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苏州人家
那孩子此时也看到门缝中的那个人影。
他呜哇哇一声,挣脱了汉子的怀抱。
扑向隔壁的房门,这时候房门被砰的一声关掉:“你走开,谁是你娘,走开,”
门外,孩子在拍着房门:“娘,你不要我了吗,我是狗儿啊,娘。”
朱标也看不下去了
“差不多行了,都到这个份子上了你们两口子演什么演。”
“快点哄你儿子去吧。”
他刚说完,隔壁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一名皮肤白皙,身材较胖的女人紧紧将自己儿子搂入怀中。
朱标把他们叫了过来,摸了摸孩子的头。
审视了房间一圈,发现这和隔壁是一个房间。
只不过中间建了一个木板。
如果房间那边行苟且之事,这边听的清清楚楚。
不光如此,因为床是挨着中间的木板的,这边的床与那边的紧紧把木板夹住。
如果那边用力过大,这边也不太好受。
而此时躲在小床上的少女把床帘拉开了,她着白嫩的小脚踩在地上,将碗放在中间的八仙桌上。
“爹,我吃饱了。”
“吃饱放那吧,门都锁不好,除了吃还能干点什么。”
少女似乎习以为常,又跑回了床上,压根不听老爹埋怨。
那汉子叹了口气,对着朱标表达歉意:“贵客啊,真不是我们有意要骗你。”
“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您可千万别说出去啊,要不这次让您白搞一次。”
“这样可行不可行啊。”
“梅子快给贵客更衣啊,还抱着狗儿干什么,笨。”
那长相还有些姿色的妇人,连忙放下孩子。
“少爷,您这边来吧,老身虽老,尚能排您一时之火。”
朱标连忙摇摇头:“算了算了,我本来也不是来吃鸡的。”
听到这话,夫妇二人脸色难掩的失望。
她们最害怕朱标大发雷霆,将楼下的老鸨子骂一顿。
那这最后的栖息地也就没了。
一家人又要四分五散,想到这里妇人以袖擦面:“少爷,可是嫌我老,虽然我今年二十有八,可绝对不会让少爷失望的。”
才二十八?
这个年纪在后世很多人还没结婚呢。
而在此时居然变成了没人要的老妇女。
朱标摇摇头:“放心我不会告你们,只是有一个疑问。”
“听你们说话方式非普通人家,怎么沦落到为妓的下场。”
“而你一个六尺男儿,不去挣钱养家,却看妻子俯首他人身下,你怎么忍得下去?”
面对朱标一连串的发问。
那汉子“哎”的一声:“客人有所不知。”
“我和家妻本是平江人士,在城里有两家染坊,不说生意如何,至少还过的去。”
原来是苏州人士。
朱标接着发问:“然后呢?”
“然后就是陛下举兵攻下了平江,整座城连吃饭的地方都没了,更别说染坊了。”
“看你还年轻,你不知道那段时间啊,我带着家人是东躲西藏,没法说。”
朱标此时坐在长板凳上:“所以你们就流落到这里了。”
此时小男孩说了:“不是,爹爹靠卖铺面,又挣到好些银子,还开了好多店铺呢。”
此时汉子呵呵笑然:“孩子瞎胡说的,也就五六家店铺,都是卖一些没人要的废瓷碗,筷子,等等。”
“加上那几年这些生活用品奇缺,很多初来平江的百姓都需要碗吃饭嘛,所以就小赚了一笔,不值一提呵呵。”
朱标看着他,外面虽然憨厚,倒是个聪明人于是便询问道:“叫什么名字。”
“我叫沈丘,平江长大的,从小跟着长辈做生意,因为表面憨厚,可骗了不少人里。”
“呵呵,后来就不行了。”
“皇上不仅严禁商人穿丝绸,还额外收取了三倍的税收,这还只是朝廷的。”
“当地政府小吏,以卫生税,人头税,运输税,冰敬,碳敬,商税,甚至县老爷吃个饭,我们都要孝敬。”
“短短半年,家底就空了,而且住的房子还被强行征收。”
“眼看着平江呆不下去了,就想着投奔京城的亲戚。”
“没想到却找到了一个空宅子,家回不去,本想着去做个生意,却因为操着一口平江话,被四处针对。”
“想去码头做个力夫,一听说我是平江的,呵呵,没法说啊。”
地域歧视。
朱标知道现在苏州和南京正是地域歧视最严重的地方。
如果张世诚胜利了,那南京绝对没好日子过。
当年打苏州时,朱元璋可谓是费尽心思,吃尽苦头。
苏州百姓举城向着张世诚,因此啃下这个硬骨头后,明军这边也是实力大伤。
朱元璋本来就痛恨商人,再加上苏州这么一闹。
那些生活在苏州的商人过的日子可想而知。
不整死他们就算幸运了。
朱标想到这里,他并不认为朱元璋做错了。
毕竟不站在他的角度来看,是体会不到他的心情的。
虽然他也知道这是不合理的。
但是以往那些痛苦的回忆,怎么可能轻易忘记。
没有把苏州屠杀干净就不错了。
相对比满清入关后的,汾州之屠,信丰之屠,庚寅之劫广州大屠杀。
泾县之屠,南昌之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南雄之屠,畿南之屠,金华之屠。
触目惊心,造成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明末清初的人口下降厉害,这段期间大概有将近一千万人死于屠杀和战乱。
鲁迅曾经讲过:清军入关屠尽明朝汉人的骨气廉耻。
太祖朱元璋的行为,已经非常仁慈了。
朱标这时候起身拍了拍袖子:“花云。”
“在。”
“身上还有多少银子。”
“回少爷还有七八两。”
“拿出来都给他们吧。”
花云此时看了一眼,这一家子,他想都没想就把所有的碎银子都拿了出来。
一大把碎银子加宝钞和铜板撒在桌子上。
沈丘见状:“这,这怎么使得。”
“这也太多了。”
平常接个客也就二三十个铜板,还要分给老鸨子一半,一两银子够全家花几个月了。
这如今直接拿出来这么多。
他们一家人显然愣住了,这笔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