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糜汉 >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法则罪 昭烈之风(5000字!)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法则罪 昭烈之风(5000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大帐搭起之后,在各自将校的指挥之下,上万士卒分布大帐周围守卫。

    而在城外的百余公卿大臣,亦被刘备迎入了大帐之中安坐。

    虽已经到春季,但成都城外的天气依旧寒冷,刘备并不想让他的大臣们,继续站在寒风之中。

    只是在让诸位大臣进入避寒的大帐之中后,刘备自己却带领着诸葛亮来到了大帐外的田野边上,看着田亩中的百姓劳作。

    许多在田亩中的百姓注意到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到来,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两人的身份是什么,只知道不远处被众多护卫守卫的这两人,身份一定很不同寻常。

    在意识到这点后,许多百姓纷纷不敢直视刘备与诸葛亮,他们将所有的目光都注视在脚下,专心着忙着自己的事。

    众多百姓一俯一仰之间,汗水从额头低落在脚下的田间,这辛劳的一幕落在刘备的眼中,令其的心情变得很好。

    刘备手指下方的百姓对着诸葛亮言道:「中平以来,天下丧乱,孤一直以为,天下之所以会发生动乱,乃是因为民心乱了。」

    「而那些便是民心!」

    刘备的手指指向百姓手中的稻苗,对着诸葛亮言道。

    对于刘备此语,诸葛亮的脸上浮现笑容。

    诸葛亮对着刘备一拜道,「若非有大王,益州今日不会有这番场景。」

    诸葛亮的话让刘备放声大笑起来,刘备眼中流露笑意对诸葛亮言道:

    「孔明,纵使孤有匡济天下之心,但若是没有孔明的经世之才襄助,孤亦无法取得如今这番功业。」

    在笑完之后,刘备看着眼前劳作的百姓,他好像回想起他的小时候。

    他对着诸葛亮继续言道:「孤自幼早孤,那时涿郡时常有异族掳掠,母亲不敢带孤外出劳作。

    因此孤从小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十分艰苦。」

    「那时候,孤就想着,要是有田地可以耕作自给自足,那孤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世事变迁,孤应国家相召,从军为国家效力,及至今日。」

    「当年的一懵懂孩童,成为了今日的汉中王。」

    说到此,刘备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可置信的语气。

    哪怕是在说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也没想到自己今日会取得这样的成就。

    在天下三大诸侯中,唯有刘备才算得上少时穷苦之辈。

    曹操虽出身阉竖家庭,但曹家在曹腾开始便是巨富之家,从小衣食不愁。

    孙权虽年幼丧父,但他有个好兄长孙策,在孙策的照顾下,他从小亦没吃过什么苦。

    或者说在当初割据天下的十八路诸侯中,谁的出身会比刘备更穷苦呢?

    「但孤虽然如今贵为汉中王,孩童时的梦想却依旧没有忘。」

    「当年之刘备,犹如今日之眼前百姓,所求者不过薄田几亩而已。」

    「有此,心足安定。民心安定,天下就安定了。」

    「只不过让孤不明白的是,如此浅显的道理,为何有些人就不懂呢?」

    说到此的时候,刘备的笑意已经消失不见,他的脸上已经挂上冷意。

    「当初季玉治益州,妄施德政,以小恩小惠拉拢人心,用美好高位尊宠臣下,导致益州诸豪族纷纷僭越法度,积重难返。

    「孤自入主益州以来,训章明法、劝善黜恶、儒法并用,多次宣明己心,想的便是益州士族豪族能与孤一起同舟共济,共同兴复汉室。」

    「但人心难测,无论孤如何作

    为,依然还是有些国之蛀虫,仰仗名望,做出残民自肥之事。」

    「荆益两州虽广,但国力却远远不如中原、河北二地。」

    「在此情况下,若是再有人损公肥私,耗费国力为己用,那孤是无法与曹操匹敌的。」

    「孔明,你说这些人,该不该杀呢?」

    说到最后,刘备看向诸葛亮。

    面对着刘备的询问,诸葛亮给出了他明确的态度。

    「乱法害民,自然当杀。」

    诸葛亮并不是酷吏,他一向反对擅杀,乱杀,但如果对方真的触犯法律,诸葛亮亦不是心软之辈。

    见诸葛亮这么说之后,刘备从怀中取出一份奏表,交到诸葛亮手中察看。

    诸葛亮在取过刘备手中的奏表后,细细看了起来,而后他的脸上显露了沉重之色。

    诸葛亮在看完后,眉头紧蹙,他对着刘备言道:「不曾料到,周仲直清名之辈,竟然会放纵族人如此行恶。」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感慨后,轻笑了一声。

    「以往周氏子弟多有违法乱纪之举,那时孤只以为周群有管教不严之过,但如今看来,并非如此。」

    「这封奏报乃是益德之前呈报于孤的,孤在得到此奏报后,曾派御史到当地去探查过。」

    「去年,孤命益德暂不回阆中,而转向汉兴郡驻守,为的便是让周群以为有机可乘。」

    「果然在益德不在阆中之后,周群所为愈发过分,近乎猖狂。」

    「如今其种种所为,孤已经无法忍受。」

    刘备说完这句话后,有侍卫来报,说是周群已经被糜旸带到,现正在大帐之中。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备转眼看向诸葛亮,对他说道:「走吧,将一些蛀虫清除,孤才好入城。」

    说完后刘备便带着诸葛亮回到了大帐之中。

    当刘备回到大帐之中后,他便看到了站在帐中,身上不停散发酒味的周群。

    而大帐中的群臣在看到刘备回来后,纷纷对着刘备行礼。

    在诸臣的行礼之下,刘备越过周群来到大帐中的主座之上。

    在刘备来到王座上坐好后,他伸手虚扶,让大帐中的群臣纷纷起身。

    在诸臣及周群起身之后,刘备将目光注视在周群之上:「仲直,听闻你今日染病在身,怎的还饮酒?」

    周群方才在府中喝了不少酒,他身上的酒味在密闭的大帐之中,谁都能清晰的闻到。

    刘备此言一出,大帐内便窸窸窣窣响起了议论声。

    今日是刘备王驾归来之日,按礼制,他们身为汉中王的臣子,都应该出城迎接。

    而周群之前曾向诸葛亮禀明他今日染病,不能前来迎接。

    这件事,因为周群的声望,所以不少臣子是知道的。

    可没想到的,染病不能外出的周群,却能在府中饮酒。

    到了这一步,任谁都知道,周群今日假意托病故意不来迎接刘备。

    刘备似在询问周群,但其实是在直接拆穿周群的真面目。

    面对着刘备的询问,周群默然不语,只是对着刘备俯拜。

    不辩解,不承认。

    刘备自入主益州以来,虽颁布《蜀科》以严法治理益州,但他宽仁下士,对益州士族一向很礼敬。

    他大量擢用原刘章部下文武官员,用人不疑,让他们人尽其能。

    所以按照刘备以往的作风,他是不会贸然派人带兵闯进府邸捉拿他的。

    而刘备会有此举,断然不会是因为他今日没来迎接他。

    所以周群想来,刘备是出于其他的

    原因,才会有此举。

    在不知道原因之前,周群觉得自己最好便是保持沉默。

    反正就算被刘备知道了他今日是假意称病不来迎接他,以刘备的仁义,他也不会对他太重处罚的。

    看着面对自己询问默然不语的周群,刘备脸上并未浮现愠怒之色。

    而大帐中的众臣也不理解,为何刘备会突然让糜旸领兵将周群带来城外。

    所以帐内的诸位臣子,也都没有出言斥责周群。

    刘备取出方才给诸葛亮看的那封奏报,他命身旁的侍者将这封奏报送到周群手中。

    当侍者手中拿着奏表来到周群身后,周群起身看向刘备,他见刘备示意他展开看看。

    在刘备的示意之下,周群展开了奏报。

    周群在刚看到上面的内容之后,他脸上就浮现了惊惧之色。

    张飞给刘备的奏报中记载的不是旁事,正是周群家族在阆中一地的不法之事。

    而在周群脸上浮现惊惧之色后,刘备又取出一封奏报。

    这封奏报乃是御史上书给刘备的。

    在周群看完张飞的那封奏报之后,刘备命侍者再将这封,御史通过调查得出的奏报递给周群。

    周群在看完这封奏报之后,他脸上的惊惧之情愈发浓厚,他的脸上甚至已经出现了冷汗。

    相比于张飞的那封奏报以猜测为主,御史经过调查的这封奏报,里面记载阆中周氏的罪行更加详尽,并且每条都有证据在列。

    这一点是因为张飞不在阆中后,那些周氏族人愈加无法无天,做事已经肆无忌惮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派去的御史,根本没费太多力气,便能得到阆中周氏的许多罪证。

    周群看完奏报后的表现,都落在刘备的眼中。

    「当年孝武皇帝设立州刺史,令州刺史奉诏六条察州。」

    「卿之家族在阆中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百姓多苦。」

    「后又勾结当地官员,以权谋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女干。」

    「单单阆中一县,就有上千家百姓,因卿之族人所为,而家破人亡,卖田卖儿。」

    「孤在颁布《蜀科》之日起,就严令蜀中各位大臣,莫要因为一己私利,而抢夺百姓田产。」

    「去年,孤征召益州民众支援荆州,而卿却蓄养数千宾客,并且授意族人与宾客逃避劳役。」

    「这桩桩件件,皆有证据在录,卿可还有话说?」

    刘备的一句句话语落在周群耳中,听得周群浑身发抖。

    而一旁的糜旸,这才知道了为何刘备今日会命其捉拿周群。

    原来是周群放纵族人在乡里为不法事。

    豪强两个字,是两汉政治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话题。

    两汉以来,无论哪个皇帝对豪强都是怀抱警惕与防备心理的。

    打击不法豪强,更是被当做两汉以来政治正确的一件事。

    翻开前四史就可以知道,两汉许多名臣都是靠着打击不法豪强而名声大躁,逐渐位列三公。

    当年诸葛亮制定《蜀科》之时,更是将打击地方不法豪强,扶植贫农恢复生产,当做头件大事。

    糜旸没想到的是,在有着《蜀科》的震慑下,周群的家族还敢顶风作桉,真的是够胆大包天。

    面对刘备的质问,周群哑口无言。

    铁证在此,他能怎么辩解。

    周群知道自己在被当众宣示罪行之下,已经是死罪难逃了。

    这时他强制压下内心的恐惧,看向刘备言道:「大王是因为这不法事而惩治于我,还是当初南和

    那个谶语呢?」

    当刘备听到周群的这句话时,他眼睛眯了起来。

    周群口中所言的「南和」,指的乃是张裕。

    张裕蜀郡人,乃是益州着名图谶学家。

    张裕年少时与阆中周群都很有名望,张裕擅长以天象变化附会人事,预言吉凶,而且天赋和才识都超过周群。

    当年张裕的名声远在现今的周群之上。

    但建安二十三年时,张裕却因为一件事而身死。

    当初刘备发动汉中之战时,张裕与周群都谏言认为不要争夺汉中。

    「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

    「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这分别是当时周群与张裕的谏言。

    周群与张裕当时都是益州的大名士,他们在大战之前做出这个论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刘备大军的军心。

    后来为了稳定军心,支援刘备攻打汉中,诸葛亮特地以此事询问蜀中另一位名士杨洪。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在得到杨洪的支持之下,益州的军心民心才渐渐稳定,从而支援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

    后来刘备并没有因为此事,治罪周群与张裕二人。

    但岂不料张裕竟然在汉中大战后,又跟人说:「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的言语。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才将张裕下狱诛杀。

    自诛杀张裕之后,周群老实了很多,没想到他今日竟然旧事重提。

    周群今日之所以会提起这件事,并不是为了张裕鸣不平,他为的是扰乱视听。

    他知道当刘备当众宣读他的罪行之后,已经对其起了杀心。

    既然如此,他唯有旧事重提,扰乱在场大臣的视听,避重就轻,让大臣以为今日刘备治罪他,是因为「嫉贤妒能」。

    唯有这样,凭借着他在蜀中的名声,或许还有大臣会出来为他求情。

    果然,在周群刻意的扰乱视听之下,大帐中有些益州籍大臣,开始出来纷纷为周群求情。

    看到这一幕,刘备不怒反笑。

    周群的心思,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但他会在意吗?

    「来人。」

    在刘备的呼唤之下,瞬间从大帐之外冲进来百位甲士。

    在上百位甲士冲进来之后,刘备手指帐中的周群言道:「带回成都,打入死牢。」

    刘备的这个命令让周群面若死灰,跌坐在地。

    刘备真的不忌惮他的名声吗?

    随后刘备命尚书邓芝,朗读起一份名单起来。

    那名单上的名字有数十个之多,大多都是益州系臣子,荆州或者东州系的臣子也有。

    邓芝所念的这份名单上的的名字,都是与周群一样指使家人违法乱纪之徒。

    周群以为刘备会顾忌他的名声,但周群没想到的是,刘备今日想惩治的根本就不只他一人,他要做的是清洗。

    之所以会先拿周群开刀,无非就是他在益州名声最盛,更能震慑人心而已。

    在邓芝念名字之前,那数十位大臣看着周群,本来还在冷眼旁观,暗自庆幸。

    但他们在邓芝念完名字后,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他们立马来到帐中下跪向刘备求饶。

    面对他们的求饶,刘备只冷冷地说了句,「尔等残害百姓之时,可曾想过今日?」

    说完这句话后,刘备手指这跪地的数十位大臣,口中发出王令道:「全部带走,押回成都受审!」

    在刘备王令发出之后,上百位如狼似虎的甲士,马上就上前拖着这往日中一个个高不可攀的大臣,往着帐外而去。

    在甲士的拖拽之下,那数十位大臣的求饶声瞬间响彻在大帐之中。

    这时的他们,哪还有往日中高高在上的仪态。

    刘备的这个举动,顿时让帐中的群臣震惊不已。

    以往,刘备哪怕治罪大臣,但不会做大范围的治罪之举。

    但随之帐中的群臣很快就反应过来,在许多年前,刘备亦大范围治罪过。

    那是刘备刚入主益州的时候,为了惩治蜀郡内的不法豪强,那段时间,众多人头落地,那段时间,蜀中一日数十惊。

    可就在那之后,益州的国力迅速恢复,粮食收入急剧增加,为后来的汉中之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性忘记了那场大狱,又开始行不法事起来。

    看着帐中群臣震惊的神色,刘备说出了他当初刚入主益州时说的话:

    「不法则罪!」

    当刘备的这句话传遍大帐中之时,群臣尽皆骇然。

    也许他们都忘记了这句话,但是刘备一直记得。

    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提醒着群臣不要忘记。

    耳边听着刘备的那句话,糜旸的脸上流露出了笑容。

    刘备也许超脱不出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性,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也许他今日所作的一切,有着许多的政治考量。

    但无论如何,出身贫苦的他,相比于当世的曹操与孙权,的确是最有可能给百姓带来安定的那人。

    因为唯有出身贫苦的主君,才会真正认识到百姓的重要性。

    昭:威仪恭明曰昭;智能察微曰昭;

    烈:有功安民曰烈;宏济生民曰烈;

    刘备无愧他的昭烈之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