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十五韩信点秦灯
这是在山里,不可能用大开膛的方式。
所谓大开膛,是盗墓一界的术语。
地宫中,暗置毒箭,内伏邪火,中填塞大量可燃气体,这就叫火洞子。或有粽子,或有僵尸,或有脏东西,再铺几万斤塞石堵了墓门,任凭你几个人使出吃奶力气也破不开。
怎么办呢?
人少没辙,人多可行。
管你埋得再深,机关再多,粽子再凶。
几百号人在地上直接开挖,挖一个十米多宽的土坑,一直打到墓顶,把墓砖一层层扒开,这就叫大开膛!
相当于把地宫的房顶揭开了。
毒箭机关遇见氧气氧化,箭杆朽了,毒雾散了,粽子也被太阳照死了。
以前汉赤眉军盗皇陵,都是用的大开膛,这种暴力挖掘没啥机关挡得住,竖穴葬也白给。
偏偏我们就几个人,又是在山里。
莫非还能学愚公,把百米厚的地层开膛了?
白川道:“我有个办法。这机关再厉害,终究逃不开‘物理’两个字。咱们把衣服撕成布条,一个人拉着,一个人在前面走,边走便把布条拉起来。机关再巧,也有极限的半径,不信走不出去。”元宝小说
“好小子。”
我大为欣慰:“咱们倒斗的,就是要科学倒斗,文明盗墓,接触正气,唯物看世界。就按你说的,大家把绳子拼一拼。”
栈道狭窄,后面的人要走前面,必须抱着前人的身体爬过去。
我,胡子,青纹,白川,布丁,陈默。
算算六个人。
胡子在最后放绳子,我们一个人提着一把绳子头往前走。大概每十米留一个人,试试机关的范围。
按理说,用这种笨办法,鬼打墙也能走出去。
最后只剩我。
我在幽闭的地下顺着岩壁慢慢磨蹭,稍微偏一点,半只脚就悬空了。提心吊胆走着,前头一点荧光,就看见胡子的后脑勺。
这还真不是机关了。
无奈之下,我们所有人又聚了回来。
岩壁上过几米就有灯奴,那样子着实邪恶,我们在两个灯奴之间歇脚。
布丁道:“我有个想法。”
胡子又点了根烟:“你个丫头片子有啥想法。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刚才还吓得哭呢。”
布丁道:“我只想活着离开神女门山。”
我安慰她:“放心,我们虽然不是好人,却也并非草菅人命之辈,不会丢下你不管。”
布丁说:“我学习成绩好,物理化学自然现象,懂的比你们多。”
这年头啊,当和尚都要大学文凭,咱们倒斗的也不能落后于文化建设啊,时刻加强自我学习。
我道:“物理学得好,倒斗没烦恼。化学学的妙,粽子呱呱叫。你且说说,你的想法。”
胡子嘬牙花子:“你还真信个丫头片子的。”
布丁整理思绪,对我们说:“不要认为物理是现代人的专利,咱们的老祖宗很聪明,认识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但原理是共通的。晋朝的杨泉,写过《物理论》,还有炼丹的道士。由此可见,古人也是读物理,知化学的。”
“我听说咱们老祖宗在古代有一门很厉害的法术,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几人就能困住千军万马,叫做‘奇门遁甲’?”
布丁这么一说,我顿时恍然大悟。
对啊,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胡爷还火影忍者。”
“此话差矣,奇门遁甲古来有之,并非现代杜撰。西王母遣九天玄女,传轩辕黄帝天书三部,上为日月星,下顺人鬼妖,中合礼智信。黄帝天纵奇才,悟出四千三百二十局,大破蚩尤。传到汉代,汉初三杰各悟了七十二局。到三国,诸葛武侯布下八阵图,一阵退了东吴十万兵,从此此术仅存残篇,历朝历代没几人会。”
我娓娓道出奇门遁甲的来历。
机关是奇门遁甲的一个分支,真正连奇门遁甲的皮毛都没有。
机关术好比泥土,奇门遁甲好比真金,虽说都是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大不一样。
青纹若有所思:“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武侯的八阵图并非杜撰,据说千军万马进去,被几堆乱石困住,与咱们目前的处境类似。我看啊,就是奇门遁甲作怪。”
白川道:“棺老贼之前说,李淳风率军进入夹子沟,破了贞烈神妇娘娘的老坟。李淳风是道家高人,保不齐就会奇门遁甲。再说,贞烈神妇娘娘的老公刘弘,不也是个神棍?会旁门左道不奇怪。”
“嗯。”
我脸色一沉,众人都不再说话。
下了那么多墓,机关粽子是挺多,遇见奇门遁甲却屈指可数。
历朝历代真正会这个的,无不是凤毛麟角。又说奇门遁甲窥视天道,凡人用之必遭祸殃。会的人少,懂的人更少。
要真是奇门遁甲,一条栈道把我们六个高手困住,那再简单不过。
“往回走试试?”我试探道。
如果能退回宝城,我们拿上装备,用绳索爬到谷底,从谷底走到冥殿,或许能摆脱奇门遁甲的影响。
然而往回走,还是那些灯奴,来时的路也消失了。
一幢幢怪异奸笑的灯奴与我们擦肩而过,呆久了,让人神经质,好像那些灯奴会跳下来咬我们一口!
“胡子,这里的灯奴有多少?”
“规格、大小、年代,差不多都是隋唐古物。共三十九一循环。你说,咱们要把这些灯奴全部凿了,能不能破阵?”
青纹赶紧阻止:“这些灯奴既是迷魂阵,也是指路标。你要凿了,咱们这辈子都走不出去。”
“三十九个灯奴吗?”
我暗暗琢磨。
要说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家老爷子是倒斗之王,见识绝对不少。
三十九个灯奴,山体中永远走不出的栈道
灯奴双手在天,托起一盘,高度与人踮脚抬手的距离相当,故意暗示人去点灯。古代没有手电,进入栈道看见灯奴必会去点。
点灯,点灯。
“嘶。”
我惊悚一声,浑身发寒:“这是传说中的‘三十九连盏,十五韩信点秦灯’啊!妈的,还真是李淳风给咱们布的局!”
众人见我有了想法,都伸长脖子等。
我整理思绪,娓娓道来。
汉初三杰,韩信是最具传奇色彩,此人不仅精通旁门左道,还识兵法韬略,奇门遁甲信手拈来,被誉为“兵仙鬼帅”。
古代上不起学,人人可爱听戏。
像什么三国隋唐,那都耳熟能详,还有楚汉之争,都是戏剧里的常客。
京剧中有《未央宫》一折,讲的韩信功高震主,高祖猜忌,授意吕后秘密除之。由于高祖封过韩信三不死,见天不死,入地不死,刀兵不死。
吕后歹毒,命宫娥埋伏殿门之后,只待韩信入宫,麻袋闷住吊在房梁,用三千余根竹签将其插死。
可怜一代兵仙鬼帅落得这个结局,奇门遁甲从此失传大半。
韩信是戏剧里的常客。
除未央宫一折,民间还有话本小说,其中有一节“韩信十五点大将,霸王身困在乌江”,说的就是奇门遁甲的事!
也应了民间“三十九连盏,十五韩信点秦灯”这句俗话。
说是秦朝末年,各地起义。
唯楚汉最有问鼎天下之力,汉为汉王,楚为霸王。刘邦项羽水火不容,张良用计除了项羽身边的范增,霸王缺了谋士,败局已定。
君王少不了贤臣辅佐。
刘邦手下兵马渐多,却缺少一大将统兵覆灭项羽。
那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力能扛鼎,诸将皆挡不过一合。
再说淮阴之中,出了一奇人。
不知姓甚名谁,只因住在韩王墓旁,为人讲信誉,被叫做“韩信”。
自幼得黄石公传授《韬略》,又在终南山碧波桥下入龙宫,窥得玉帝天书,懂了《奇门》,读《黄帝经》授了《遁甲》。
民间话本传闻,韩信七岁读书,九岁学法,十一岁入楚河汉界游说诸侯,十三为将,十五为帅,二十封王,二十五死于未央宫。
“十五韩信”,就是说韩信十五岁,封大将统兵二十万逼死霸王!
话说战争打响,项羽失了人心,又少了谋士范增,被韩信打的一败涂地,退守垓下等待援兵。
垓下一侧为淮水,一侧为彭祖山。
相传夏商周有一奇人,为彭国太祖,故名“彭祖”。
尧舜时曾服水母流银丹,食灵草,饮红芝,修了仙体,八百岁在山中得道飞升,民间所谓八百岁彭祖。
飞升后的山,便叫彭祖山。
彭祖山四面刀砍斧剁一般平整,高不可攀。山中尽是古藤老树,云深雾绕,猿猴尚不得攀登,再加飞湍瀑流,更非人力可及。
天道有缺。
高不可攀的彭祖山下,有一天然地缝。
不知太古几许岁月,从地心崩开。几十里长,贯穿山体。
狭处只有二尺,宽的有十几丈,是唯一从彭城抵达垓下的捷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项羽退守垓下,后面就是淮水,再后面就是乌江。
十面埋伏,项羽也不是饭桶,抵达垓下亲自率数千精兵进入彭祖山,想守住地缝,绝了汉军步步紧逼的态势。
韩信深谋远虑,怎不知项羽心思?
无奈诸侯联军互相掣肘,此时离彭城百里,哪有兵力把守彭祖山?
眼瞧项羽要占据这处险地,可把刘邦急的上火,牙龈都肿了,哭爹喊娘去请韩信。
韩信来了,不慌不忙,手拿羽扇飘飘洒洒,真是道家天师打扮。
刘邦有求于人,软着膝盖,许诺封王,韩信这才叫来身边童子,轻轻吩咐几声。童子拿了三十九面令旗骑马出营,独自往彭祖山去了。
项羽天生神力,勇冠三军。
莫说一个童子,便是十万大军,怕也不敢与项羽正面较量。
刘邦提心吊胆,韩信却胜券在握。
说主公不必忧虑,霸王虽猛,终不过一匹夫,如今天下大运聚在主公身上,项羽亡国灭种只在朝夕。我守彭祖山,不要一兵一卒,只要秦皇陵那组灯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