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无养育之恩
“凭什么?大人,我给了秦瑶一条命,她一个女娃,我没有在她出生的时候就掐死她,已经很仁慈了,让她做点家务活早点出去工作怎么了?家里那么多人,不用吃饭的吗?而且,大人,您不知道,后来我弟弟去世了,他的妻子孩子也都托付给了我,一大家子那么多人呢,她不出去种田,一大家子那么多人,怎么活?后来逃荒,那么多村民易子而食,我不也没有把她送出去换粮食吗?安定下来了,日子过得穷苦,把她卖出去,她还过得比在家里好多了呢!我这不也是为了她好吗?她应该感谢我才对!我现在和她要点钱怎么了?我让她赡养我怎么了?我是她亲爹,怎么样都是应该的!”
秦照振振有词道。
知府简直都要被秦照给不要脸住了,怎么可以有人这么厚颜无耻,话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上了,居然还不觉得自己是错的,居然还觉得秦瑶要赡养他,还把自己的错误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名正言顺,他是真的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的吗?
“你是不服本官的判断了?”
知府道。
“是,草民不服。”
秦照难得有勇气反驳知府。
事实上,涉及到了自己的利益,秦照都是不会让步的。
“那你觉得,本官应该怎么判,你才会满意?”
知府又问道。
“草民认为,大人应该让小女赡养小民,毕竟没有小民,就没有小女,小民做的那么多事,都是迫于无奈,为了小女好,根本没错,是小女诬陷小民,不识好歹,不孝,大人应该惩罚小女,让她知道自己做错了。”
秦照理直气壮道。
“好一个迫于无奈!你可还真是我见过那么多犯人里,最不要脸的!”
知县都要被气笑了,他用力一拍惊堂木,“dong”的一声响吓了秦照一跳,浑身都颤抖了一下。
“你以为本官是和你一样恶毒贪婪自私懒惰的人吗?秦大夫如果说的都是真的,她对你已经是仁至义尽,而你,还不知好歹,死皮赖脸,要秦大夫赡养你,你对她最多只有生育之恩,何来养育之恩,这些年,没有你,秦大夫一家只会过得更好,你的存在只是给他们带来数不清的痛苦和磨难,也别说是为了她好,才把她卖掉。秦大夫会被郡主买走,那是郡主善良,与秦大夫姐妹情深,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不是郡主你会把秦大夫卖给任何一个愿意给钱的人,根本不会管秦大夫被买走以后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现在在本官这里胡说八道,是觉得本官好糊弄吗?”
秦照被吓得低下了头,不敢说话。
“秦照,你要是以后再敢去打扰秦大夫和秦大夫一家的正常生活,就不要怪本官对你不客气!你要是在敢在外面胡说八道,污蔑秦大夫的名声,就不要怪本官让人把你抓起来。你和秦大夫从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没有任何关系,在你吧秦大夫卖出去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一天!”
知府继续道。
秦瑶听到这里,心里一块石头也算是彻底放下了,她知道,只要知府不是个傻子,都会这么判的,但是她还是担心,现在,她总算是彻底放心下来了。
“草民可以不让这个逆女抚养草民,但是,草民的儿子呢?他总有抚养草民的义务!”
秦照看敲诈不了秦瑶,又扯到了秦严身上。
知府这会儿犯难了,要是按照秦瑶所说,秦照对秦瑶虽然不咋的,但是对秦严倒是没有什么亏待的地方,毕竟秦照重男轻女,就秦严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宝贝的很,现在要秦严抚养他,好像也确实是应该的。
看知府犹豫犯难,秦照心里得意。
“大人,民女可以说几句吗?”
秦瑶忽然开口了。
知府看向秦瑶,开口问道:“你有什么想说的?说吧。”
“秦照确实没有亏待过我哥哥,从小到大也没有让我哥哥去过地里,家里在穷也还是让哥哥去读书念字,盼望着哥哥有朝一日能够高中状元,带着一家飞黄腾达起来。”
秦瑶缓缓道:“但是,秦照也只是没有亏待过我哥哥罢了,我哥哥的生活费,学费,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全都是我和我娘挣来的,秦照也没有出过一分力气,实际上,当初二伯去世以后,给郡主一家留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遗产,也全都被秦照私吞了,拿去赌博了,还有一小部分则是用来给哥哥念书了,哥哥能够念书,说白了,和秦照办点儿关系也没有,也是靠的我和我娘还有郡主一家,秦照对我哥同样没有养育之恩。最多也就是给秦照一笔钱,和民女一样,就当是还了秦照的生育之恩。”
“你个逆女!你胡说八道!你以为你哥是你吗?你以为他会和你一样不孝吗?老子怎么对他没有养育之恩了?老子把他供起来,没有老子,能有他今天吗?”
秦照瞬间就火了。
秦瑶这么一根救命稻草已经没了,他只能抓住秦严,秦瑶现在居然还要挑拨他和秦严之间的关系,他能不恼火吗?
要是秦严也只能给他一笔钱了事,那他怎么办?怎么生活?他还欠了赌坊一百俩银子呢!难道要和以前一样,被赌坊的人到处追杀,要钱吗?他已经没了一条胳膊了,难道要因此失去第二条胳膊吗?
不行!绝对不行!
“闭嘴!公堂之上,禁止喧哗!”
知府一拍惊堂木,怒喝道。
秦照这才闭嘴,只能不甘心,恶狠狠又瞪了秦瑶一眼。
秦瑶也不甘示弱,瞪了回去,反正现在有知府给她做主,她不怕!在她看来,就算是秦严,也没有赡养秦照的义务,秦照这个吸血虫,要是真的扒拉住了秦严,秦严就完了!
秦严一个月的俸禄虽然不少,但是也绝对禁不起秦照这样成天去赌坊嚯嚯的!
秦瑶都能想象的出来自己给秦照那五十俩银子都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