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9章 百姓的生存智慧
第二千零六十九章 百姓的生存智慧
秦昊低头,看着卷宗上的数据。
诸葛云确实是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人才。
虽然他是第一次做报表,数据却异常的清晰。
整个大夏,都是一片欣欣向荣。
粮食产量、流民安置、商税、国库结余,都稳中向好,不断的攀升。
这确实是盛世气象。
唯独有一点。
就是人口增长的速度,却不尽人意,并未跟其他数据一样,有着大幅度提升。
甚至一些州县,还不进反退,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在大夏这样的农业社会,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毕竟,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极其匮乏,到了晚上,一片黑灯瞎火,小两口除了生孩子,也没有别的事干。
秦昊眉头紧皱,拿起朱笔将人口的数字描红,开口道:“诸葛云!”
“这些数据,确定无误吗?”
诸葛云心头一凛,忙道:“禀告皇上,这些数据,都是臣一一核对过的!”
“绝对无误!”
秦昊将朱笔放下,摇了摇头:“那就奇怪了!朕免了百姓赋税,分给他们田地,减少了租金。”
“由于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以及土化肥的推广,粮食的产量提升了不少。”
“老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为什么人口数量,提升的如此缓慢?”
“老百姓为什么就不愿意生孩子?”
诸葛云一怔,低下头,沉默不言。
他明白皇上的担忧!
人口,在农业社会,是评价皇上能力的重要指标!
就算是大臣们吹得天花乱坠,把皇上吹成万世圣君。
人口的数据,就摆在那里。
冰冷而真实!
不过,诸葛云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百姓不愿生孩子。
“臣不知。”诸葛云一脸惭愧。
秦昊深深看了诸葛云一眼,并未责怪他。
说实话。
自己离京的几个月时间,诸葛云能把这些数据弄出来,必定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他身为宰相,当心怀百姓,经常去民间走一走,看一看百姓疾苦。
可是,诸葛云实在太忙了,抽不出时间。
这也情有可原!
毕竟,诸葛云也是人,不是机器!
秦昊也不希望诸葛云太累,导致鞠躬尽瘁,英年早逝。
这时候,卢班忽然开口道:“皇上,关于此事,臣倒是略知一二”
秦昊眉梢一扬,惊喜道:“卢班,你知道百姓们为什么不愿生孩子?”
“朕倒是有些意外。”
“朕还以为,你一天到晚在天工院,捣鼓那些机器”
“去没想到,你居然还有时间,去体察民情?”
卢班道:“禀告皇上,臣确实终日在捣鼓机器。不过,臣却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许多其他工匠。”
“那些工匠,就是百姓啊!”
“臣听他们闲聊时提起过。”
“百姓们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一个字怕!”
诸葛云吃了一惊:“怕?如今大夏四海升平,百姓们安居乐业,有什么好怕的?”
卢班苦笑道:“诸葛大人,您有所不知啊!”
“其实,大夏百姓填饱肚子,过上好日子,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
“前些年,权臣当道,外族入侵,皇上宠溺李贵妃,大兴土木”
“再加上旱灾、洪涝,以及瘟疫”
“大夏可谓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那时候,白莲教、魔宗都是趁势而起,四处蛊惑百姓,造谣生事,说大夏气运已尽,皇上有亡国之相,是亡国之君”
“幸好,皇上及时醒悟,痛定思痛,励精图治,才硬生生逆转乾坤,让大夏起死回生,有了如今的盛世之象。”
“但是,当时大夏将亡的各种乱象,却是深深印入老百姓的脑海里!”
“这偌大的京师,醉生梦死的勋贵们忘了,锦衣玉食的大臣们忘了!”
“老百姓却没有忘!”
“大夏越兴盛,越繁荣,老百姓内心深处就越怕!”
“他们害怕,这繁荣是假象,是一场随时都会醒来的美梦!”
“他们怕大夏是回光返照!”
“怕大夏终究要走向穷途末路!”
“他们最怕的,是皇上出事”
“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太子年幼,谁来接替皇上,扛下这万里江山?”
“到时候,大夏的盛世,必定要戛然而止,一切烟消云散”
“因此,老百姓才会家家户户,供奉着皇上的画像。”
“他们日夜烧香,向上天祈祷,希望皇上能够龙体安康,长命百岁”
“最好,皇上能够万寿无疆,治理大夏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
秦昊哑然失笑,挥了挥手:“千年王八万年龟!朕可不当王八,也不当乌龟!”
诸葛云沉思片刻,道:“卢大人,你所说的话,确实属实。不光是百姓,就连大臣家中,也有不少供奉皇上的画像,期望皇上长寿平安的。”
“可是,百姓们到底在怕什么?”
“我还是没搞明白!”
卢班直言道:“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能怕什么?当然怕的是粮食不够吃!”
“是,今年风调雨顺,确实是一个丰年!”
“可是明年呢?”
“后年呢?”
“大后年呢?”
“眼看着这气温一年比一年冷,天气一年比一年反常。”
“应该就是皇上所说的小冰河时期吧?”
“百姓们穷怕了,饿怕了!”
“他们就算是丰收,也想着把粮食储存起来,应付明年后年的灾年!”
“至于生孩子。”
“多一个孩子,就多一张嘴。”
“老百姓生的起,养不起啊!”
“至于表格上,显示人口负增长的州县,大多数以前容易遭灾的地方。”
“比如河东道,人口增长的极少。”
“老百姓是真的怕了”
卢班的一番话,让秦昊陷入了沉思!
人口为什么会增长缓慢?
这不是秦昊的错,也不是大臣们的错。
而是困扰了大夏几千年的顽疾——粮荒!
丰年节衣缩食,把粮食存下来。
灾年的时候,更是勒紧裤腰带,勉强度日。
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老百姓都过得极其节俭,甚至可以说是寒酸
这正是大夏老百姓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