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糜竺查看地盘
“现在青州、徐州、夷州三个地方,所有学府加起来有二百五十八所。”
“在学校师生七十八万人。”
“现在需求最大的是小学,正在加紧建设中。”
“再过两年左右,就有大量的太学生毕业,可以投入到主公治下进行工作了。”
“另外,主公所推行的太学生村官进行的十分顺利。”
“有效地遏制了当地宗族势力,我们对于基层的统治力进一步加强。”
糜竺点了点头:“让我们的锦衣卫多多注意这些太学生出官。”
“如果当地的士族势力敢于乱伸手破坏,直接派兵马剿灭了他。”元宝小说
徐庶点头表示记下了。
“……许子将已经担任了报纸主编,他修订的报纸语言风格犀利,评论也是一针见血。”
“即便是曹操、袁绍治理范围的士族,都十分害怕他的挑刺。”
糜竺听闻了徐庶的汇报,十分满意。
在这半年多以来,
糜竺虽然一直在长安,忙着给董卓下套。
可自己的地盘发展也没有受到耽搁,都是欣欣向荣。
“光是说没有意思。”
糜竺站了起来:“走,我们去实地看看。”
徐庶带着糜竺、赵云、田丰等人,来到了田间。
“这里是农垦兵团所打理的耕种的区域。”
徐庶伸出手来指了指远方处。
只见这里绿油油的禾苗,从脚边一直延伸到山下。
能够看到不少的士卒正在除草施肥,非常忙碌。
“现在是四月中旬,早春的稻子长势非常不错。”
糜竺蹲了下来,查看了一下。
禾苗强壮,叶子茂密,绿油油的。
“在水利方面我们的投入非常多,到处都是水渠、水坝,能够保证种植的用水。”
糜竺不怕脏,脱了鞋走入田地中仔细观察了一番。
“禾苗的长势不错,已经抽穗了。”
“哦……”糜竺还看到了这稻田之中,还有几条鲶鱼在其中游动着。
“不错啊,连稻田养鱼的科技树都点出来了。”
糜竺连忙问道:“这一片区域是谁打理的?”
徐庶拱手回答:“是陈登,陈元龙。”
“原来是他!”
“那就怪不得了。”糜竺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陈登在历史中就是种田的小能手。
他为陶谦种田,积攒了满仓库的粮食呢。
“他已经是阁老是吧?”
“那你们回文渊阁商量一下,封个什么亭候给他吧。”
糜竺口谕下达,徐庶等人自然会帮忙处理好。
糜竺闪电般地伸出手来,抓住了水中的一条黑鲶鱼。
他将其拿了起来,掂量了一下。
“鲶鱼虽然好养活,但腥味太重了,一般人也不爱吃。”
“从以后改为稻田养鲫鱼。”
“鲫鱼好养活,而且吃稻花长大,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等第一批粮食丰收之后,以新米酿制一批新的酒水,名叫‘稻花香’。”
“到了那个时候,报纸配合宣传丰收之外,将稻花香与稻花鱼的名号宣传出去。”
“配方的话,我过几天再给你。”
“喏!”徐庶在一旁快速地记录着,将所有的要求都书写了下来。
赵云看得是目瞪口呆。
从稻谷的种植,到鱼类的品性与繁育,这个王爷都说得头头是道。
而且还会融合报纸的做宣传攻势,将新型的种养之法推广出去。
手段之高明令赵云人都看傻了。
就在愣神的时候,
徐庶已经将他们带来到了粮食仓库中。
这里是一排十几个巨型的仓库。
单个仓库比后世的足球场都还要大。
徐庶将仓库一个个地打开,
看到里面整齐码放着各种粮食作物。
土豆、稻谷、小米、辣椒、玉米……等等。
一包包的摞得如同小山一样。
徐庶指着这些粮食自豪地说道:
“我们青、徐三地这些年以来,一直在拓展荒地。”
“现在有耕地五十二万亩。”
“因为上苍保佑王爷,使得青州、徐州一直都是风调雨顺,粮食连年丰收。”
“粮食亩产最高一千五百斤。”
“平均亩产为六百四十斤。”
“总人口九百万中,我敢打包票,最少六百万人已经吃上了饱饭。”
“其他的还没有吃饱饭的,大多数为新加入的流民、奴隶、战俘等。”
糜竺摸了摸下巴。
对于亩产超过一千五百多斤的事情,感到有些意外。
根据《前汉纪·文帝二年》记载: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
一百亩三百石,
也就是亩产大约三石粮食。
算成今天的亩和斤,就是亩产257斤。
《史记·河渠书》上记载:
“穿渠引汾……度可得五千顷……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
这里描述的是河流中下游肥沃的土地产量。
折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
肥沃土地亩产十四石。
就是是亩产343斤了。
糜竺是非常清楚这些汉朝土地的产能的。
一般在三百斤上下。
“现在能够亩产六百四十斤,的确是大丰收啊!”
糜竺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来这九州鼎的确有镇压气运之功效,连年风调雨顺,让粮食都增产了不少。
后世吃货省,平均粮食产量为每亩八百斤。
当然了,不同粮食之间产量是不同的。
比如,有杆的玉米会少点,亩产九百斤。
而土豆就非常夸张了,一亩最高产量能到三千斤,甚至是八千斤。
因此倒回来看汉朝的产量,这已经是非常令人欣喜了。
“很好!”
糜竺拍了拍徐庶的肩膀。
“有各位的能人相助,就有了打天下的地气了。”
“本王非常高兴!”
“保持住,多种植点土豆、红薯。”
“这两样都是好东西啊。”
“让每人吃上饱饭,你们的名字可在青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陈登、徐庶、田丰等人听到糜竺的肯定都十分的高兴。
自己忙前忙后,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在这之后,
糜竺又去了铸铁作坊、水泥厂、制糖工坊、瓷器烧制厂等等地方视察。
这里一片繁忙的景象,马车来往不断,将产品不断地运输到各处。
工人们忙碌的走路都是小跑而过,火热的气氛令人侧目。
由于糜竺是临时起意而来的。
所看到的都是真是之景。
糜竺看都之后,底气更家充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