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抉择不同

第二百七十三章 抉择不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正文卷第二百七十三章抉择不同要说后世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其中有或意外,或合情合理,或容易被忽略的因素,但之前挟天子以令诸侯,绝对是决定性的重要转折。

    自此之后,曹操便能借着汉室名分,做之前他不方便做的事情,不再是依附于袁绍,凡事都束手束脚,而是在朝政上反压袁绍一头。

    虽然之前沮授等少数谋士也曾向袁绍做过类似的提议,但支持的人不多,以淳于琼为首的袁绍心腹更是极力反对。

    淳于琼的理由有两点。

    一是汉室失德,此时的形式已经和秦末一样,天下诸侯共取之。

    二是迎立了天子刘协,如何处理汉献帝的诏令是个大问题,这反而会阻碍袁绍的政令施行。

    无论从当时还是后世来看,淳于琼的理由都很有说服力。

    因为曹操迎立刘协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双方都斗智斗勇,原因就在于刘协本就是个不服输的人,衣带诏之事就是其中一个侧影。

    袁绍的谋士们并不是草包,他们并不会在这种关键问题上,因为个人私利而罔顾事实,其大部分支持淳于琼,也是因为他们也赞同这两个观点。

    因为对此时的袁绍来说,已经是占据中原,大势已成,看上去确实不需要借助汉室的力量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就有人做过,相反从何进,从董卓到王允吕布,再到李傕郭汜,全都失败了,代价就是身死族灭。

    即使是沮授,在反驳的时候,也只能说,迎立天子乃是道义,如果袁绍不做,必然有其他人会做。

    这里沮授的说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没有前半句的话,袁绍可能还会多考虑一些,但是前半句的道义,却让袁绍非常不高兴。

    迎立天子乃是道义,那现在袁绍在冀州做的又是什么?

    袁绍此人非常好面子,而且从他的表现来看,刘虞生前袁绍还有可能想要效仿伊尹霍光,但刘虞死后,他应该是有自立之心的。

    因为后世曹操迎立天子之后,袁绍属下耿苞提出,袁氏是黄帝后裔,属土德,如今火德汉室衰微,故袁氏可以取而代之,此为顺应天命。

    袁绍听后,便召集所有属下,让耿苞公开向众人宣讲,结果没想到的是偶,众人纷纷咬牙切齿,指责耿苞妖言惑众,要求将其处死。

    袁绍一见,只能命令兵士将耿苞拖出去斩首。

    从这件事情来看,袁绍多少是对自立之事,确实心动了,不然也不会让耿苞公开站出来试探众人心意,只是他没有想到,会遭到众人如此激烈反对。

    同时期袁术称帝后,众叛亲离,被天下诸侯讨伐来看,袁绍的属下们确实是比袁绍和耿苞看得明白。

    但袁绍一直没有死心,袁术穷途末路时,将僭越的帝号交给了袁绍,袁绍还接受了、

    这件事对于袁绍下属影响如何不得而知,但一年后的官渡之战有数名袁绍手下的重要人物投靠曹操,说明很有可能有些人对袁绍接受袁术帝号一事,很可能是心有不满的。

    所以对于迎立汉帝这件事,袁绍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是自立的时机不成熟,一方面是不愿意奉迎刘协,从而干扰袁氏夺取天下的步伐。

    所以袁绍最后的选择,便是将奉迎天子之事搁置了。

    袁绍这人,败就败在又当又立上,不像曹操那样,有什么机会绝不错过,能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在利益面前,一切仇恨都可以忽略。

    曹操连张绣贾诩杀死曹昂曹安民的事情都可以放下,接受张绣的投降并与之联姻,更何况是忍受刘协干涉自家政事。

    当然,这也和两人当时的处境有关,袁绍的选择要比曹操多得多,曹操却是没有退路。

    曹操拥立刘协之后,一开始两人斗了个旗鼓相当,之后刘协操之过急,用了昏招被抓住把柄,才导致渐渐被架空,最后完全失势。

    君欲杀臣,臣自然有不忠的借口。

    从这点上来看,曹操完全复制了他在袁绍手下做打手的经验,暗中隐忍,同时培植党羽,不愧为做大事的人。

    袁熙将后世的事情理了一遍,确实,如果不知道曹操这个变数的话,谁都不会想到他会翻盘击败袁绍。

    沮授当时也只是直觉而已,不过他的想法很对袁熙胃口,便是自己拿到虽然可能没用,但是决不能让敌人拿到。

    就像天子刘协一样。

    最初的时候,袁熙有两个预案。

    一是直接派刺客,将刘协杀了。

    袁熙纠结了好久,才放弃了这个想法,这么做风险极大不说,还损人不利己,汉室大可再立一个天子。

    但事情败露,自己名声可就臭了,袁氏也护不住自己,从此基本告别争霸天下。

    二就是和曹操争抢刘协的归属权,即使不能完全夺过来,也要从中分一杯羹。

    因为这和袁氏的打算背道而驰,所以袁熙才要自立门户,这才是他要过继的最大原因。

    此世他多番操作,多赢得了三年时间,但同时历史也开始加速,各方诸侯的动向也有了改变,此时袁熙虽然打下了一些地盘,但离其他诸侯,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所以袁熙必须要把握住这次天子东归雒阳的机会,为自己赢取最大的利益!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名分!

    名分便是道义,哪有比天子诏令更的正当的?

    从一开始,袁熙便一步步想的很清楚。

    过继—自立门户—掌管幽州—打通黑山通道—进入河内—参与逢迎天子。

    将吕布引入河内,也是本着自己失败,也不能让曹操全拿了好处的想法,如以一来,曹操便不能为所欲为。

    为了这个构想,他提前派董昭作为暗棋,之后还要安插手下关键人物,绝对不容有失。

    因为涉及的事情太过隐秘,所以袁熙甚至连郭嘉甄宓都不能完全交底,以防威胁到董昭等人的性命。

    袁熙感到有些孤独,争霸天下这种事情,注定了让他不能去完全相信任何人。

    他辞别郭嘉,回到府邸的时候,刚一进院子,便被早等着的蔡昭姬叫住。

    袁熙便知道蔡昭姬肯定是有事情找自己,上去拉着她的手笑道:“是公事还是私事?”

    蔡昭姬脸微微发红,“公事私事都有,但私事也不是我的。”

    两人走进书房,蔡昭姬拿出一支竹筒,上面封着火漆,说道:“这是蓟城送来的密信。”

    袁熙结果竹筒,拿小刀刮去火漆,将竹筒旋开,里面是一卷绢帛。

    他打开一看抬头,说道:“是赵云送来的。”

    蔡昭姬凑过头去,见上面写的是蓟城的近况。

    如今赵云和麴义已经将蓟城通往涿郡北新城的道路扫清,麴义正驻扎在蓟城,赵云先前则是带兵往周围扫荡,将上谷和广阳的边境平定。

    如今赵云回到蓟城,言说需要袁熙亲自来蓟县一趟,因为城中的官员任命异常混乱,有些人行事已经超出了底线,这样下去,只怕影响袁熙的声誉。

    蔡昭姬看着赵云提的官员名字,轻声道:“这都是和许攸许子将有关系的。”

    袁熙冷笑一声:“许攸还真我好欺负了!”

    蔡昭姬担心道:“公子想要把他杀了?”

    “只怕贸然这样做,和冀州关系会闹僵?”

    袁熙摇摇头道:“杀就杀了,但许攸还有用,不到死的时候。”

    “不过他这么跳,太过恶心,这次总要敲打一下他。”

    “你和府里女眷说下,这几日收拾下行李,我们便动身去蓟城。”

    蔡昭姬应了,又压低声音道:“私事就是妾这几日,看蔡夫人心情不太稳定,我怕她一时想不开,偷偷去找药。”

    “我觉得公子还是要和她好好谈一谈,心病还需要心来医。”

    袁熙听在耳里,觉得怪怪的。

    他和蔡夫人的事情,实属意外,本来毫无感情的两人,竟然先于甄宓这个正妻有了孩子,让他十分为难。

    按道理讲,这孩子生下来后,可以认甄宓为母,但是蔡夫人态度且不说,甄宓心里肯定是有些别扭的。

    袁熙心里嘀咕,自己一喝酒就容易出事,上次是蔡昭姬,这次是蔡夫人,这算什么事情!

    而且关键自己晕乎乎的,当时发生了什么,几乎都记不起来,实在有些可惜啊。

    想到这里,袁熙脑海里浮现出了蔡夫人玲珑浮凸的身段,暗骂自己真是不着调。

    蔡昭姬见袁熙一脸纠结的样子,捂着嘴笑道:“糜家女郎那边事情还没着落,公子倒是另辟蹊径,妾真心佩服。”

    袁熙叹道:“你是最早的,偏偏我还没给你名分。”

    蔡昭姬笑道:“提这个干什么,还能比被掳到塞外差了?”

    “这后院马上就要失火了,还是先顾着蔡夫人吧,说来也是公子酒后失德。”

    “单凭妾的遭遇,那晚蔡夫人怕是吃了不少苦呢。”

    袁熙看着蔡昭姬脸上的戏谑之意,想到自己当初对蔡昭姬做的事情,不禁大汗道:“别说了,下次我一定注意。”

    蔡昭姬笑出声来:“下次是谁?”

    袁熙恼羞成怒,抓住蔡昭姬,把手探进衣襟蹂躏了一番,等其讨饶才善罢甘休。

    吴夫人坐在桌前教女儿识字,她一笔一划写着,笔尖在竹简上留下一道道墨迹。

    吴夫人写一个字,便说出这个字的音节,女儿便奶声奶气地有样学样。

    这几日她心情极为烦躁,坐卧不安,只得找些事情来分心,不然她感觉自己快要疯了。

    敲门声响起,袁熙在外面道:“夫人,能进来吗?”

    吴夫人身体一震,咬了下嘴唇,这才起身将门慢慢打开。

    她低头对袁熙道:“见过使君。”

    袁熙见其语气颇为冷漠,心里苦笑,对方怕是记恨上自己了。

    他出声道:“我有几句话想和夫人说,能进去谈吗?”

    他说话时,目光却不由自主被颇具规模的沟壑吸引,吴夫人见了,忙拉了拉衣襟,脚下却没有让开,低声道:“使君有何事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