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群起攻之
等杨慧芹从医务室拿上医药箱后,一行人火急火燎地赶往病倒的老人家里。
老人在村里一般大家都喊他三爷,李平到了一看,没想到屋外院子里已经乌泱泱挤了不少人在,杨慧芹不管别的,径直往屋里去查看老人情况去了,李平和谢军一起留在院子里等。
李平注意到除了看热闹的村民外,有一个年轻人看起来格外地焦虑且不安,一直不停搓着双手,额头上的汗冒了一层又一层,而且最主要的是他并没有挤在最前面三爷家属的那一堆人里,但是表情看起来却比谁都着急。
李平好奇地多看了两眼,他本来没想问,但是眼角余光忽然扫见谢军大步朝着那人走了过去,年轻人看到谢军,头往下埋地更低了,然后紧接着三爷的那堆家属也围了上去,很快甚至还有吵嚷声传来。
李平见状赶忙也挤了进去,听到一句怒气冲冲地质问。
“谢村长!您整天东折腾西折腾,现在终于把人给折腾倒了您满意了?我爹一个老头子,别人说话不贴着他耳朵喊他都听不清,您非要让他学怎么丢垃圾,也不看看他都什么年纪了,老头学不会又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拄着拐杖走那么远就为了能找你们工作人员帮他分一下,你们什么态度!你们到底说了什么能把我爸都给直接气倒了?!今天这个事情我跟你说没完!”
“对!!你们太过分了!我们家辛辛苦苦搭的防雨棚你们说拆就拆,等粮食收了以后你让我们往哪里堆?”
“还收粮食呢,整天被拉着不知道在瞎忙活什么,地都要没空去了,我看大家每天就待在家里等着从大街上能蹦出来粮食吧!”
“之前魏村长在的时候把村子管的多么好的,几十年都没有让我们做过这么没道理的事情!你才干几天就能让我们都要活不下去了!”
三爷家的家属激烈地指责完后,其他本来只是来看热闹的村民们这段日子以来积攒的怨气也压抑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语地对着谢军群起而攻之。
谢军像是傻了一样站在原地,李平看有些村民眼见着越说越激动,都要上手推搡了,连忙挡在谢军跟前劝大家冷静一些。
“咱们有什么意见,有什么不满,可以去村委提,或者等谢村长到时候召开村民大会认真听取,但是现在大家这样凑在一起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别动手!千万别动手!”
大家多少看在李平的面子上还是稍微收敛了一些,这个时候正好杨慧芹也走了出来,很多人又都围了上去。
“咋个样了杨大夫?”
“放心吧,三爷的基础病没有恶化,就是上了年纪情绪起伏太大一下子有些受不住,刚刚吃了药现在已经重新睡下了,你们别吵了,等老人醒了以后哄着点别再让老人家生气。”
刚刚对着谢军还凶神恶煞的人,一对上杨慧芹立马毕恭毕敬,“好好好,麻烦杨医生了!真是太谢谢您了。”
三爷家的人都进了屋,其他村民也三三两两地回了家,本来还吵嚷不停的院子这时候就只剩下了李平、杨阿姨还有谢军已经最开始那个反应奇怪的年轻人。
谢军从刚开始到现在一声都没吭,整个人仿佛灵魂出窍一般,双眼无神地站在那里,李平看着心疼张开嘴刚想说些什么,那个年轻人比他先一步开口。
“对不起村长!我,我没想到这个老人身体这么不好,来找我分垃圾的人太多了,我就想让他上一边等一会儿,我真的没有说什么重话……”
李平到现在也多少知道这个年轻人的身份了,看来就是谢军安排守在公共垃圾桶边上的工作人员,但看他认错时眼神左右闪躲飘忽不定的样子,李平就知道这人没有说实话,肯定当时对老人家出言不逊了。
李平担心地拍了拍谢军的肩膀,没有说一个字,但是眼中的担心传递地清清楚楚,谢军看他一眼,摇摇头示意自己还好。
他先是认真向杨慧芹道了谢,然后才看向那个年轻人,“你留在这里守着,什么时候三爷彻底好了能起床了你再回村委!”
回去的路上是李平开的车,谢军整个人萎靡地缩在副驾,一点也不见平日里活力张扬的样子,到了林场后,李平让杨慧芹先回去,然后他开车带着谢军来到后山。
“还记得你参加竞选前来找我那次吗?你说你从来没有想过要干这个,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谢军双手忽然捂住脸,从指缝处泄露出嘶哑的嗓音,“现实就是我确实做不好。小平,我就像个笑话一样,你听见乡亲们怎么说的了吗?我把大家都逼的活不下去了,如果师傅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对我非常失望……”
李平没有立即回答他,只是把车窗稍稍降下来,让外面的清风和虫鸣都涌进这个有点压抑的狭小空间,等了一会儿后才说:“魏伯伯不会对你失望的,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你失望,失望的人只有你自己,军子,你给自己定的步子太大了,没必要走这么快,从你送礼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你在着急,你想尽快能做出一个漂亮的成绩来给魏伯伯看,让他高兴让他放心对不对。”
谢军露出一双通红的眼睛看向他,“但是我没有做好,小平,我这么努力了但是还是把一切都搞的一团糟。”
“没有谁是能一步登天,从开头就一帆风顺地走到最后的,你不行,我不行,就算是魏伯伯和胡主任不也摔了数不清的跟头吗?他们也会搞砸事情,军子,你要是现在连这个坎都被绊倒了没法在站起来,那我觉得你也没必要再继续干下去了。”
其实这些道理谢军不是不知道,他只是陷在急于表现自己的怪圈里一时间钻了牛角尖。
都不是青涩懵懂少年人了,李平不再说一些大道理,转而直截了当地问:“打退堂鼓还是继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