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小旱
大约半个时辰后,赵景月打着哈欠将春燕喊了起来。
孙大嫂已经做好饭了。
其他人吃不吃不要紧,反正春燕得好好补补。
她生完好像就没力气了,都没听见生的是丫头还是小子。
醒来后,她被赵景月搀扶着靠在了床上。
“是个小子还是丫头啊?”春燕有气无力地问。
“丫头!”孙大嫂回。
听见自己生的是个丫头,春燕下意识瞟了眼孙大嫂的表情。
对方一下就捕捉到了那个眼神。
孙大嫂抱着娃,哄道:“管她姑娘小子的,都是咱孙家好娃!说不准咱家这也是个翠妞呢?”
正打算去桌旁坐下吃饭的赵景月下意识回头。
嗯?她怎么成了个形容词了?
赵景月是不知道,现在但凡谁家生了个姑娘,说的话就是:“没事,万一这是又出个翠妞呢?那真是睡觉都得乐出声!”
接下来的日子,春燕便进入了坐月子时间。
赵景月也每日都来瞧瞧自己这个外甥女。
她是瞧不出来这姑娘和谁长得像,反正每日就听孙大嫂夸:“这丫头的嘴真像她爹,你看着鼻子也像……”
春燕在旁边附和:“是,我瞧着眉眼也有些像毛豆。”
赵景月每次都只能在旁边干笑,这能看出个啥?
晃眼又过了大半月。
已是八月初了,赵景月这日送往都城的鸽子也回来了。
她正考虑着要不让春燕在家闲的无事养几只鸽子,等她走的时候带去都城,也省得老是让黄千洛从中传话了。
春燕自是觉得无妨,正好到时候能第一手获得消息。
这日赵景月正在大街上买鸽子呢,带着立秋和立冬在县里闲逛,正好碰见了有人喊她。
回过头瞧去,只觉得似是有些眼熟,但是喊不出来名字。
对方自我介绍了一番,是衙门的人,特意来给她送信的。
刚刚正打算送往宅子的,却在大街上遇见了赵景月,顺手就递给她了,省得多跑些路了。
赵景月认出了信封上的字,是上官瑞泽寄来的。
当初分开时,上官瑞泽说了到了地方会派人送信给她。
赵景月没着急拆开,等买好了鸽子,送去了春燕那里之后,回去才拆了信封。
原本以为只是封简单的报信,谁知道,信里还提到了明真——
上官瑞泽那日刚到闽江府境内,官船靠岸,闽江府知府来接待。
几日先是去吃了饭。
闽江府内暂时还没看出什么大的波动,据知府说,几乎都是偏远点的地方在闹小范围的躁动。
官府已经派人下去镇压了。
都是些平民百姓,只不过是内心慌乱,闹不出什么大动静。
上官瑞泽听了那人说话,颇为不满。
这知府说话间似是毫不体恤民情。
民间骚乱,他却带着上官瑞泽回了知府县衙,大摆了一桌宴席,对着上官瑞泽好一通拍马屁。
即便是州府内未有什么大的波澜,但上官瑞泽在马车上时,也刻意掀车帘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粮油米价几乎都上调了不少。
他看着那一桌子饭菜,颇为感慨。
若真是出了事儿,州府衙门关起门来,还是能大鱼大肉,民间如何,这知府说不定是充耳不闻。
但他没有贸然地动这知府。
强龙难压地头蛇。
更何况他才刚到,也没有出去走访走访,还得再了解了解才是,万一他冤枉了这人呢?
当日下午,他马不停蹄地离开了府衙,朝着周边的区县而去。
知府美其名曰派几个人跟着他,有事儿能搭个手帮个忙,实则是想让他们见机行动,若是出了什么事儿,得及时报信回去。
离闽江府内最远的县是南延县。
马车奔波了一下午,直达南延县。
这个南延县似是因为离州府最远,管辖出了问题,县内的乞丐极多。
但是他们倒也没闹出什么动静来,集体是朝着一个方向而去的。
“去问问,他们这是去哪儿?”上官瑞泽随意喊了个人下马车去询问。
不多时,那人便回来了。
“回侯爷,他们是去南山寺,好像是寺庙每日早晚都会搭粥棚接济。”
上官瑞泽犹豫了一下:“先去县衙门口。”
到了县衙门口,他连马车都未曾下,只是看了一眼大门紧闭,门口张贴了个告示。
是指引乞丐去南山寺粥棚的。
看样子这是县衙也知道的。
“去南山寺。”
“侯爷,不去通知县令您到了吗?”跟来的一个衙役问道。
“去南山寺!”上官瑞泽再次重复了一遍,语气坚定,眼眸微抬,定睛看向那人。
那衙役怂了,缩了回去。
到了南山脚下,马车还未上山进寺,他便瞧见粥棚。
另外,在粥棚的尽头,他还看见了个熟人,明真。
他二话不说喊停了马车,便跳下车去。
马车上的人都还没反应过来,车夫更是怕了,他连垫脚凳都没来得及拿过去呢,就见侯爷直接跳下去了。
上官瑞泽直奔明真而去。
“大师!”
明真见到他似是有些意外。
“阿弥陀佛,见过侯爷。”明真这一句侯爷引来了周遭所有人的眼神围观。
旁边更有一个穿着干净整洁,却极为简朴的中年男子朝着他而来。
“南延县县令周元生,见过小侯爷!不曾知晓侯爷已到本县,未曾远迎,还望赎罪。”这人竟是南延县的县令。
没料到堂堂一个县令居然在这里亲自布施。
上官瑞泽点头回应:“无碍。”
他又看向了明真:“大师为何在这里?”
“回侯爷,原本是出来参学的,听闻这边似有波动,便过来瞧瞧。”明真回话。
他说完,示意上官瑞泽同他另一边说话。
两人到了远处,无人敢跟过来,上官瑞泽这才问:“大师可是有何指示?”
明真这才透露,他请自己的师兄算了卦,猜测是有旱情,但不严重,是小旱,一两年便过去了。
但是这一两年可能会有些变数,所以这才出来四处游走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