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论战,舆论反转!】
北平,西城区,家中。
张文元焚香沐浴完毕,吃着刚买的水果。198章买dvd的人
正悠哉悠哉拿着键盘和网友们骂街~
这个说法不太好听。
在张文元自己看来,这是在参加战争,一场具有正义性的保卫战,和战友们保护真理。
他的战斗精神很强烈,立场也很坚定!
要说这场战争,自然要从源头谈起。
三年多以前,1999年,也就是李一白穿越的时间段。
央妈正式宣布,会投入大量资金制作第一部内地武侠剧,也就是《笑傲江湖》。
自从宣布这个消息起,还没见到任何成果。
网络上就不知道从哪里掀起了一片奇特的风:疯狂唱衰。
这片唱衰声自然是有源头的,主要分成几方在带节奏。
主流文艺界:
包括京圈的那些大爷。
他们对于央妈拍“四大俗”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在堕落,降低了郭嘉格调,很是“痛心疾首”。
反权威的普通观众,恨郭群体:
由于某些不可说的年代和历史原因。
其实国内有一群人非常不信任官方,甚至抵制。
只要是央妈拍摄出品的,看都不看,那都是垃圾。
港剧迷:
他们的人数最多,默认港台文化高于内地文化。
认为香江的武侠才叫武侠,有武侠味,内地敢拍那就是大逆不道。
原世界,这几方人马你呼我喊,声势越来越大。
最后在《笑傲》播出时汇流,达到巅峰。
因为改编,又加入了原著粉大骂特骂。
所以就形成了新世纪奇景,一场全民参与的大“批斗”。
老百姓不骂两句央《笑》,你都不好和人聊天~
批评实在太过剧烈,于是引来反噬。
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香江武侠,内地武侠的论战就此开始。
这场论战的持续时间很长。
从2000年持续到2008年左右。
初期的情况当然很糟糕,内地武侠的支持者都是吃亏的,几乎处于人人喊打的近况。
好在保央派出了一位大佬,叫杨不及。
这人堪称李一白的福星。
他曾经凭借一己之力与众多“经典粉”周旋,写了很多即便是现在看来
都非常吊爆的文章。
这些文章是各种具体内容分析和对比。
为《笑傲》赢得了不少口碑,也为这版的支持者赢回不少颜面。
现在的时间正逢新版内地武侠《射雕》上映。
这场论战自然是又开始了!
张文元并没有参与最初的论战。
《笑傲》上映时他觉得骂声不正常,但工作太忙,又找不到自己的群体,只能默默地购买碟片表示支持。
新《射雕》一出,他为之一振,立刻购买了全套典藏dvd。
通过全片和典藏包里的花絮,心得。
张文元感受到了李一白和全体工作人员为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片子就是好嘛~
他心绪起伏,立刻上网寻找同好。
别说,还真有人。
除了“杨不及”,又增加了一位“杜车别”,这两位都是高人。
2003年这个阶段,论战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杨不及经过摸索,终于发现了自己在鸡同鸭讲。
反对者根本不看分析就是一同乱骂。
于是他转换思路,拿起做研究的态度分析起了这类群体。
内容也由原先的版本之争,慢慢深入到大环境舆论冷暴力一类的事情。
年初发表长篇文章《2003骂相报告》。
这片文章洋洋洒洒几万字,水准非常之高。
涉及几个方面。
《南芳周末》,《三连生活周刊》,《新闻邹刊》这些后世著名的公知媒体借着《射雕》之题发挥,大谈“言论自由”
老一辈的文艺评论家,杂文作家,社会学家,各种学者和教授借机表达对于全墉流行文化的不满
港台文化优势对于内地观众的洗脑
普通网民因为可以不负责任地谩骂而彻底上瘾
可以说追根溯源,把一群人的底裤都给扒干净了。
文章一出,反响强烈!
张文元也是如此,立刻有了豁然开朗,全身通透之感
之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都可以完全明了。
于是抛下中立身份,立刻加入战斗。
不过这次他的心态大大不同。
可以看穿别人的感觉是很好的,简直乐在其中,比夏天吃西瓜还爽。
刚回复完一个帖子。
他就看到有网友贴出了《华西都市报》
上东瀛观众对于新版《射雕》的赞赏。
作为一名攻城狮,他的打字速度自然不凡。
于是立刻在天涯的“影视杂评”板块发帖。
“转载一些新版《射雕英雄传》的东瀛粉丝二次创作和评价。“
发完帖子,他立刻不断刷新,等待别人的回复。
这个板块非常火热,随时都有人。
没过十几秒就有了好几个回复。
前几天如果发类似的贴,那肯定是骂多于夸。
但这次的情况好得多。
下面不乏一些赞赏之语。
“蒸的煮的?小曰本真这么喜欢?”
“是真的~平心而论,把83版和04版拿去曰本或韩国放,83版肯定是挨骂的对象~”
“有唔搞错啊!”这哥们还发出了粤语~
“搞不清楚现在国人是恋旧还是保守,全世界都在为中国的发展而吃惊,国人却总觉的一切都一年不如一年。”
“本来就挺好的,确实比83强太多了。”
“《射雕》居然要靠日本人来证明其价值,也真够可悲的~
自己家的好东西被说得一钱不值,20年前的破玩意儿,就要翻出来当个宝贝一样的。”
当然,老版支持者是从来不会少的。
“为什么不引进经典的83射雕?伟大的83射雕足够日剧追赶20年了!”
“小曰本懂个屁的欣赏,懂个屁的武侠,烂剧就是烂剧,洗什么洗?”
“大胡子配没素质的东瀛人,正是一对”
昨天《华西都市报》的报道真的很关键。
大大满足了普通人的民族自豪感。
被满足的观众马上出来为新版鸣不平,新版立刻多了不少支持者。
“现在回头一看,好像确实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
“83版也就是在83年还看的下去现在看是垃圾!”
“经td典,人类看到的第一坨狗屎也是经典。”
“人家新版《射雕》能吸引曰本游客过来带动中国gd,你83版能吗?”
“”
双拳难敌四手。
失去了群众支持,老版支持者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射雕》的收视率再度上升。
舆论和评价就此迎来巨大转折!
这些东西,李一白自然是能猜到的,却没有太多功夫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