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在逃天子 > 第47章编练新军

第47章编练新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过短暂的一天,当朱肆重新出宫后,感受到了整个国家都匍匐在他的脚下。

    虽然在之前,百官对他的礼数上从无短缺,但是面对这个官僚体系,朱肆从来没有像这样如使臂膀般畅快。

    毕竟经过那奇迹的一天后,他身上似乎有了一层光环。

    这种光环名叫领袖魅力。

    大多只出现在开国之君身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叫能得众。

    也是到现在,百官才在真正意义上认可这名天子,相信他有带领大家走向身胜利的能力。

    这种相信也体现在当天子的政令与他们的观念相悖时,还能说服自己暂时相信天子所言,以观后效。

    所以之前朱肆准备将工匠纳入国家的官僚系统时,遭到了百官的阻止,而现在则集体默然无声的准备执行朱肆的命令。

    朱肆原先将工匠纳入了锦衣卫的系统中,挂了一个西镇抚司的牌子,除了有点名不副实外一切运行都很流畅。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锦衣卫算的上他的家奴,任他拿捏,朱肆用着顺手也不打算让其脱离原先的系统,只是将西镇抚司改名为了天工院。

    趁着这个关口,朱肆裁撤了司礼监,成立了内务府,将明朝的十二监统统并入。

    天工院与内务府品级相同,升到了正二品。

    明朝太监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大,也不是权力最大的,但一定是名声最臭的,所以这个决定得到上至百官,下至百姓的一致称颂。

    朱肆将天工院草草更名后,便一切照旧。

    因为现在还不是稳如泰山进行改革的时候

    清军败而不退,明军又无力驱除,实在令人恶心,所以眼下最重要的当然是如李定国所言编练新军。

    这新军也是他以后强行推动这个世界最大的依仗。

    必须慎重。

    新军的招募不算太难,毕竟现在昆明城内那么多有上过战场的民夫,从中挑挑拣拣,怎么也得弄凑齐个两万多人。

    难的是钱粮调配,与将官的人选。

    现在大明干脆就是大西军借壳上市而已,真正的底子全部是原先大西军的,你要想完全撇开大西军的影响根本不可能。

    要么就从李定国手中抽调一部分将军任职,要么就完全另起炉灶。

    前一种虽然能在最短时间形成战斗力,但是朱肆对于这个军队是有自己想法。

    选着大量原先的将官,这些将官会对自己以前的经验抱有蜜之自信,形成路径依赖,并且还不一定能接受朱肆的新想法。

    后一种虽然见效慢,但胜在根子稳,如同一张白纸,任朱肆施展,唯一的缺点就是有可能破坏团结。

    人家晋王大大方方交出练兵之权,你倒好,完全一脚踹开,一点都不参合旧人,这样做法会不会太过明显?

    李定国现在是相信他,而不是信任。

    君臣关系从实质没有变化,变化的仅仅是李定国相信朱肆的能力而已。

    到这一步,朱肆才完全明白政治即人事的含义。

    经过近两千多年的帝制,官僚是很难相信皇帝的嘴了,他们只能通过一桩桩人事安排来猜测君王那深如海底的内心。

    政治嘛,往往都是和稀泥,一边来一点才能不失偏颇。

    这种局面,朱肆只能一半一半。

    这统兵的大将一定得是晋王的嫡系,才能不生波折。

    但让整个朝堂都感到意外的是,朱肆直接一纸诏书,没有与李定国有半点商量,直接调任窦名望为自己的亲军都统。

    而不是外界猜测,一度认为是板上钉钉的马宝。

    毕竟从亲疏上来说马宝还真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肆也考虑马宝,这位优点够多,但是毕竟出身太过复杂,而且这位反骨上身,一生都在斗争。

    换句话说,朱肆有点嫌他立场不够坚定。

    也就是这两天朱肆鸟枪换炮,能够挑挑拣拣,换着刚穿越而来的时候,马宝能够真心实意对他磕几个头,他都能高兴半天。

    反观窦名望,除了和朱肆不亲近外,全身都是优点。

    晋王的臂膀之一,那是起事初,一路跟随李定国征战沙场的大将。

    从未有半点背主降清的想法不说,战斗力还十分强悍,让他成为亲军大将,不仅忠诚度能够得到满足,还能让李定国不生任何猜疑之心,不至于产生动荡。

    确定大将人选后,基层的将官,朱肆准备则准备从新军中提拔,让其彻彻底底变为自己的军队。

    搞定人事后,接下来便是钱粮了。

    大明之所以只有四五万战兵,其根本原因是国力只能支持这么多,总共财政收入就那么多,他这边多要一点,李定国那边就少要点。

    再加上为了这一战,昆明百里之内都化为了焦土,今年的税收肯定比往年要少。若不是因为战死了两万多将士,整练新军怎么也不可能。

    至于有人会疑惑,当兵不是有口饭吃就行了吗?

    昆明现在粮食这么多,还怕养不起兵?

    这种在其他朝代或许能行,但是在明末则行不通。

    大明沉疴难治,突然暴毙,药石无救,血淋淋例子就摆在那里,大家都不是傻子,都明白缺什么也不能缺兵饷的道理。

    明军不满响,满响不可敌。

    大西军为什么在四川混不下去了,到了云贵却能风生水起,那还是孙可望制定的足额才能足兵的政策起了效果。

    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兵饷是万万不能缺,否则宁愿不扩编。

    兵饷除了粮食外,他还得有银子,还得有布匹衣物等等一系列物资。换句话说,当兵是要有编制的。

    所以现在明军有两万多的缺额,朱肆也不能一口气全吞了。

    晋王的本部许多建制都打没了,你不可能不给李定国补充兵员。

    鉴于此,朱肆也是很干脆的和李定国五五分账,他只练一万兵,其余的全部补充给李定国。

    朱肆仅仅将新军的架子搭起来,便又不得不停止了。

    这个时代,是没有时间让你安安静静种田的。

    因为清军又来了。

    距离上次大败才过了四天,清军便重整旗鼓,再度逼近昆明,停在了距坞堡三十里的位置。

    这次清军明显有备而来,重新进军后,也不进攻,而是安营扎寨,深挖沟渠,一副防守的模样。

    这样诡异的行为让明军上下都打了一个问号。

    这清军是不是有病?

    在明军的地盘上防守。

    是打算和明军在昆明拼消耗吗?

    以清军那脆弱的补给线,这不是纯纯的小丑行径吗?

    诸位心中闪过了无数的问号,决定试他一试,明军新胜之师,这才不怕清军,于是开始主动进攻。

    但是在一心防守的清军面前,坑定是铩羽而归。

    并且清军也没趁着明军战败进攻,真就一门心思屯守在那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