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战事将息
从地图上俯瞰整个楚国疆土,宛城所在的这块后世名为“南阳盆地”的地域,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如同一面坚固的盾牌,替楚国都城郢都阻挡着来自北方的攻势。
可是自从楚国发动对越国征伐,进而引得魏国、韩国相继加入战争之后,这块盾牌几乎被魏军强大的攻势硬生生地给凿穿了。
十万楚军精锐被越军拖延在吴越之间,两万申息之师覆灭于魏国庞涓上将军之手,楚国只剩下六万士卒依托着宛城坚固的城防勉强防守。
可是久守必失,楚国上下谁都心知肚明,如此下去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更何况掌握着战场主动权的魏韩联军在兵力上数倍于楚国守军,它们完全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根据战事变化作出应对。
正当身处郢都城内的楚国君臣担忧着前线战事之际,从穰城转道的公孙鞅所部五万大军已然抵达了邓城。
站在停止的战车之上,望着前方不远处那一条南下的河水,公孙鞅脸上满是肃然。
注视良久之后,公孙鞅对着身旁副将问道:“此是汉水?”
“正是。”听到耳畔公孙鞅的发问,副将连忙将目光收回,“启禀司徒,正是汉水。”
“距离此地大约二十余里,就是上将军命令我军攻打的邓城所在。”
公孙鞅听完了身旁副将的禀报,满脸平静地轻轻点了点头。
跟随在魏国故相公叔痤身旁多年,公孙鞅没有少接触到魏国所搜集到的各种各样的消息;
再加上治理关中也有不短的日子,公孙鞅对于直面关中的楚国城邑更是有了不浅的了解。
公孙鞅知道自己此番所要拿下的邓城,曾经是邓国的都城,如今是楚国宛郡的重镇。
公孙鞅更知道一旦拿下邓城,不仅可以切断宛城楚军的南归之路,更是可以顺汉水南下一路直抵楚国郢都。
脑海之中关于邓城的讯息一点点地浮现,公孙鞅的双眼之中也是闪过了一道寒光。
“传我将令,全军加快速度,今日务必直抵邓城城下。”
“喏。”
……
虽然因为大军的东移以及前线的一败再败,楚国在宛郡的兵力可谓空虚至极;
但是宛郡毕竟被楚国经营多年,魏国大军的调动并没有能够隐瞒多久,就被遍布在宛郡之内的楚军斥候所探听得到。
接下来,这则消息自然而然地顺着汉水南下,一路送到了楚王熊良夫的案头。
“魏国意欲何为?寡人不是派遣左徒前往安邑求和了吗?”
得到魏韩联军不仅没有停止进攻,魏国反而分兵攻打邓城的消息,楚王熊良夫的咆哮声立刻响彻了整座大殿。
面对着上方楚王的熊熊怒火,下方的楚国群臣口观鼻、鼻观心,就是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
其实在场这些楚国大臣谁又能猜不透魏国的图谋,无非是想要借助前线获得的战果索取更大的利益而已。
毕竟在谈判桌上拿不到的东西,或许靠着大军就可以拿到手里面,魏军如今的行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甚至楚王熊良夫自己对于如今的情势就一点都不清楚吗?
当然不是。
之所以表现出如此的愤怒,不过只是在这种情势下身为楚王的他必须要摆出的一副姿态罢了。
如今朝堂之上没有了令尹、左徒以及大司马等重要配角,这才使得熊良夫的表现显得疯狂了些许。
眼见下方的群臣都无一例外地保持着沉默,熊良夫这个名义上的主角只能够重新坐回到了王座之上。
不时的喘息表现着他此刻内心的不平静,双眼之中残留的火焰还能够看出他刚刚的暴怒。
不过半是摆出姿态半是趁机发泄之后,熊良夫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
眼下楚国腹地兵力空虚,邓城几乎是难以阻挡住魏军的攻势,宛城也不知道能够抵挡多久。
为了避免二十万魏韩联军真的兵临郢都城下,再次向魏国退让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长久地沉默之后,楚王熊良夫有些无奈地说道:“来人,传信左徒,魏韩联军势大,楚国危在旦夕,寡人……”
说到最后,熊良夫实在是说不下去了,一切都交由身处安邑的屈伯庸自行决断了。
“喏。”
这一声之后,眼见着回应的大臣退出大殿,楚王熊良夫的注意力转而放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大司马的大军可曾回返?”
……
魏军在宛郡之内的攻势,令楚国一下子就感觉到芒刺在背。
而楚王熊良夫的再次充满无奈地退步,也意味着这场发生在南方的大战已然进入到了尾声。
南方战事将平,北方中山、齐、燕一同应对赵国的大战可还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鄗邑、房子一线的接连失败之后,原本处于进攻的赵军主力只能龟缩邢城内。
作为防守方的中山国就趁着这个机会转守为攻,对进攻的赵军展开了全面的反攻。
代地方向依托于鸿上塞几次挫败赵军的进攻之后,驻守此地的中山军选择主动发起了进攻,将战线推入了赵国的疆土。
扶柳一线赵军在攻城之中损失惨重,城内的中山军果断抓住战机,彻底挫败了赵军的攻势。
至于邯郸方向的中山军主力战果更是喜人,不仅连败赵王赵种、太子赵语两支赵军,更是将双方战线一举推进到了原本的邢国故地。
要知道邢城以南就是赵国都城邯郸,而且邢城距离邯郸更是不过百里。
按照中山骑兵所具有的速度,不要一天就能够直抵邯郸城下。
而且可别忘了赵国此刻所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中山国一国,齐国和燕国的大军同样在赵国的境内攻城略地。
也正是在这种赵国岌岌可危的情势之下,作为调停者的魏国太子魏申已然率领军队抵达了邯郸。
大地之上,一条赤色的巨龙傲游;由众多士卒组成的巨龙鳞甲之中,一架竖立着魏国旗帜的马车缓缓向前。
“启禀太子,邯郸已至。”
当这一道禀报声在耳畔响起,马车的侧帘被缓缓掀起,魏国太子魏申的双眼看向了车外。
望着近在咫尺的赵国邯郸城,魏申想起了临行之前父王魏罃的嘱托。
“赵国、中山国、齐国、燕国……”
“魏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