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综武:大明春秋 > 第十章 大明天子 公主玉漱

第十章 大明天子 公主玉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机楼呕心沥血之作《九州志异》预售?

    嘶嘶嘶···订金便是万两白银,全本全款竟然高达一万金?天机楼想钱想疯了。”

    “天机旬报好大的口气。

    这《九州志异》竟号称包罗万象、古往今来第一奇书!”

    “口气确实大,令人措不及防。

    不过天机旬报的信誉还是不错的,且能够订得起这本奇书的势力,又岂能没有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看的久远?

    怕是这《九州志异》不是空穴来风,我等静观其变便是了,反正波及不到我们。”

    随着九州志异的预售,九州百姓只是看热闹而已。

    一万白银的订金,全本一万金的恐怖价格,整个九州都没有多少世家能够拿出这些金银。

    更何况这仅仅只是一‘本’书而已。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内。

    原本庙堂上的朝臣也看到了《九州志异》预售的消息,想要参奏吴王聚敛民财。

    一本书一万金,卖个百八十本就是百万金,等同于大明朝三分之一的税收,他们几大巨贪的家产了。

    但眼前黄、玄二色的书山,让众人具是神色呆滞,目露震惊。

    原以为《九州志异》只是哪位少年吴王聚敛钱财的手段,没想到这《九州志异》不仅真的存在,而且全本竟有三万多册,垒起来更是蔚为壮观。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修饰华丽的书册,即使朝中的几位顶级大佬也是目露凝重,沉思起来。

    “恭贺陛下!

    今年陛下及冠亲政,开设恩科,九州便出现如此宏伟巨著,此乃大吉之兆。”

    随着太傅一番马屁,一众大臣纷纷附和。

    好像这一切不是少年朱旭之功劳,而是眼前天子之吉兆,便是青年天子也是面色一红。

    要知道他可是算计了朱旭几次,兵权、政权、乌金丸···没想到少年竟给他送来了如此大礼,他都不好意思收下了。

    不过作为帝王,这点脸皮还是有的。

    龙目凛凛,不怒自威,举手投足间的压迫,表明幼龙已经长成,不在是之前被人架空的傀儡稚子。

    此时大明天子翻阅着《九州志异》总纲,四卷一百零八篇,经史子集、医卜星相、天文地理···甚至连神话传说都编纂成一套体系,即使尚不完善,但已是大体成型,而不是之前的反反复复。

    尤其一些上古秘闻都罗列其中,无所不含。

    仅仅只首篇总纲,便让大明帝大开眼界。

    随即,青年帝王又交给了专业的翰林院大学士、六部官员鉴赏。

    作为进士出身的文武百官,可谓全国最为顶尖的饱学之士,对上面编纂的内容,仅仅只是一目掠过,便知质量如何?

    而且上面所包含的内容,即使他们都挑不出丝毫的毛病。

    “众卿家觉得如何?”

    “大善,堪称我大明之国学。”

    一众兼职翰林大学士的六部官员均是点了点头。

    他们均是进士出身,兼职翰林院大学士,自然能够看出这《九州志异》的宏大与质量,绝对算是上乘之作。

    若一本就算了,但现在数万册典籍均是如此,且包含了各行各业、诸子百家···可见工程之浩大,即使他们翰林院都做不出第二本。

    入朝为官,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闲。

    更何况少年搜寻的古籍,那些九州名宿一生的积累,更不是文武百官可以企及的。

    他们竟在其上看到了广陵散、青囊经、九丘等诸多失传古籍。

    虽不知真假,但却有其韵。

    古往今来第一奇书,未必言过其实。

    “既然如此,黄色卷本充入皇家藏书阁,玄色卷本放置国子监。

    另外,这次吴王编纂巨著有功,为我大明国学留下璀璨一笔。赏吴王玉璧百对、文房四宝十套、尚方宝剑一柄···另着高丽和亲公主李漱,赐封‘玉漱’,授金册,许吴王作正妃,修两国同盟之好!”

    “陛下圣恩浩荡!”

    一国公主成为王妃?

    众人并不觉得有什么捷越之处。

    若是不对,也是高丽区区弹丸之地,委屈了哪位吴王爷。

    要知道吴王可是实权藩王,且是一字并肩王,即使交出了兵权,实则闽浙之地只要吴王登高一呼,很快便可以收回来。

    之前吴王年纪尚小,闽浙一带的将领、文官并不看好年幼的稚子吴王。

    但这些年那位捣出的天机旬报,已是功成名就。

    此时《九州志异》一出,是龙是虫?众人皆是警觉万分。

    吴王府的百年根基,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三年前的教训,历历在目。

    “另外,应吴王所请。

    这次参与编纂巨著的举子,全部加恩同进士及第,与这次恩科高中的举子同科,由吴王府安排这些人的职位。”

    “陛下,不可!”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一众大臣顿时色变。

    加恩同进士及第没什么,编纂巨著,有功册封,理所当然。

    即使同进士位列三甲,但每三年至少二百多名同进士,也不多这几百人。

    但这些举子全部由吴王府安排?

    岂不是将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全部一朝否定,让内阁几位大臣如何甘心?

    “好了,闽浙乃吴王之封地,有知府以下官员的任免权,这件事不用讨论。”

    青年帝王拍板定夺,初现狰狞,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这次朱旭的申请另有缘由。

    借封地内的兵权之争,取舍间,吴王府保留了闽浙一带的政权,彻底舍弃兵权。

    少年不造反,留着兵权只会让朝廷忌惮。

    而且吴王府还留着三千大雪龙骑、一千浮屠铁卫,甚至海外此时超十万的水师。

    即使巅峰时期的吴王府,也不过只有五百浮屠铁卫、三千亲卫而已。

    至于东南大营?

    名义上还是朝廷军队,只是藩王为最高将帅而已。

    此时吴王府三千大雪龙骑、一千浮屠铁卫,实力远超巅峰时期的吴王府。

    要知道这些都是顶级骑兵与重甲军。

    当年李世民三千玄甲骑兵,大破窦建德十万雄军,便可见顶级骑兵的可怕。

    即使一千浮屠铁卫,也是从十五万大军中选拔出来的铁血精锐。

    不仅每一位都是横练入门的破关武夫,身着至少五十斤的浮屠甲胄,可谓战争机器般的存在。

    甲胄!

    古代禁甲不禁兵,尤其重甲更是造价高昂。

    一千浮屠重甲的亲卫,面对十倍敌人都是气势高昂,甚至压倒性的力量。

    而朱旭放弃东南大营的兵权,一是可以打消少年天子的戒心,二是以弱示人,表明吴王府没有太大的野心。

    若是内阁在多加逼迫,怕是其他五大藩王离造反不远了。

    但封地内的政权不一样。

    闽浙可是江南腹地,虽然南方多山多水,但也是天下粮仓,经济繁荣。

    若是失去了政权,只有皇家供养,鬼知道十年后会将吴王府的供养减少到什么程度,更遑论贪默成风的官场。

    只有掌握了江南政权,才能真正掌握封地内的经济大权。

    否则朝廷在美好的许诺,也仅仅只是一句空话,骗骗小孩子而已。

    而兵权上,没有了十万铁卫、五万府军,但少年在夷州岛、琉球岛、吕宋之地的水师,明面上不过一万,实则已经扩张到了十万之巨。

    只是轮流在水上巡逻,加上狡兔三窟,谁知道他有多少水军?

    明面上的兵权,终究是麻烦。

    暗中的兵权,少年随时可以拉出十五万以上的精锐,即使造反亦是绰绰有余。

    更何况其掌握的海上霸权!

    朱旭可以直接主宰海上的黄金通道,这才是闷声发大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