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武将出现了断层!
一想到国库空虚的情况。
秦政琢磨着。
要不要将朝中那些贪官都给抄了,国库岂不是能入账几千万两银子。
也不用为缺钱而发愁了。
不过。
这种想法也仅仅只是秦政想想而已。
今天杀了蔡文,徐峰这些大臣。
已经让朝中大臣人心浮动了。
暴君,昏君的形象恐怕已经在这些大臣心中形成。
再来大规模杀一波,这朝廷怕就要分崩离析。
等纪纲和典云的汇报完事情后。
秦政吩咐两人:
“你们两人从这些藏银里各取一千两银子出来,就当是朕赏给你们的辛苦费,该怎么分配你们自己下去做主,但朕警告你俩,不要中饱私囊,否则朕会让你俩好看。”
纪纲和典云一听,顿时神色大喜。
今天派出去抄家的人可不少。
这千把两银子分下去,一个人其实并没多少。
但这可是皇帝赏赐的啊。
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是莫大的荣誉。
纪纲和典云连忙躬身道谢:
“谢陛下隆恩,请陛下放心,臣定不敢中饱私囊,定会按照陛下的旨意行事。”
相比起几百万两银子来说。
两千两银子不过是毛毛雨。
“朕还是那句话,你们尽心尽责为朕办事,朕不会吝啬对你们的赏赐,但要是你们阳奉阴违,或者背着朕耍什么心眼,朕的手段想必你们也清楚,绝对不会轻饶了你们。”
纪纲和典云二人心下一凝,连忙表态:
“臣定会尽心尽责为陛下办事,不敢对陛下有二心。”
听完二人的禀报。
秦政又交代了二人一些事情后。
纪纲和典云喜滋滋的离开了。
半个时辰后。
朝廷各部的奏折悉数送达。
奏折不少,秦政不可能每一份都看。
他首先查看的是三品以上官员或者是加急奏折。
拿起一份奏折。
这是户部左侍郎桑锆给秦政的奏折。
他在奏折说国库目前的存银不过三百万两,只能维持三个月所有。
但因大乾各州天灾人祸不断,加之边关并不太平,开销日益增多。
如果再不想办法增加国库收入,后果恐极其的严重。
这份奏折的内容很长。
但在秦政眼里,满奏折都是“要钱”二字,这让秦政头都大了:
“本以为抄家得了六百万两银子,腰包能充实起来,结果呢,算上朝廷的三百万两银子,也不过维持大乾日常开销数月之久,这钱可真不经花啊。”
放下手中的奏折。
秦政琢磨着该如何增加国库收入。
大乾目前的税收情况很糟糕。
因为大乾各种世家势大。
他们大肆圈地并隐瞒人口。
导致朝廷的税收日益困难。
而自仁宗朝开始。
大乾的商税也越收越少。
这就导致朝廷的税收来源主要依靠普通的农税。
而最大的征税来源地则是洛阳周边和关中以及汉中一地。
这三个地方算得上是朝廷的基本盘。
如果朝廷不是有这三个地方的税收支撑,能养活一只十余万的大军。
这朝廷,这大乾的皇帝怕早就会被世家给欺负得毫无威严。
“得想个办法增加税收来源才行。”
秦政琢磨起来:
“要不要搞点发明?身为一个现代人,不搞点发明,不推动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那也说不过去对不?”
很快。
秦政脑中大致有了一个增加国库收入的思路。
将户部的奏折看了一遍,秦政揉了揉太阳穴,又拿起兵部的奏折看了起来。
兵部的奏折也不少。
各地官员在奏折上向朝廷陈述,说治下又在闹匪患,又有大批流民汇集,情况危急等等。
反正开口闭口就是问朝廷要钱,说是要整顿地方兵备,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
一份由汉中太守发往兵部的奏折让秦政重视了起来。
“这份奏折是十天前送到兵部的,汉中太守在奏折中汇报,近三千余流寇正在攻打只有三百官兵镇守的上庸县,上庸岌岌可危,请朝廷速速派兵镇压,以免事态扩大,进而威胁汉中郡治的安全。”
在奏折的后面,是兵部尚书汪卫的批文。
他要求汉中太守立即派出郡兵前去支援上庸,以防流寇攻下上庸县并以此为根基而做大,威胁汉中和荆州的安全。
在汪卫的批示后面,则是袁刚的批文。
袁刚的批示很简单。
任命兵部员外郎张干为领兵主将,北军振勇校尉邱晨为副将,领兵一万前往汉中平乱。
袁刚的批复时间是三天前。
奏折也还没有加盖玉玺。
也就是奏折还并没生效,兵还没派出去。
汉中那边是啥情况,也没个后续。
“汪卫和袁刚的批阅内容没问题,问题就出在这领兵主将身上。”
秦政脑中回忆了一下这张干和邱晨的信息。
兵部员外郎张干纯文臣,完全没有领兵经验。
邱晨也并非武将世家出身,他还是袁刚的女婿,妥妥的关系户。
派这两个人去平乱。
多半是去送人头的。
秦政放下手中的奏折,低语道:
“汉中可是朝廷的大后方和赋税来源地,这个地方绝对不能乱起来的,但朝中貌似没合适的人选啊!”
大乾朝自仁宗皇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后。
这几十年里,文官倒是越来越多。
但能打的武将却很稀少了,已经出现了断层。
别看朝廷在洛阳周边养了十多万大军,将领也不少。
但能打的武将却没几根。
像典云和赵韦这些平民出身的将领。
冲锋杀敌没问题,但要作为领兵主将出征,那还欠缺了一些。
大乾能打的武将都集中在边疆。
这些人是不能动的,必须得防止周边异族趁机而动。
秦政心下衡量了一番。
发现就算自己要重新挑选领兵主将,他也找不出合适放心的人。
“这事必须得尽快解决,如若让汉中的贼寇做大,那情况就很麻烦了,但绝不能派张干和邱晨这两个人去平乱,那更不保险。”
一番思索后。
秦政眼神一亮,很快便有了人选。
“赵得柱。”
赵得柱屁颠屁颠地跑了进来:
“陛下,奴婢在。”
秦政大手一挥:
“朕要出宫,去英国公府。”
赵得柱连忙询问:
“陛下,您是微服出巡,还是以天子仪仗出行?”
秦政告诉赵得柱:
“以天子仪仗出行,虎贲卫左中郎将赵韦随朕出行,阵势要弄大一些,朕要让朝中文官和整个洛阳权贵百姓都知道,朕今日去了英国公府。”
赵得柱神色一凝,大致猜到了秦政这么做的目的,连忙点头:
“奴婢这就去安排。”
天子出行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车辇,华盖,旗手,号角,护卫等,流程和规模极其庞大繁琐。
好在这些东西都是时常备着的。
半个时辰后。
秦政坐着由六匹骏马拉着的龙辇,在数千虎贲卫的护卫下,一行数千人浩浩荡荡地出了宫门,径自朝着英国公府而去。
英国公府并不在距离皇宫很近的“上锦街”。
而是在东城的“锦绣街”。
这条街上住的也大多是非富即贵。
英国公一脉作为跟随大乾太祖打江山的开国六公之一。
传承到现在也有一百多近两百年,底蕴雄厚。
国公府也是修得高门阔院,大气磅礴。
此时的国公府内。
已经六十出头的英国公张英正在观看他的两个儿子练习剑术。
只不过他的两个儿子在练剑时心不在焉,兴趣不高。
看着自己两个儿子这般懈怠模样,张英一拍身边的桌子,神色严肃的呵斥道:
“你们身为将门子弟,如若平日不练好剑术,到时怎能上阵杀敌?为国尽忠?”
张英的两个儿子听了这话之后,随手将剑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他的大儿子张贤端起一杯茶咕噜地灌了一口,对着张英道:
“父亲,自从仁宗皇帝以来,出征打仗都是文臣领兵,哪还有武将的容身之处,这剑术练得再精湛那也无用武之地啊。”
他的二儿子张维点头附和:
“大哥说的是,如今朝中权臣当道,陛下不理朝政,咱们就算想尽忠也找不到门路啊。”
尽管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说的都是实话。
但张英还是严肃的说道:
“你等年纪轻轻,一遇挫折便松散懈怠,日后怎成大器?你二人切不可……”
张英话还没说完,张府的管家神色慌张,火急火燎的跑进来大喊道:
“老爷,快,快,陛下来了,陛下马上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