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穿越微茫 > 第25章 复制的威力

第25章 复制的威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可是,地球距离火星的距离差不多是距离月球距离的一百多倍。”爱丽丝小声说道。

    “没错!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啊。”

    “一来就给我们派任务,以后不欢迎您来了。”爱丽丝笑道。

    “好啊,那我下回见到方锦泽,跟他说一声,让他下回规划项目经费的时候,稍微“

    话还没说完,薛凤起就连忙说道:”嘿嘿,她不欢迎,我欢迎!“

    方锦泽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航天在i2spo-std的代表。

    从工作关系上,算是邓爱伦的下属。但对于一号基地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存在。

    三人都笑了。

    说笑之间,通勤车已经驶入一号基地的停车库。

    “邓院士,您需要先去休息舱休息一下吗?”

    “不用了,直接开会吧。”

    于是,薛凤起和爱丽丝将邓爱伦陪送至位于基地中央的会议室。

    那儿已经坐了五、六个人,都是一号基地的骨干。

    邓爱伦见到他们,十分感慨。

    都是三、四十岁的人,正是风华正茂、干事出成果的时候!

    他们也都对邓爱伦投以尊敬而钦佩的目光。

    简单的开场白和慰问之后,邓爱伦直入主题。

    “大家都很辛苦,远离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这里一呆就是好几个月,不过,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未来,恐怕大家还得继续辛苦辛苦在我们i2spo的三大技术管理机构里,我最关注的还是咱们航天科技司i2spo-std的进展,三大科技支柱,航天科技才是最重要那一环,是我们整个星火计划的‘皮’,另外的生物科技和智能科技都只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与生物科技司和智能科技司都有一家牵头的依托单位不同,咱们i2spo-std的参与单位很多,项目也很多——这当然是好事,说明我们多点开花”

    “不过,每个单位都要聚焦。具体到我们月球背面一号基地,凤起和爱丽丝需要带领大家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专注在‘舱元’计划的执行上”

    邓爱伦的讲话并不长,总共十来分钟,但整个过程完全脱稿,各项数据信手拈来,让所有人都佩服不已。

    薛凤起更是看得满眼崇拜。

    “如果我二十年后还能有这样的状态,那简直就是天大的造化了”

    他定了定神,打开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开始汇报。

    “邓院士,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来指导我们月球背面一号基地的工作,从建站第一天开始,我们就牢记自己的使命,清醒认识到我们在星火计划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在接到‘舱元’计划的任务以来,我们更是将主要力量和资源都聚焦其上,到今天为止,进展基本顺利,整体可控”

    邓爱伦一字一句仔细地听着,突然问道:“我现在问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晚,你们在进入具体工作之前有没有充分权衡各种方案和路径?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舱元’计划的目标也不应该只有一条路。我看到你们目前是在两条路径中选择了一条更合适的路,我也认可,但,有没有第三条路?我只是抛出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啊。”

    薛凤起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邓爱伦目光如炬,洞若观火,向这样的领导汇报,压力实在不是一般的大。

    但好处在于,只要你准备充分,逻辑自洽,立意有亮点,又有站得住脚的论据支撑,获得他的充分授权与认可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邓院士,在真正动手干活之前,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构思方案,但暂时没有找到第三种方案。正如我刚才材料所展示的,‘舱元’计划的目标是实现大规模、可复制的基建能力,让我们可以在新的星球表面迅速建立满足人类生活、科研和文明延续和居所。所以,要么是在目标星球就地取材,就地建设,要么是在一个取材相对可控与确定的地方搭建好各类舱的基础模块,或者叫‘元模型’,然后将这些元模型运送至目标星球,在那儿只需要部署和组合即可。我们之所以选择了后面这条道路,就是因为,目标星球——哪怕是最近的火星,其地表有没有满足条件的材料,我们并不清楚,所以,在月球上搭建元模型,会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嗯,我认可你们这个思路。”邓爱伦点了点头:“毕竟,目标星球的环境千差万别,我们不能贸然认定他们具有我们所需的原材料,更无法承担如果缺乏这些原材料所带来的后果。”

    “是的,所以,我们目前坚定往前推进的工作就是:在我们月球背面一号基地实现基建闭环——我们已经在这里搜集到了一些原材料,剩余的从地球运送过来也还算方便。目前这个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我们将建立不同类别的标准舱元模型,比如睡眠、起居、科学试验、广场等,将其结构化,然后通过3d打印等方式小批量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设计优化,最终达到可复制和大规模生产的程度”

    “到那个时候,只要我们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足够大就能将这些标准舱元模型运送至我们的目标星球,然后在那儿像堆积木一样建设新家园啦!简直跟复制粘贴一样!”

    爱丽丝迫不及待地抢过丈夫的话。

    邓爱伦笑着问道:“很好不过,你说的‘只要我们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足够大’,是指多大?目前我们对于元模型尺寸的设计有没有考虑到运载火箭和航天器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曲线?”

    爱丽丝脸一红,吐了吐舌头。

    她原本想出个小风头,却没想到被领导抓住了辫子。

    “我们已经在仔细规划元模型尺寸了,也的确在考虑限制条件,比如刚才您说的这些,不过,还没有最终结论”

    薛凤起连忙英雄救美。

    “没关系,想到了就好,我不是责怪你们。不过,刚才你们说没有第三条路径,我倒突然想到一条——它也并非一条全新的路径,可能可以作为一条分支。之前我们讨论了完全的就地取材和完全的元模型搬运,有没有可能将两者稍微结合一下?为了节约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运力,我们可不可以不要把10个元模型全部在月球上搭建好,然后运送到目标星球——比如说火星,而是仅仅装载有代表性的3个元模型,3d打印设备和用于建造其它元模型的材料,到了火星之后,再在火星上建造其它7个元模型,这样一来,空间占用就会小很多”

    “还有一种可能,我们可以把这些元模型设计成折叠式,到了火星后再展开,这样,是不是能够进一步节省宝贵的火箭和航天器载荷空间?”

    邓爱伦随口说了几句,最后补充道:“类似于这样的细节,大家都可以多想想。”

    薛凤起和爱丽丝连忙点头表示赞同。

    其他人也都心悦诚服。

    为了节约邓爱伦的体力,会议只开了一个小时便结束了。

    薛凤起强烈要求邓爱伦先去休息休息。

    这次邓爱伦没有推辞。

    在与全体人员合影之后,他缓缓走出会议室。

    的确有点儿乏了

    不过,他还是将薛凤起叫至一边,问道:“‘舱元’计划,就先这样了。还有一件事,进展如何?”

    “嗯?您说的是那件事啊,您先稍置休息,晚些时候我单独向您汇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