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抗战之崛起 > 阎老西的反应

阎老西的反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山西吉县的克难坡

    原本这个地名并不是叫克难坡,而是被称为南村坡,但是因为“南村”与“难存”谐音,所以阎老西比较忌讳“难存”二字,故改名克难城,现在人称“克难坡”。

    从1938年开始,阎老西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建设,如今的克难坡已经颇具规模,是一个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巅小城,这里便成为二战区司令部、sx省政府的驻地,人称“小太原”,是如今sx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上午,刚起床洗漱完毕的阎老西正坐在窑洞里喝茶,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过了一会看到孙楚到来,他放下了茶杯,眯着眼睛笑了起来:“哦……是萃崖来了,有甚么喜事让你这么高兴啊?”

    “有属下来报,最近有大量药品出售,消息也已经得到证实,为359团团长李振华家出售。”孙楚说道。

    “甚么?”阎老西的手一抖,桌上的茶杯被他扫倒在地,茶水也泼了一地。“李振华?”阎老西冷静下来想了一下,“这个名字我似乎在哪听说过。”“他的名字您或许不知道,不过他们李家可是山西有名的家族,他的父亲李大富李老爷子您应该知道吧?”

    “哦……我想起来了。”

    阎老西一拍大腿,“原来是他啊,这下我想起来了,原来他居然是李大富的儿子,难怪……难怪啊。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弄来这么多药品,是否可以持续,派个人去谈谈。”“是。”

    359团驻地。“对了福伯,这些天我们的药卖得怎么样?”“卖得非常好,这些天在附近几个县都卖疯了……”

    一提到生意,福伯立刻就来了精神,正当他还想再说话的时候,外头传来一阵急促而细碎的脚步声,大宝快步走了进来。

    “少爷……外头来了一大群当兵的,说是奉了二战区司令阎长官的命令来找少爷呢?”“奉了阎长官的命令找我?”李振华便是一怔,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长,不是他妄自菲薄,别说像阎锡山这样手握十数万大军的国军一级上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了,恐怕随便一个师长都不会把他放在眼里。不过他很快便回过味来了,阎老西虽然不知道他是哪根葱,但他认识盘尼西林啊。想明白了这点,他看了看脸上露出惊慌之色的福伯,说道:“放心,不是来找咱们麻烦的。阎长官恐怕是看上咱们的东西了。”“看上咱们的东西?”李振华把手一摆:“不说这些了,紫莹把我的军装拿来,我得出去会会咱们的客人!”当李振华来到客厅时,看到门口站着四名身穿晋绥军军服,手持晋造汤姆逊冲疯枪的卫兵,在客厅一名身穿蓝灰色军服的军人正背对着他,欣赏一幅挂在墙上的山水画,听到他脚步声后转过了身子。

    等到来人转过身子后,李振华立刻看到了对方领章上那两颗金光闪闪的三角星,来的人居然是一名中将,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看到来人,李振华赶紧上前啪的敬了个礼,大声道:“359团团长高洪明见过长官!”

    中将回了个军礼,仔细的端详了他一会一会后微笑道:“你就是李振华?果然是一表人才,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是第二战区第六集团军副司令孙楚,奉阎长官之命而来,是有点事想要和你商议。”

    “谢长官夸奖。”李振华表现得很谦虚。

    “诶……你不要谦虚。”孙楚显得和和蔼,“李团长,你我都是军人,你又是阎长官的老乡,说是他的子弟兵也不为过,那我就开门见山的跟你说了。”“鬼才是阎老西的子弟兵”李振华心里腹诽着,脸上却一副严肃的表情:“长官有话请讲。”

    孙楚道:“那我就直说了,阎长官认为,随着国土沦丧,抗战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前线战士浴血奋战受伤后缺苦于无药可治,听闻你手里有渠道,所以才来找你定购。”“这个可以商量。”半个小时后,看着两名晋绥军士兵将最后一箱磺胺粉搬上卡车后扬长而去,李振华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今后又有一条稳定的财源了。

    福伯从后面走了过来惊叹道,“振华,长官部真的采购了咱们的药品吗?”

    “当然!”

    “那岂不是说咱们今后每个月至少有十万大洋入账?”

    “这才哪到哪啊。”高洪明在秦秀莲挺翘的琼鼻上轻轻刮了一下,“阎长官是什么人,不把咱们手里弄到的盘尼西林价格翻上两倍卖出去他就不是阎老西了。”

    “你呀!”

    福伯笑道,“阎老西这个绰号也是你能叫的,要是让阎长官听到的话,小心他给你小鞋穿。”

    李振华哈哈一笑:“放心好了,只要有钱赚,阎长官就是咱们最坚强的后盾。”

    “这倒是。”李振华对此表示赞同。

    俩人一边说话一边往里边走,似乎丝毫不担心拿到货后的孙楚、阎锡山会不会赖账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商人还是很有风骨的,还不像后世那样堕落。

    在后世,国家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西方资本的涌入,西方的契约思想也传了进来。无数公知、带路党、美分党开始吹嘘西方的契约精神是多么的公正先进,西方人是多么的讲信用,华夏的传统思想是多么的落后腐朽。

    在这种思想下,华夏的商业氛围变得极为糟糕,诚信变成了贬义词,有奶便是娘,各种坑蒙拐骗大行其道,羞耻感这种东西早已被国人抛到了九霄云外。

    殊不知,华夏思想和西方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西方信奉契约,讲究的是只要签订了白纸黑字的契约,就一定要遵守,否则就会被法律严惩。

    而以华夏代表的东方则不同,华夏更讲究的是信义。

    不得不承认,华夏自古就有无商不奸的说法,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排在最末。

    但这只是一方面,商人重视利润,为了利润他们会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手段尽出,所以自古以来商人的名声都很差,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朝廷都对商人进行打压的原因。

    但同时他们也是一个重视承诺的群体,对于旧社会以前的商人来说,信义就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根本。一旦失去了诚信,那么他就失去了他的信誉,一个没有了信誉的商人是没有人愿意跟他做生意的。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商人来说,他们宁愿破产也不愿意背上一个失信的骂名。

    因为破了产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可一旦失信的名声传出去,就再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做生意了。

    当然了,事无绝对,无论什么时代,不讲信用坑蒙拐骗的商人都有,但绝对不包括像阎老西、孙楚这样的人。

    到了他们这样的身份地位,讲究的是一口唾沫一颗钉,说出去的话就一定会兑现,像那种拿了人家的货不给钱这种事打死他们也做不出来。

    钱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李振华就要考虑359团扩编的问题了。

    早在几天前,李振华就让吴成和赵虎着手开始了扩编,他的打算是将三个营阔编为九个,人数从三千多人直接扩编到六千五百人,只是这些天事情太多,一直没有时间到小曹村检查,今天他打算去小曹村看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