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高远之见
刺客什么人?什么身份?谁派来的?
调查这种事情,锦衣卫最为擅长。
只要是个人,一定会留下破绽,而这些破绽就是他们调查的突破口!
只要朱棣一声令下!
殿内气氛僵硬,凝滞的空气有些令人窒息。
朱棣浅浅抬头,斜了他一眼,便如锋利刀刃在纪纲身上划下一刀。
纪纲连忙下跪:“是臣自以为是,揣测圣意,还请陛下恕罪!”
“收起你那些自作聪明的小心思,滚下去。”
朱棣抄起桌上的笔筒,顺手砸了过去。
纪纲不敢躲,硬是接了一茬,随后慌里慌张的离开。
他实在糊涂,朱高煦是什么人?那是天子的亲儿子!
要是真的查到底,拿到朱高煦图谋不轨的证据,朱棣还能杀了他?
只怕是要把自己杀了灭口!
老朱家的乱那终究是人家的家事,一个外人跟着掺和啥?
糊涂啊糊涂。
纪纲一边走一边晃,脑袋就查出自己嘴巴子,看得旁边宫女太监一愣愣的。
纪纲走后,朱棣将王忠叫过来,“去替朕给汉王送些东西。”
……
汉王府。
朱高煦还在为丘福的失败而郁闷。
他也没想到,朱瞻基居然心思如此缜密,将事情分析的透透彻彻。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明自己不轨之心,可是只要仔细想想,谁会猜不透?
别人也就罢了,看破不说破,可若让朱棣知道了……
朱高煦愁啊,愁的身上的疼痛都顾不得。
恰在此时,听闻王中带着朱棣的礼物而来,朱高煦就差连滚带爬地迎接。
结果送来的却是一艘船和一把棍子……
“汉王殿下,陛下的礼物带到,您好好养伤,奴婢先告退了。”
王忠离开,看着船和棍子,周围的人都陷入沉思。
“殿下,陛下送这个是什么意思?”
也不是值钱的玩意,又不是能用药的东西。
朱高煦瘫坐在椅子上,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结巴道:“还能有什么意思。”
“我那精明的爹是在劝我回头是岸,否则就国法处置。”
这棍子不是一般的棍,而是专门用来藏着的刑棍!
朱棣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警告他,执迷不悟,谁都保不住他。
这也变相的说明,朱棣什么都知道,只是在给他机会。
……
东宫,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饭。
朱高炽也不见外,左手拿着鸡腿,右手还不忘夹菜,吃的满面油光。
太子妃张氏连忙劝道:“太医说过,殿下体内油脂过盛,需要吃些清淡的,你这……”
“无妨,难不成吃东西还能吃死人?”
朱高炽不以为意,倒是笑眯眯的看向自己那宝贝儿子。
“比起关心我,你倒不如操心一下自己的儿子。”
“这小子,今天在朝堂差点挨揍!”
还好意思说呢,自己四面受敌亲爹,居然在旁边看热闹。
朱高炽这人就是太精明,讲究明哲保身。
不到最后结果敲定那一刻,他绝对不会将自己牵扯局中。
如若不然,他恐怕很难在朱高煦虎视眈眈之下,成功保到上位之时。
张氏向来放心朱瞻基,又不得不提起朱高煦:“殿下,汉王的狼爪已经露出来,为了儿子,您总不能在视而不见了。”
她是一介女流,可也是一位母亲。
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
朱高炽连连笑道:“放心,咱爹会护着他的。”
“再说了,这小子一股机灵劲,若我那二弟真能让他吃亏,这太子之位他也坐得!”
关键是他没有啊!
这几日,朱瞻基一直随着姚广孝学习。
无非是些治国之道,育民之本。
“和尚,你找的这些都太遥远了,讲给我爹听还差不多。”
姚广孝老脸一拉,“你呀,就是太过桀骜不驯。”
“臣讲的这些,你爹都能倒背如流,可你又能精通几句?”
“可治国之能,知识之道,也不是光靠书上写的就能展示出来吧?”
“要不你给我整点实际的?”
朱瞻基忽而生出一抹坏笑,凑到姚广孝身边,带着几分顽劣气息。
姚广孝写了他一眼,“比如说?”
“南出宫遛一圈。”
“为君者先爱民,想要爱民,我自然得了解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不是吗?”
看着他满怀期待的样子,总感觉这好像是为贪玩而找的借口。
自从朱棣当上皇帝,朱高炽成为太子,自己就已经困在这深宫,许久未出。
外面世界丰富多彩,很难不让人心驰神往。
思索片刻,姚广孝忽而一笑:“行,等臣去请示皇上,然后咱们出宫。”
朱棣当然不乐意,天下有多少人对他篡位知识而不满。
朱瞻基这个时候出宫,那不明摆着给那些人机会吗?
不过碍于姚广孝的面子,他也只能选择同意,拍了几个高手暗中保护。
朱瞻基坐在马车里闲逛,心思却不在南京城的繁华热闹,而是越走越偏。
走过市井小巷,路过农桑田耕,越是荒瘠之地,疾苦百姓越多。
姚广孝忽然开口问道:“看出什么了?”
朱瞻基不假思索:“浮华只是表象,真正的苦楚都藏在阴沟里。”
“那你可有何感想?”
“敢想这种东西不切实际,无非是老百姓真可怜,我的都是什么苦日子,要是能帮他们就好了?”
“但太不现实了,人家又种地又做生意,何至于变得如此穷苦,无非是受了地主的压榨。”
“想要改变压迫,首先得改变那些地主的思想,只是这难如登天。”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朱瞻基这番话说的十分通透。
年纪轻轻却能看得这般开明,姚广孝也不由得敬佩三分。
路途平安,回到皇宫,姚广孝将路上所见所闻,全都如实汇报给朱棣。
还是那句话,好圣孙就是好圣孙。
思想通透,见解长远。
“有这么个好孙子,哪怕是谋反上位,朕都觉得自己是立了一个大功。”
“九泉之下,说不定我爹看着还那小子的面子上,还会夸我两句……”
说起这句话的时候,朱棣莫名的有一丝心酸。
明明都是亲儿子,可自己却永远得不到朱元璋对朱标那样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