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本地
沿着宫廷市井、诗画舞乐、官令民俗的脉络,伴随着一件件或完好、或残破的文物,走过历朝历代的变迁,把碎片化的印记串起来。
等陈夏几人怅然又满足地走出展厅,转过拐角,就发觉透进博物馆玻璃幕墙的阳光,已经恢复了春季应有的温柔和煦。
展厅出口对面的墙上,电子钟的数字已经离五点差不了几分。钟下的沙发上,朋友们停止低声闲聊,起身走了过来。
陈夏歉然地笑笑,“不好意思,看展的时候太过入神,让你们久等了。”
江回和秋缘一起摇手,异口同声:“没有,我们也刚出来一会。”
两人的行动太过一致,显得默契十足。朋友们善意地逗弄他们,说了几句玩笑话,觉得博物馆里放不开,就往门外走去。
前往停车场的路上,陈夏从云芊话里得知,于毅、辛蕊安排好剧组人员和器材的事,大家看展的时候,也已经到了西都。
到了停车场,却还没有目的地,朋友们开始商量晚餐要去哪吃。
因为下午有安排,中午时间比较紧张,吃得简单,聊得也不够尽兴。晚餐不必将就,大家想找个有特色的店,是否高档倒在其次。
陈夏打开手机里莉莉做的攻略,介绍了几家店,供朋友们选择,趁着他们纠结的时间,又打了个电话给于毅,询问夫妻俩的意见。
综合大家的意见,最终选择了一家距离不远、附近方便停车的本地菜馆。怕没有空位,陈夏电话过去,约了一个比较大的包厢。
长云历史悠久、面积广袤、人口众多,发展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兼为古都和西部名城的这里,当然也不会例外。
最正宗的本地菜,在形成阶段一定有当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原因,到了交通便利、人口充分流动的现代,根基就渐渐动摇了。
曾有地方政府为了塑造品牌,出台过强制性的公文,要限定当地名菜的烹饪标准,却在国民的嘲讽声中,沦为一张废纸。
吸取这种教训,全国各个旅游城市都放任厨师们对菜肴的口味做适当调整,来迎合各地游客,毕竟百姓的实利远比虚名重要。
这里还是嬴川时,为了满足达官贵人尝鲜猎奇的需要,西都菜兼收并蓄、屡有创新,甚至会用到外国食材,本是什么口味都有的。
但自从失去了原有地位,曾经辉煌的西都渐渐失去了流入的活力,本地菜也和其他菜系一样,走上了固步自封、强化极端的路。
后来,西都开始发展旅游业,外地客人们吃不惯本地菜,旧有的习惯再也走不下去了,酒店、饭馆们才被迫做出改变。
今天,经过多轮自我改造,即使辛蕊这位必须小心翼翼、注意忌口的孕妇,本地菜馆的绝大部分菜肴也是能放心品尝的。
菜馆离得近一些,从博物馆来的车先到,陈夏、云芊、顾祎都不适合留在门口,先进去找包厢,柴巍和章瑶主动等着接人。
大家在包厢里分两桌坐好,和服务员确认了菜单,于毅就扶着辛蕊进来了。
陈夏、方菲、秋缘上前,依次和辛蕊轻轻拥抱一下,就以“孕妇优先”的理由,把她请到上座,旁边是“年龄最大”的于毅。
辛蕊刚一坐下,对面的陈夏就好奇地提问:“蕊蕊,我看你面色红润、神情放松,肚子里的宝宝还好吧?”
辛蕊先是瞪了于毅一眼,然后有些尴尬地回复:“我自己吃得香、睡得香,没有什么不适,检查也还好,都是于毅大惊小怪。”
于毅连连点头,“是是是,夫人你说的极是。前段时间忙着拍戏,你也跟着辛苦,这两天闲了,我想多关心一点。”
这个理由说出来,大家都理解地点头。
辛蕊也笑了笑,看来蛮欣赏于毅的态度,生活中的一点小尴尬,也就揭过去了。
说到电视剧,陈夏看向于毅,“剧组是怎么安排的?什么时候可以开工?我们都想过去看看现场拍摄,算作这次过来的行程之一。”
话音刚落,陈夏放在桌上、刚才参照攻略确认菜单的手机振动起来。准备回答的于毅把话咽了回去,“先接电话吧。”
陈夏看看屏幕上备注的名字,先是惊讶,然后对大家歉意地笑笑,拿起手机,快步走到包厢角落的窗前,接通电话。
通话时间不长,电话两边的声音也不大,一桌人保持礼貌的安静,不便探听他人,也就没有听清其中的只言片语。
陈夏挂断电话,回到座位,“西都电视台的叶川,著名主持人,大家应该都认识吧?刚才给我打电话的就是他。”
一桌人虽然在点头,但都是极其惊讶的表情。
于毅一拍脑门,“以前就感慨你人脉广,没想到距离南都这么远了,都还有熟人。既然你这么说,这个电话和我们有关?”
陈夏点头,“叶川明后天有空,可以兼职导游,带我们在附近玩玩。我们几个请了假的,都有时间,不知道剧组是什么安排?”
于毅睁大了眼睛,“嚯,叶川改做导游,你的面子是真大。明天要协调场地,检查器材,顾祎、云芊都可以继续放假。
“我有工作要做,还要陪着辛蕊,就不去了。不过,如果有在市区吃饭的机会,别忘了叫上我们俩,和他见个面,也算不白来。”
陈夏笑着点头,“安心,不会漏了。”
于毅比出一个大拇指,“明天忙完,后天继续拍摄,这两位大明星就得到场了。你们想哪天来看都行,记得提前打个电话。”
秋缘还有些激动,“叶川诶,说是看他节目长大的有些夸张,但也算是青春的回忆了,没想到明天就能看见真人。”
江回笑笑,“看来是要连夜去买几个好看的签名本,备几支顺滑的签字笔了。你们几个呢,需要我顺带一起买了吗?”
除了陈夏,一桌人都立刻把手高举起来。另一桌的,看到这边热闹的情况,好奇地过来打听一下,也连忙加入到采购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