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南派盗墓手记 > 第五百二十二章 金缕玉衣

第五百二十二章 金缕玉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张三仿造古董的手艺没得说,他偶尔也干点高仿的事。不过这种人有道德洁癖,你指望他搞工厂专门坑人,那不可能。

    他们造的“假货”,一般会留一个内行看懂的记号,只为了证明今人不输古人。

    张三建议我倒腾一些西贝货,掺着真品卖。

    遇见冤大头,你情我愿钱货两清,古玩这行不存在诈骗,专家看高仿也有打眼的。卖一个五位数六位数,怎么着不比倒斗多。

    就像种地。

    种地的农民赚的最少,花的力气最多,钱大头都让运输、经销商搞走了,倒斗也这样。真正去凶墓挖重宝的,容易吃花生米,且危险。正儿八经搞假货的,反而出席各种电视活动,被民间吹成“财神爷”。

    胡子感到心理不平衡。

    这年头,搞真品的不赚钱,弄虚作假还呼风唤雨。

    他便动了搞行货的心思。

    张三打击他,搞假也不是那么容易。天底下笨蛋太少,骗子太多。国内这几年经济飞速发展,收藏之风盛行。

    陆陆续续出了个国宝帮,把市场占了个七七八八。

    对方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人。

    我们要想插进去,怕也不容易,不过总比倒斗好。我感谢张三提的意见,从缅北回来,我不止一次听到国宝帮的名字。

    喝了几杯,问起国宝帮究竟何方神圣。

    张三知道些内幕。

    国宝帮曾想请他当顾问,指导造假,被他骂走了。这个组织并没有明确的董事长或老板,也无具体的上下级,更像一种联盟,一种为共同目标奋斗的大小团伙,其性质与七十六号公馆相当。

    最大的国宝帮,是个姓卫的人。

    我家三代倒斗,也不敢说挖的冥器能卖几个亿。姓卫的短短十年,靠假货积累资金超过五亿,号称一屋子汝窑、一屋子青花、一屋子官瓷。

    由于古铜张一脉不肯跟他合作。

    国宝帮以仿造瓷器为主。

    张三透露,其势力与宝岛的“晓芳窑”合作密切,造的顶端高仿几可乱真,让不少专家打眼。

    他们造仿品也学习古铜张一行。

    完全复原古法,按“以旧造旧”的理念,造一批官窑高仿也要三五年的功夫。

    国际上的文物市场,对东方艺术主要分三类。

    一是瓷器,二是青铜,三是书画雕塑。

    国内由于有法律限制,青铜重器不允许交易,瓷器和书画相对宽松一点。再加上古铜张一派不肯合作,国宝帮想打开青铜流水线,一直不得其法。

    除了青铜方面,国宝帮体系基本成熟。

    有自己的拍卖公司、鉴定单位、收藏部门、炒作团体,一般人还真斗不过他们。

    谁都有一夜暴富的侥幸。

    花几百块买个成化鸡缸杯,转手卖三亿,下辈子一步登天。国宝帮就是利用人的侥幸心理,短短十余年,遍及大江南北,其势力不容小觑,积累了庞大财富。

    香江看见的那套玉家具,就是国宝帮的手笔之一!

    两亿的成交价,也是国宝帮内部的宣传部门自己炒作的。

    吴老板是个老狐狸,压根没上套,反而利用我一番,白捡了一堆西汉古玉。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既然惹了国宝帮,我必须探探对方的底,才有把握面对接下来的麻烦。

    我是倒斗的,对文物收藏了解真不多。仔细想想,也不知这个国宝帮有何传承。中国的东西,凡事有个渊源,旧社会那些风尘地方,也自称春秋第一相管仲是她们的祖师爷。

    想要在东方大地混出名堂,要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我敢打赌。

    民国时期,绝对没有这个所谓“国宝帮”的组织。

    当时的古董市场,主要由卢芹斋、岳彬那种大文物贩子,与南北堂口互相节制。

    什么国宝帮,根本排不上号,下九流的路数罢了。

    张三喝了几口小酒,打开话匣子。不易闷坐在一边剥花生米,他剥好了自己又不吃,丢到我碗里,张三屁颠屁颠,厚脸皮夺过来下酒。

    按他的话来说,让不易这种高手当陪酒小妹,忒有面子!

    “国宝帮没啥传承,充其量,也就改革开放以后在南方沿海兴起,渐渐遍布全国。他们的目标,主要是退休老人,手里有两闲钱的企业家、白领,利用时间差和信息差,骗对方购下‘国宝’,幻想一夜暴富的人无不被骗到倾家荡产,跳楼的都有不少。”

    “这个组织真的厉害,他们钻法律的空子,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尽管闹出不少人命,上面拿这个组织没办法,只抓了些小虾米,幕后大佬藏得深。”

    张三提起国宝帮,不乏羡慕的语气。

    这年头,骗钱挺容易,合法骗钱就太难了。

    比如吴老板,他想霸占鸦锣容易,要“合法合理”占有鸦锣,就需要很多算计和势力。

    国宝帮这点厉害。

    哪怕你被骗了,跳楼死了,从法律角度来说,人家也没什么大错。古董这行交学费那是必须,自己打了眼,别人说这唐宋瓷器是他主观臆断,法律不可能因为主观臆断把人枪毙不是?

    张三捻起花生米,剥了红皮不着急吃。

    晃悠了好一阵,方才就了一口冰啤酒,美滋滋哼歌:“国宝帮的成名之战,大概是零几年,那时候你忙着斗七十六号公馆,不关注很正常。我拿出来说说,你可别往外传。”

    “你说吧,我很想知道,这帮骗子究竟有何厉害。”

    “厉害?”

    张三笑了笑,这帮人累积的财富,不是我能想象。时代变了,旧社会堂口那套玩不通,国宝帮顺应潮流,幕后大佬可不单单厉害能表述出来。

    “知道十几年前的湖北汉墓大案吧?”

    我道:“有所耳闻,好像是长沙几个土耗子,越界去了荆楚帮的地盘,掏了西汉诸侯王的王陵,是个油斗,出土编钟三套,铜鼎十二只,古玉、漆器、木器、竹简,数千枚,震动全国。当时荆楚帮因为这事,大闹长沙,火烧狮子庙,双方械斗,打死了七个人,还是秦问仙负责调解的。”

    “嗯,后来东窗事发,荆楚帮和长沙帮几乎被一网打尽,几省掀起严打长达数年,不少老油子落马。盗掘湖北超级汉墓的人,三个吃了花生米,五个无期,十年以上判了九个。有人说,是秦问仙告的密。”张三知道内幕不少。

    当年的文物部门,还请他修复过汉墓编钟,一整套错金银龙纹虎纽祭乐,价值连城。

    胡子道:“这事跟国宝帮有关?”

    张三一笑:“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大好,盛世古董,古玩这行水长船高,不过那时候的国宝帮小打小闹,没啥大野心。可十几年前的湖北大案,令其一炮而红,说句不好听的,你们南派北派跟它比,都弱了一头。”

    “那你别卖关子,快点说。”胡子催了几声。

    见不易抬起头,张三这才不再矜持,幽幽道:“诸侯王级别的汉墓,还是没被盗的,里面的好宝贝该有多少,你们心里清楚。长沙帮的人糟践东西,盗洞不曾回填,雨水灌进去毁了多少东西,几个老学究气吐血了,联名请高层严惩,才有三个老油子被立刻执行了死刑。人虽然死了,东西却没了!”

    那三个老油子,在长沙帮颇有名望。

    乃是建国后首屈一指的把头。

    当然,肯定比不上姚俞忠,姚俞忠属于千年出一个的极品。

    诸侯王级别的汉墓,动辄占地千平方米,陪葬品按吨来算。最值钱的,除了那些竹简,恐怕就是墓主身上那套金缕玉衣!

    这玩意,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土过完整的。

    博物馆的那些金缕玉衣,都是修复过的复制品。汉墓十墓九空,所谓出土玉衣,其实就是腐烂棺椁里,黑泥覆盖的一堆玉片,与完整的有天壤之别。

    “就是这么一件国宝中的国宝,多少老学究断气之前想看一眼。案子是破了,人是枪毙了,那玉衣从此下落不明。有种说法,是北派吞了,还有人说,三个老油子自知必死无疑,便将玉衣藏了起来。官方搜了几次,不了了之!”

    我端起下巴。

    这件事我有所耳闻。

    长沙帮属于南派的重要分支,由于我家族的特殊情况,湖北汉墓大案我确实不知情,后来听说,丢了一批关键文物。

    国宝帮并非倒斗的。

    按理说,此事跟那伙人关系不大。

    然而三年后,正当此事被人逐渐遗忘,一个人却突然声称,手上有一套完整的汉金缕玉衣,为世界孤品。

    这是国宝帮第一次横空出世,大手笔!

    不知那伙人怎么操控的。

    他们找来权威专家,对金缕玉衣进行鉴定,专家认为属于真品,估价二十四个亿。随后以这件金缕玉衣,向银行贷款了六亿。

    当年的六亿可不是现在。

    那时候,一套房也就十来万,那得多少钱啊。

    我在地下见过不少好东西,你要说值二十四个亿,纯属扯淡。别看做金融的动辄几十亿,真实资产连十分之一都够呛,哪怕吴老板那种身价,也不可能拿出二十多亿买古董。

    这件事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

    使市场古玉价格飙升,国宝帮获利不知多少。

    纸包不住火。

    有人怀疑那位“企业家”手中的金缕玉衣,就是几年前湖北汉墓被盗的那一套。

    随后进行了鉴定。

    金缕玉衣居然是假的!

    连古玉都不算,纯粹的现代仿制品。

    银行意识到上当,贷款人暴病身亡,钱款下落不明。负责宣传二十四亿的专家,后来因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专家说“他认为这属于汉代真品”。

    法律不可能因为“他认为”三个字,就把这人给毙了。

    此事几乎无人受到惩罚。

    国宝帮尝到甜头后,便以“金缕玉衣骗局”打开门路,短短十年间,遍布大江南北,连传统的堂口生意都被他们挤走大半!

    还是那句话。

    骗钱容易,骗完了还不犯法,那就真他妈是人才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