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狠宋 > 第287节 找到了知音

第287节 找到了知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孟之祥在城内闲逛,与外国人交流,看中的商品就买下来,预备回杭州作为送人的礼物。

    他回到“檀园”,恰好遇到王林,王林看到泉州厢军为他挑着大包小包的,遂动问:“孟差遣,这段时间好消遣啊。”

    “王御史,我只是买点珍奇东西,怎么御史也要弹劾吗?”孟之祥皮笑肉不笑地道。

    “那倒不会。”王林笑眯眯地道:“孟差遣,城里有朱文公的小山丛竹书院,现在官家推崇朱学,不妨去书院参拜一下。”

    孟之祥一听就很腻味了,心中直呼御史该死,杀人不见血!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历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总是讲些“诚意正心”、“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大道理,不得宠,被驱出朝廷。

    到了今上理宗皇帝时,朱熹已挂,但他的理学咸鱼番生。

    由于理学的广泛传播,朱熹的地位更受官方认可,成了上接孔孟和程颢程颐的万世师表。

    朱熹一家三代都与泉州颇有渊源,他们都为官讲学传道泉州。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泉州的评价。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朱熹任泉州府同安主簿,泉州成为他考中进士后首先出仕的地方。此后朱熹常到泉州各地讲学,绍兴二十八年,他在泉州讲学时称泉州为“温陵”。

    朱熹年幼时就曾跟随父亲朱松到过泉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晋江安海东西两市商人因争夺码头发生械斗,榷税官难以控制。于是朝廷差官临监,始置石井镇。朱松为首任石井镇官,工作之余,他常教化百姓,启迪文风。

    泉州成为“海滨邹鲁”、“文教昌明”之邦,与朱熹的教化有着密切关系。《泉州府志》称,朱熹“过化”后,泉州“民风更变”,民间婚丧喜庆悉“遵朱子家礼”。

    他在泉州讲学期间,在城内创办小山丛竹书院,亲自讲学授徒。

    嘉定四年(1211年),朱熹之子、担任通判的朱在受邀在晋江安海镇西主持筑建石井书院,规制仿州县学宫。朱松讲学的石井书院,是晋江县最早创建且至今犹存遗址的书院,其与小山书院、温陵书院和欧阳书院合称为“泉州四大书院”。

    现在王林一说,孟之祥这个太尉,官职大过王林的七品芝麻官,不得不去小山丛竹书院转了一圈!

    否则,王林可以弹劾他不崇理学,目无官家!

    王林要是没提到小山丛竹书院,孟之祥可以不用去,他既然提到,孟之祥不能不去。

    御史够讨厌!

    ……

    “他x的,该死的御史,这些人是最坏的,心最黑的,连同朝廷上的文官,应该统统发遣他们去盐田晒盐!来来来,喝酒喝酒,哥哥为你压惊!”在泉州最顶级的“云天大酒店”,皇室宗亲赵贵明喝得醉熏熏的,大着舌头对孟之祥道。

    “云天大酒店”建在泉州海边,拥有无敌海景,这不是它胜人一筹的地方。

    这座酒店,有漂亮的阿拉伯少女充当侍女,为贵客奉茶送酒,她们异国风情,令男人陶醉,还有来自世界各国人员的表演,银子到位,他们就不吝为大宋官人们奉上精彩的表演。

    包括天竺商人杂耍人和魔术师在表演魔术,用笛声引诱眼镜蛇,还有安南猴子表演上刀山过火海,甚至还有倭国艺伎来表演,她们抹上厚如墙砖的白粉,就象鬼一般在那里扭来扭去,她们还矮到象个侏儒!

    问题是,居然有人对这样的艺伎表示出“性趣”,好重的口味!

    孟之祥拿着好兄弟殿前司“干办公事”赵贵禄的介绍信,顺利地与在泉州的皇宋宗室接上了头,然后有如老鼠进米缸,那些皇宋宗室子弟们三日二头地邀请他去吃饭喝酒,热情得很。

    一来大家都年轻,二来孟之祥的太尉身份还是有用的,他是天子保镖,谁都不想恶了他。

    在泉州的皇室子弟实在不少,皇族定居,香料畅销进口大增。

    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随迁宗子及妇女349人,带来罗、绢、纱、绫等新产品,传入织、绣、彩、绘、染色、印花等技术。同年,在泉州州治西南袭魁坊睦宗院东设立专为教育皇族子弟的“宗学”,学制两年。

    南外宗正司和西外宗正司迁入泉州和福州后,大批皇亲贵族定居泉州和福州。主要供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享受的海外香料宝货,在福建特别是泉州有了更大销路,这也是泉州吸引海外舶商贸易的一个因素。

    史载,建炎四年(1130年),福建香料进口大大增加,泉州抽买乳香达86780斤,成为全国主要的香料市场。

    赵贵明年龄才二十五岁,他与赵贵禄和今上都属“贵”字辈(今上名赵贵诚),地位尊崇,他家里很有钱,喜欢习武,与孟之祥大为相得,孟之祥不过是展示一下拳脚刀枪功夫,立即被赵贵明惊为天人,甚至要拜孟之祥为师父。

    孟之祥当然不会做他师傅,只说大家共同进步,并开香堂,拜过岳武穆,慨然地传给赵贵明以岳家枪、岳家散手(感谢岳武穆的爽朗大气,目前岳家枪的真正传人不姓岳,而姓孟),并陪他过招,赵贵明极为高兴,说贵禄是你兄弟,是我兄弟,你也是我兄弟,就此以兄弟互称。

    大家越来越熟,孟之祥与他们推杯换盏,趁机问起赵贵明那两个死在泉州的监察御史是咋回事?

    赵贵明嘿然道:“那两个监察御史,明摆着就是发现市舶司的税收对不上,就是海商报来的税收数量超过了实际入库的数量,那些市舶司收受贿赂,放行进口,数额很大,御史就挂掉了!”

    “兄弟,你可得小心,涉及到海商,明面是海商,实际上是海盗,亡命之徒,千万小心!”赵贵明就把他了解到的资料与孟之祥说了,让孟之祥心生警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