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一号工程”
丁雨诗回到基地,马上来见高天骏,告诉他艾森在她登机前打来的那个电话。高天骏听到后十分惊讶。
“‘星空1号’有报告吗?”丁雨诗问。
“52156xk-1号天体在飞出‘星空1号’的可观测范围前,它的速度达到了6000km/秒,是光速的2!不仅是我们,地球上所有的天文望远镜现在也都看不到它!”高天骏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会儿,“照这个速度,它飞离地球差不多有80多个天文单位了!艾森是什么时间梦到艾斌的?”
“凌晨2点左右!”
“那就是说,到现在已经过去12个小时了……”高天骏思索着,把后面要说的话咽了回去。“这件事先放一放吧。新型航天飞船发射在即,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完成好发射任务。”
“是‘一号工程’吗?”丁雨诗俏皮地一笑。
高天骏伸出食指朝她做了个“刮鼻子”的动作,那眼神像是在警告说:不许多问!
尽管高天骏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从他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喜悦,丁雨诗相信自己已经获得了答案。
“一号工程”,是指装载了可控核聚变推进器的新型载人航天飞船“伏羲号”发射试验的项目代号,它承载了中国几代航天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期望。中国对可控核聚变推进器的基础与原理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2015年以后,才开始真正进入工程样机的研制和试验。前后参与该项目的科研院所和设计制造单位接近100家,大大小小的测试和试验更是数以千计。去年秋天,在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太空点火推进试验后,由国防部牵头,联合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和航空航天工业部等部门,在位于西山的一个军属招待所,组织专家对工程样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最终的技术认证,此后,最高部门批准“一号工程”正式立项,由x基地承担总装和首次发射试验。
“一号工程”首次发射试验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是由长征五号乙x型(cz-5bx)运载火箭将“伏羲号”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实现与在轨的天宫空间站对接。在绕地飞行期间,由x基地对“伏羲号”全载荷状态下的推进器参数和飞行参数作出最后修正和确认,并由天宫空间站向飞船加注核反应所需燃料——氦3。
第二阶段,“伏羲号”脱离天宫空间站,启动可控核聚变推进器飞往土星,依次完成对土星及土卫二、土卫六的考察,并向土卫二释放小型登陆装置,进行地外生命探测。
第三阶段,完成土星探测任务后,“伏羲号”飞船返回地球,在位于内蒙西部大草原的预定着陆场着陆。
“伏羲号”首次测试飞行的最大速度可达到600km/秒。由于土星与地球平均距离达15亿千米,再考虑到加速、减速因素,飞船仅完成单程旅行,至少也需要30天。尽管如此,这已是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宇宙飞船了!
首次测试飞行时,“伏羲号”不搭载宇航员,由x基地全程遥控。
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媒记者已经在猜测,此次执行土星探测任务的“伏羲号”上搭载的就是“传说中的”可控核聚变推进器,并就此向新闻发言人提出了询问,但新闻发言人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这就更令“一号工程”在全球媒体面前平添了一份神秘。
7月1日清晨,是“一号工程”预定的发射时间窗口,cz-5bx运载火箭将搭载着“伏羲号”点火升空。
数据中心的人们忙了一个通宵。他们在发射到来之前的最后几个小时,还在对处理器和各项参数反复进行校验。
高天骏早早站在大屏幕前,望着静静地沐浴在晨曦中的那个几乎有30层楼高的运载火箭,焦急地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随着倒计时结束,5时26分30秒,只见从发射塔架底部瞬间喷出一股暗红色的烈焰,向四周迅速席卷开去,扩音器中传来一阵隆隆的轰鸣声,随之,火箭披着万丈霞光拔地而起,像一柄雪白色的长剑,刺向深蓝的天空!
就在cz-5bx点火的那一刹那,丁雨诗感到自己像是被一种无形之力猛推了一把,整个人几乎都要弹了起来。她将双手举过头顶拼命地挥舞着,与数据中心的同事们一起大声地欢呼雀跃着,就连平时一向镇定自若的高天骏,也情不自禁地高举着拳头大声呼喊着:“漂亮!漂亮!”
尽管数据中心的人们对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场景早就习以为常,但是,这一次大家的反应却尤为强烈。因为他们都十分清楚“一号工程”发射任务的重要意义,他们为此已经奋斗并等候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cz-5bx的速度越来越快,相信所有在现场观摩的人,现在只能看到一道长长的烟柱,但在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还是能清楚地看到火箭飞行的姿态。
高天骏好不容易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眼睛还紧紧地盯在大屏幕上。扩音器里不断传来从控制中心发出的飞行数据。他心里得出判断,“一号工程”的发射阶段已经获得了成功!
心情放松后,他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便将丁雨诗叫到身边,问:“上次艾森告诉你,说‘边际空间’摧毁了那颗探测器,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吗?”
“6月1号,是我从南滨回来的那天。怎么了,高主任?”
“昨晚我们接到nasa发来的通报,据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6月1号格林尼治时间凌晨5点左右,在天鹅座方向距离地球大约80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出现过一道短暂的闪光……”
“啊?!那会不会是……”丁雨诗下意识地捂住了嘴。
“那正是52156xk-1号天体飞离的方向!艾森说艾彬告诉他‘边际空间’已经摧毁了这个探测器,如果这是事实,那么这次闪光很可能就是52156xk-1号天体在被摧毁时发出的!
“这个闪光从80个天文单位之外传到地球,需要大约11个小时。nasa观察到闪光的时间,是格林尼治时间的凌晨5点,也就是bj时间的13点。而我记得你当时说,艾森是在凌晨2点接收到的信息,这跟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到闪光的时间正好相差11个小时——也就意味着,艾森应该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从艾彬那儿获得了这个消息!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艾彬获得信息的速度或者说他把信息传递给艾森的速度竟然比光速还要快、几乎是瞬间完成!这个怎么解释?!”
面对高天骏的提问,丁雨诗心里默默在想:“这至少证明了艾彬通过艾森传递的信息是真实的!但是……艾彬又如何在那一瞬间就能获悉发生在遥远太空的这个事件?”
她反复揣摩着高天骏那句“艾彬把信息传递给艾森的速度”的含义——难道他指的是艾彬生活的“边际空间”并不在地球上?!
“伏羲号”测试飞船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天宫空间站实现了完美对接,开始随同天宫号一起环绕地球飞行,同时在空间站加注核聚变燃料“氦3”——这是由中国多年前发射的登月装置在月壤中采集、再运送到天宫空间站通过特殊设备提炼出来的。
用氦3作为核聚变的反应物,是中国航天工业率先掌握并已付诸实际应用的一项国际顶尖技术,它一举攻克了以氘氚聚变中所遇到的如高能中子屏蔽、能量损耗以及携带重量等方面的诸多难题。氦3主要存在于太阳风中,由于地磁场和大气层挡住了太阳风的侵袭,使得地球上的氦3储量极少。而月球没有大气层,更没有磁场保护,完全暴露在太阳风的吹拂中,因此月壤中的氦3储量非常丰富。
2020年12月,“嫦娥5号”首次从月球上带回富含氦3的月壤标本。从那以后,中国就在国际上逐步确立了登月开采氦3并提炼出核聚变燃料的技术领先优势。
“伏羲号”随天宫空间站环绕地球飞行了72小时,经检测所有参数完全符合预定任务要求。至此,“一号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已圆满完成。
7月4日上午8时许,总指挥部下令:“伏羲号”脱离空间站,执行飞往土星的第二阶段任务!
x基地控制中心立刻向“伏羲号”发出指令,几秒种后,船体便轻巧地与天宫空间站分离,推进器喷口射出一束半透明的白色尾焰,飞船如流星一般向着深空射去!
当观察到“伏羲号”的飞离速度迅速超过100km/秒的这一刻,美、俄以及欧洲等太空机构才如梦初醒!直到这时,他们已完全相信,“伏羲号”搭载的必定是可控核聚变推进装置!
一时间,各国媒体纷纷在头版头条发布了这个重大消息,有的还配上了夸张的评论,如“中国飞船将在2年内追上‘旅行者1号’”、“东方巨龙的目标已瞄准半人马座α星”等等。
此时的高天骏,已经将大部分心思重新放到了艾森身上。他越来越相信,沿着艾森和艾彬这条看不见的信息链,一定能发现更多的超科学的东西,甚至不排除借此打开人类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天窗!
他找李战雄谈了自己的想法,请求基地另外安排人接手数据中心的管理工作,而让他带着丁雨诗组建一个特别的研究单位,集中力量专门研究艾森。
李战雄听完高天骏的建议,从办公桌的抽屉中取出一个文件夹,递给他:“你看看这个吧。现在对艾森感兴趣的已经不仅仅是你和丁雨诗两个人了,连iawg也开始盯上他了!”
高天骏打开文件夹,见里面夹着一份来自csda——国家空间安全与防卫局的文件,后面还附了一份英文函件,落款处有iawg干事长的亲笔签名。
李战雄说:“iawg已经向csda发来了正式函件,对上次艾森在磋商会上的举动提出质疑,并打算派那个马丁先生作为观察员来华工作,要求我们给予协助。上级指示,有关我们之前对艾森所做的研究,可以酌情向国际组织披露一些信息,甚至在必要时,也可以邀请国际上的专家来参与研究。所以,即使你今天不来找我,我也正打算找你来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上级同意我们把有关艾森的信息公开?”
“中国既然向世界承诺对人类的和平发展负有责任,那就必须在某些方面亮明我们的态度。况且,那个马丁在磋商会上肯定听懂了我们在底下的交流,我想他决不会相信艾森只是个普通的研究人员,如果我们不能大度并客观的应对,也许今后我们还要承担更多无谓的责任。再者,我们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许多重大疑问,需要集人类的智慧和用科学的方式去寻求答案。这才是我们在对艾森的研究中应该持有的态度。”
“我明白了!”高天骏将文件夹还给李战雄,“您有什么指示?”
“你刚才的建议不错!我也正在考虑是不是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所,但还是不能放在x基地。干脆你们就到南滨去,把这个马丁也带去!你在数据中心的工作,我会另外安排人来接手。当然,这项安排还要经过基地党委讨论研究决定。但愿你们不会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