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意料之中的刺杀
就在这个时候,马车突然猛的一颤。
朱瞻基下意识的搂着解婉儿护在怀中,自己的身体重重撞在车壁上。
疼痛的气息蔓延,只不过外面稀碎的脚步声,却是更加致命的存在。
“好像有不对劲的地方!”
他警惕着没有出轿子,但是却能感觉到外面的情况不对。
小心翼翼地掀开车帘,率先映入眼帘的是车夫的尸体,死不瞑目,胸口被戳了个大口子。
朱瞻基眉头紧蹙,“看来我们遇到麻烦了!”
“殿下,现在怎么办?”
解婉儿心都扭成一团,朱瞻基却勾起唇角,“没关系,还有朱将军守护着呢,那些小喽啰根本不是对手。”
外面的朱能,提刀厮杀,别人根本不在话下。
这些人就如同街上白菜,毫无还手之力,瞬间成为刀下亡魂。
只不过对方人多,想要解决起来还是要费些时间。
朱瞻基却突然道:“你扶着我出去。”
“殿下,外面这么危险,何必出去冒险?”
解婉儿有些看不懂,他朱瞻基却勾起唇角:“当然是为了看看有多少人在暗中跟随。”
以身作局,以自己为饵,朱瞻基玩的就是真实。
解婉儿无奈,能搀扶着他晃悠的出了马车。
朱能惊叫道:“殿下,太孙妃,你们不要出来,外面危险!”
解婉儿也不想啊,可朱瞻基吩咐的。
看到朱瞻基出来,那些人瞬间找准了目标,不再试图突破朱能这个突破口,而是直接朝着他冲了过去。
朱能防不胜防,朱瞻基高声大喊:“救命,救命啊。”
“有人要刺杀皇太孙!”
就这么一阵呼声,都已经四面八方的黑衣人都飞檐走壁了下来,配合朱能将那些人解决的一干二净。
朱瞻基依旧是一副醉眼迷离,惊魂未定的样子。
连连上前,“多谢,多谢各位好汉救命之恩!”
“你们是……西王侯的人?”
众人一时无言,现在想要否认也没有余地,只能暴露身份。
朱瞻基一眼扫过,居然有十几个人呢。
他笑了笑,“西王侯果真是料事如神。”
“多谢各位出手相救,日后一定会在西王侯面前多多赞扬。”
想不到朱瞻基被跟踪了,他这么好说话,几人都松了口气,而后拍着马屁。
“殿下说笑了,您的安危关乎一切,这本就是我等分内之事。”
已经在朱瞻基的允许下,他们又立刻闪现于黑夜之中,与之交融一体。
夫妻俩重新回到马车,朱能坐在驾车位上,低着声有些不满:“殿下,您这次实在是太冒险了。”
他知道朱瞻基是想炸出隐藏在暗处的人,想要做到知己知彼。
可以身犯险,这就是在拿自己的命来赌,万一那些人就!
朱瞻基却不以为意,“你猜那些刺客是谁的人呢?”
“您的意思是!”
两者都心知肚明,话语点到即止。
莉雅的行为,也不过是顺着西王侯的想法顺势而为。
如果她知道西王侯与自己合作反而无动于衷,这才是最令人怀疑的吧。
解婉儿后知后觉,“你知道他们会来,更知道那些人不会真的伤害你,所以才……”
“顶多只是受点皮肉伤做做样子的,若是真杀了我的话,我对国主才是最大的损失。”
朱瞻基轻轻的拍着衣服,稍微整理一下混乱的形象。
笑得从容且自在,一切仿佛全在掌握之中。
解婉儿却忍不住垂下脑袋,眼神中多几分没来由的哀伤无奈:“虽然殿下料事如神,可外面死的那些人……岂不是格外无辜?”
想想车夫的死状,确实是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的梦魇。
朱瞻基却安抚道:“你觉得这个车夫真的有那么普通?”
“至于那些死在朱将军手下的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无牺牲,怎会迎来最后的曙光?”
太平是由无数尸体堆砌而成,这是铁铮铮而残酷的事实,谁都无法改变。
没有任何的和谐,是靠一两句话,是靠慷慨激昂的发言就能让那些人心悦诚服,安于现状。
人是复杂而贪婪的,必要时候非常手段。
虽然朱瞻基的话说的不错可解,婉儿就是过不去心中那道坎。
他微微垂下眼眸,“殿下说的对,牺牲小者而成全大局,这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只是那些小人物,实在是太悲哀了。
微微叹了口气,二人不再多言,马车也随之轻轻晃动,一路回到西宫。
眼角他们刚到,后脚莉雅和西王侯就收到消息。
和拓拔越喝酒,西王侯是真的喝醉了。
不过在听到那好消息时,还是忍不住仰天大笑,“莉雅上当了。”
“潜伏了这么多年的计划,终于有施展的机会。”
“这里那个女人,坐着不属于他的位子,也是时候该下来了。”
拓拔越微微拱手,“恭喜义父,即将成就宏图伟业!”
喝到了几乎快天亮,拓拔越才回到西宫,说听说朱瞻基昨日喝的伶仃大醉,早早就睡去了。
连早饭都没吃,大晌午才醒来。
“殿下,是昨日喝了那么多酒,这是拓拔将军特地要奴婢为您准备的醒酒汤。”
“将军还真是有心了。”
朱瞻基提起碗就一饮而尽,“对了,你去将错把将军叫过来,我有些事情要跟他商量。”
房门一关,就只剩下两个人,气氛显得十分凝重。
能感受到,拓拔越对他还有一点点的戒备。
看朱瞻基直接道:“直说吧,需要我怎么做?”
“看来殿下酒醒的差不多了。”
拓拔越微微勾起嘴角,“还请殿下即刻修书一封回大明朝,言明楼兰国君无治理之能,希望大明朝支持西王侯!”
朱瞻基扑哧一笑,“你确定?”
虽然不知这种笑是什么意思,但对方态度十分坚定,“还请殿下成全。”
“那自然是没问题,只不过你要知道,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楼兰是新起之国,与大明并无过多交际,又并非是附属国。若是明朝贸然干涉楼兰之事,恐怕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