上抖出一个黑点点出来。</p>
萧景曜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因素,十分光棍地想着,反正被正宁帝多看几眼又不会少块肉,看吧看吧,就当自己提前在正宁帝面前刷存在感了,也算是一种优势。</p>
萧景曜整理好心情,低头看了看策问的题目。这一看,萧景曜心里直呼好家伙。这题目可真够长的,一张纸写得满满当当。仔细一看,上面用漂亮的行书写着:“盖闻道之大原出于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实不离乎日用事物之常……道久而未治,化久而未成……岂道不足以御世欤?”</p>
萧景曜仔细品了品题目,觉得正宁帝这个策问出的,实在有些难为人。从圣人之道,到政治民生和兵戈之理。别说贡士们只是一帮连官场大门都没踏进去的菜鸟,就算是在任多年的老臣,也未必能将其中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p>
这就不是一家之言能彻底解决好的问题。写起来一个不留神,就会浮于表面,看似说了一堆道理,实则全是废话。</p>
萧景曜沉思片刻,郑重地拿出白纸开始打草稿。先写好格式——</p>
臣对:恭惟皇帝陛下,处常之久,当泰之交,以二帝三皇之道会诸心,将三纪于此矣。</p>
开好头后,萧景曜再根据策问中的内容,逐个作答。</p>
现代上过政治课的都知道,封建社会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循环往复不断上演。资本家逐利,地主阶级天然会去盘剥农民手里的土地,不断兼并土地。等到矛盾积攒到爆发的那一刻,又是新的一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p>
民生这一块,萧景曜当然会选择从土地入手。只可惜萧景曜上辈子对农业方面了解得不多,没看过什么农学书籍。不然的话,凭借他的照相机记忆,把那些农学书籍抄录下来,给这个时代主管农桑的大臣们研究,指不定能提前解决许多农作物的病害问题。</p>
但萧景曜也有自己的办法。上辈子的院长妈妈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和萧景曜他们提起过一些农村种地的事情。如何堆肥,如何去害</p>
虫,还有怎么挑选种子,院长妈妈都当故事讲给萧景曜他们听。</p>
当时有小朋友好奇发问,农民伯伯每年都种地,自己家应该有种子,为什么还要去买种子?</p>
院长妈妈笑着解释说,农民伯伯手里的种子也能种,但种子经历了一代一代,容易退化,产量降低不说,还有可能生别的病。去粮站买新的种子就很好,粮站卖的种子,是农科院的那些特别有学问的人培育出来的新种子,肯定是最好的。</p>
所以萧景曜知道,粮种也要和新品种去杂交,培育出新的粮种,才不会让种子退化。</p>
从这点入手,萧景曜又提到了可以让商队从西域和海外带来更多的粮种,由此拓展到海上。萧景曜也是到了京城后才知道,大齐现在商业如此发达,竟然还有海禁。</p>
这就很离谱。</p>
但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萧景曜要是上来就大大咧咧地嚷嚷着要开海禁,怕是刚进官场就有一堆人等着弄死他。</p>
萧景曜想了想,点到即止,只提到海外可能有更多的粮种,民以食为天,若是能多出一样能让百姓们填饱肚子的食物,那便是陛下的恩德。</p>
在这个农民只能靠天吃饭的时代,粮食的重要性比后世人想象的还要重要得多。</p>
哪怕是后世史书上记载的太平盛世,也有小部分人饿死。大部分人不饿死,哪怕还没填饱肚子,也能算是盛世。</p>
算算现在的粮食产量,再算算百姓要交的赋税就知道,寻常人家,没病没灾,风调雨顺,也就勉强能剩点余粮。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要是碰上旱灾洪涝,那就是百姓流离失所,成为史书上的一句,“岁大饥,人相食”。</p>
萧景曜以粮种为由提到海外,并不会让那些主张海禁的官员心生不喜。</p>
接着,萧景曜又提到了给与匠人一定奖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主动改进农具和各种手工业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更好的农具,百姓们就能种出更多的粮食。</p>
这也算是萧景曜的一点点私心,他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华夏从古至今都不缺能人志士,各行各业的天才多如繁星。只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他们的才华被人忽略。或许有些东西,只要再坚持那么一下下,再精进那么一点点,就可能取得巨大的进步,说不准就开启了一个新时代。</p>
萧景曜选择相信先人的智慧,只想着为推进这个发展贡献出自己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力量。</p>
想到这里,萧景曜顿时想到了后世那句流传很广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笑意。</p>
至于兵戈方面,萧景曜别出心裁,从抓军队精神建设入手,提出可以组建宣传队,在将士们闲暇之时将大齐帝王们的一些仁政和爱民事迹编成小故事,让人上台演,让将士们知道他们是王道之师,朝廷给了百姓许多恩惠,他们的家人也越过越好,让他们更加对陛下归心。</p>
这一点算是说到了皇帝们的心坎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昏君猜忌优秀的</p>
将领?无非就是担心他们功高震主,振臂一呼,底下的士兵们跟着他就反了。</p>
现在萧景曜提到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看似是让将士们知晓朝廷的仁德,实际上是让将士们对朝廷更加归心。</p>
虽然还稍显稚嫩,因为对军队不够了解,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萧景曜这个观点,足够让所有人耳目一新。</p>
萧景曜越写越顺,下笔如有神。写着写着,萧景曜突然发现身边站了个人,顿时无语,陛下,您能不能不要充当考生们最后一场考试中的最大障碍?</p>
萧景曜心态稳得一批,在正宁帝和善的目光下,萧景曜连手都没抖一下,呼吸都没乱,从容不迫地接着往下写。</p>
正宁帝暗暗点头,对萧景曜愈发满意。这次见到萧景曜,萧景曜的每一次表现,都在正宁帝加大分。</p>
其他考生可就惨了,正宁帝这么一晃悠,有笔下一抖写废了一张纸的,有脑一片空白再也想不起来自己要写什么的,还有瑟瑟发抖呼吸急促几乎要晕过去的……</p>
真不是考生们心理素质差。摸着良心说,能过五关斩六将来到殿试的考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残酷考试中早就被练出了一颗大心脏了。但他们现在身边站着的可是当朝皇帝啊!这谁能不激动?</p>
帝王在所有人心里,是天子,是天下之主,帝王薨逝,叫做“山陵崩”,完全是天崩地裂的大事。</p>
谁见到天子能不激动呢?</p>
萧景曜虽然没发抖,但他心里还是激动的,只是心态够稳,上辈子又练就了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所以萧景曜看起来才仿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p>
中午也是在保和殿吃饭。两边的侍卫送来了白花花的馒头和汤水。不是正宁帝小气,而是饭菜味道大,考生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估计也吃不了几口,不如吃馒头更自在。</p>
萧景曜优雅地干掉四个馒头,喝了点水润润嗓子,又把汤全部喝完,成为保和殿中唯一一个把汤喝完的贡士。</p>
倒不是汤不好喝,而是其他人不敢喝太多水,免得要去上厕所。</p>
殿里有出恭的地方,问题是,正宁帝和这么多大臣都在这里,两边还各站了一排带刀侍卫。这种场合下提出去上厕所,基本也算是小小社死一回。</p>
读书人最爱脸面,哪能让自己丢这个脸?</p>
萧景曜为何不担心这点?因为他仔细算了算,以他写字的速度,等他吃完饭,用不了多久就能写完试卷,交卷走人。</p>
所以萧景曜并没有这方面的烦恼。</p>
感谢殿试可以提前交卷的规定,萧景曜啃完馒头,轻轻松松写完试卷,施施然交卷走人。</p>
还在埋头苦写的考生们:“……”</p>
不愧是连中五元的萧景曜,殿试都能第一个交卷。如此看来,状元应该就是他了。</p>
众人心里又忍不住酸了酸。</p>
萧景曜走出宫门时,果不其然又看到了萧元青的身影。</p>
萧元青很是惊讶,“你这么早就出来了?”</p>
萧景曜摊</p>
手,“都写完了,当然就交卷走人。”</p>
萧元青先是一忧,听了萧景曜这话后,又是一喜,眉开眼笑道:“反正你每回第一个出考场,就证明你胸有成竹能拿第一名。这么看来,你的状元稳啦!”</p>
萧景曜拍了拍萧元青的胳膊,示意他别太激动,三天后才是出结果的时候。</p>
萧元青已经喜不自胜地说道:“我已经在状元楼定好了厢房,你们打马游街那天,肯定会从那条道上经过。到时候我就和伯卿平安他们一起厢房里看看你这个新科进士打马游街的风采!”</p>
这个想法没毛病,殿试又不淘汰人。所有贡士都能得到功名,一同打马游街。有家人一同前来的,都和萧元青一样,早早在两边的茶楼酒楼客栈里定好了厢房,就等着看新科进士们的风采。</p>
萧元青笑着笑着,脸色顿时一僵,小声对萧景曜说道:“据说京城十分盛行榜下捉婿,你年纪小,又极大可能是状元,不会有很多人来捉你回去当女婿吧?”</p>
萧景曜脸上从容的表情也裂开了。</p>
“不会吧?”</p>
萧元青苦着脸,“我觉得很有可能。”</p>
电光石火间,萧景曜想到了公孙夫人欲言又止的神情,想到了窦平旌嚣张的神色,突然福至心灵,“爹你不必担心,我觉得我可能有了个挡箭牌了。”</p>
萧元青也不傻,萧景曜一提这事儿,萧元青瞬间就想到了他的新人小伙伴,顿时就理解了萧景曜的意思。</p>
要是挡箭牌是窦平旌,确实能把所有想捉萧景曜回家当女婿的人家全都给挡得严严实实的。</p>
但萧元青很是纳闷,“承恩公也没跟我提过此事啊。”</p>
“他怎么想是他的事,重要的是外人怎么想。”萧景曜十分冷静。</p>
萧元青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瞬间不再纠结,又有些发愁,曜儿年纪是小了点,但承恩公把所有有意同自己说亲的人家都给挡了,也不太合适吧?</p>
金榜题名,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多好的说亲机会啊!</p>
萧景曜想明白这点后,就将这事儿抛在了脑后,决定回家好好躺一躺。</p>
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这些年,萧景曜也忍不住叹息,当时没觉得什么,现在回想起来,这一路也委实不容易,整整八年的时间,几乎全用在了念书上,鲜少有放松的时刻。</p>
好在终于熬出头了。</p>
萧景曜沉沉地睡了过去。</p>
三天后便是出榜之日,也是传胪大典。</p>
萧景曜这些贡士早早地来到太和殿前,等着听礼部官员宣读最后的结果。</p>
一进宫,就有内侍捧来红色的官服,让萧景曜他们换上。</p>
萧景曜他们现在还没有官职,根据大齐律法规定,一品大员穿绯,二品着紫。萧景曜这些贡士们身上没有一官半职,现在让他们穿红色的官服,也是朝廷对他们的一种优待。</p>
今天是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打马游街,春风得意,穿一身红色官服,愈发意气风发。</p>
萧景曜等人不敢拖延,迅速在偏殿换好了衣服。</p>
一排排身穿红色官服的贡士们站在太和殿前,紧张地等着礼官宣布最后的结果。</p>
萧景曜神色轻松,举止愈发从容,便是简单地站在那里,都给人一种自在淡定的感觉。在一众穿着同样衣裳的贡士中,萧景曜显得格外突出。</p>
许久,穿着明黄色龙袍的正宁帝出现在御阶之上。</p>
一甲三人由正宁帝亲自宣布,这也是一甲三人的荣耀。</p>
萧景曜等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最后的判决。</p>
正宁帝缓缓开口,语气比殿试时多了几分威严,“本次一甲三人,状元萧景曜,榜眼楚行昭,探花陆含章。”</p>
萧景曜心中一定,在正宁帝说出他的名字时,侧身从御道中出列,正好站在丹陛前,丹陛石上正好雕着一只大鳌,萧景曜一出列,正好站在大鳌头部的位置。这是状元该站的地方,所谓的“独占鳌头”,便是由此而来。</p>
看着丹陛石上的大鳌,萧景曜心中也难免生出一股豪情,状元终于到手了。</p>
连中六元成就达成,开出超级奖励——青史留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