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闭关炼器二
草三儿装作不好意思的说道:“如此就有劳三位了,不过我一定全力而为,尽量不拖你们的后腿。”
“那好,我们现在就到后面去,我已为你们备好了闭关之所,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随时开始练制。”
贺烟蓉为他们几人准备的闭关之所甚是简陋,就是在百灵阁后院。找了四个还算宽敞的角落,用青砖临时搭建了四间宽敞的大屋。由于没有大块的空闲之所,所以这四件屋子互不相连,相距甚远。草三儿被分到的这一间已经紧挨着百灵阁外侧的围墙了。屋中空空荡荡,一侧堆着炼制风雷水晶所需要的材料,中间是一个硕大的熔炉和一个蒲团。另外一侧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等几个月以后,草三儿将那些材料通过熔炉把他们变成风雷水晶,全部堆放在另外一侧,那么这次的任务也就算大功告成了。
草三儿没有忙着开始炼制水晶,而是先清点了一下材料的数量。炼制一万方风雷水晶,富富有余,看来九月楼,的信誉确实没话说。草三儿随后又想到了贺烟蓉口中的大主顾:襄阳城的墨家。不知道是不是莫凌云,如果是的话,那就有意思了。
随后他又到外面在房子的四周布置了示警用的禁制法阵,然后再次回到屋内,取出七星玲珑塔,先将小青和小碧唤了出来。
“看来听你们的劝告,将你们两个带出来是正确的选择。这次的任务是练至一万方,风雷水晶,以我目前的实力,全力而为的话,最多只需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但是现在还不能在他们面前暴露出这样的实力,所以还需要在这里待上七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可以。我想我们就在这里安心修炼好了,在你们恢复法力的时候。我在炼制风雷水晶。这样的话七个月以后我的无名法诀第一层应该可以练成了。”草三儿对她们二人说道。
“一切自然听主人吩咐,不过我二人还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主人应允。”两个丫头低头说道。
“你们说吧,和我还客气什么!”
“我们两个也想学习炼器,这次若有闲暇,还请主人教给我们。如果可能,就由我二人代主人炼制这风雷水晶。
草三儿静静的看着她们两个人,说实话他心里有些感动。小青和小碧不过是当初轮回和莫敬仙送给他的见面礼,他当时并没有什么能力可以改变她们的生命轨迹。但是这两个丫头一直对他忠心耿耿,念念不忘。这次重新回到他的身边,更是帮他解决了不少问题。让他这个过惯了颠沛流离生活的人,如何不感动?她们两个哪里是想学什么炼器,而是也想像贺烟蓉一样为太和门寻个生财之道罢了。
草三儿抚平自己的情绪,轻轻的点点头:“你们巫妖族的性格温和,气质沉静。对,各种元气亲和力都很强,很适合炼器。只是修炼之道也讲究一部分机缘,你们也不要过于拼命了,劳逸结合才最好。”
小青和小碧互相对望一眼点头称是,他们知道草三儿已经看透了她们的心思,只不过如今三个人已经有了默契,很多时候都已无需再把话挑明。
于是草三儿在这个临时搭建的炼器房中,开始了自己枯燥而又单调的刻苦修炼。如今魂兵“重生”已经祭炼完成,剩下的就是跟随自己不断成长了。将来随着修为的提高,它的威力也会越来越强大。随着小青和小碧修为的提升,他修炼无名法诀的速度也慢慢的快了起来。草三儿对几个月之后完成第一层的修炼信心十足,在两个丫头恢复法力的间隙,草三儿除去炼制一定量的风雷水晶。还开始开始钻研起,从狂魔那里得来的狂魔戳天三剑式。
戳天剑式和后面的诛仙剑阵,绝对是草三儿目前见过的最强神通之术。不用怀疑它就是一项神通之术,只不过当初狂魔不具备将它施展出来的基础。所以将它改成了一种法宝之术,但是草三儿却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他的灵识比狂魔强大无数倍。但是要想完全发挥这项神通的全部威能,以他目前的修为还是根本做不到。
既然是神通之术,那么就是以自身法力为基本,以天地元气做烘炉,发动的强大攻击手段。戳天剑式与诛仙剑阵的发动方式,与他之前接触的神通之术完全不相同。可以说让草三儿,耳目一新。其他的神通之术都是将运功法诀融会贯通,运用的时候在以自身法力为根基,引动天地元气发动攻击或防御。也就是掌握了方法,随用随使而已,不用的时候也不需要消耗法力。
但是戳天三剑式和后面的诛仙剑阵,走的却不是这个套路。虽然是神通之术,但是却需要将神通法力拟形固化。而且还要采用法宝的方式,不断的用法力陪炼。也就是说从你开始修炼这项神通的时候,你的法力和灵识就要不断的消耗,而且随着他们威能变得越来越强,消耗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普通的修士根本吃不消。狂魔是用诛天四剑控制三百六十只小件组成的诛仙剑阵,其实这诛仙剑阵在数量上并没有具体数字的要求。完全是根据修炼者自身能力而来的,如果你法力无边,灵识强大数量甚至可以说没有上限,威力也同样没有上限。
法力拟行,就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法力消耗。为了让它随时可以启用攻击,那么灵识也要随时和他保持联系。毕竟神通不是法宝,不用的时候就不会造成消耗。这样的神通对修饰的要求是极为变态的,草三儿已经犹豫很长时间了,始终没有下定决心修炼它。虽然他的灵识强大,又有五颗金丹,法力也是别人的数倍,而且有混沌魔源可以将天地元气、灵魂之力和法力等,彼此相互转化。但即便具备如此多的优越条件,面对此神通依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