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 > 第230章 粮食的用处是让人活命

第230章 粮食的用处是让人活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次日进城的时候,桑枝夏的发间就多了这么一枚白玉簪。

    绣庄里,徐二婶见了眼底晕笑,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连帽披风抖开,示意桑枝夏走近些给她披上。

    “入冬了风就跟刀子似的,刮人得很,你总是这边跑了那边去的,穿少了可顶不住。”

    “前些日子给你做的鞋还合脚?”

    桑枝夏笑眯眯地点头:“合适得很,而且也暖和。”

    “合适就行。”

    徐二婶比划了一下满意点头:“果然是人生得好看穿什么都好看,这料子一般落在你的身上,倒多了几分贵气。”

    “那是二婶的手艺贵气,跟我有什么关系?”

    桑枝夏一语逗得徐二婶笑出了声儿,拉着徐二婶坐下说:“二婶,我之前跟你说的东西找到人做了吗?”

    冬日里开荒翻地的事儿势必要耽搁下来,大雪纷飞土地都冻结实了也没法做,暖棚里也不需要这么多人。

    所以今冬刚落下第一层薄薄的小雪,在农场这边开荒翻地的人就都各自回家了,走之前桑枝夏按之前承诺过的,该给银子的一次结算了工钱,该给地契的一次分清了地契。

    农场里养家禽和牲畜的人倒是都留下了,可桑枝夏盯着的也不光是那些逐渐开始变多的鸡鸭鹅蛋。

    她想做的是手工皂。

    农场里的猪才养了几个月,哪怕是顿顿酒糟煮猪草每日管饱,也不可能吹气球似的一夜之间就长多大。

    今年宰猪是没指望了,可自家的猪圈里提不出脂肪,那不是还能花钱去买么?

    入冬以后各处杀的猪多了去了,只要下足了心思,哪里会有买不到的?

    就连做手工皂的人桑枝夏都想好了,住在东山下的那十几个就很合适。

    既是信得过的不担心会泄露了秘方,也不必担心内部会出岔子,而且漫长冬日也找到了事情可做,横竖都好。

    只是在动手之前,她还缺个东西。

    足够精致好看的模子。

    桑枝夏先是找了几个附近的木匠问了,都只摇头说做不了。

    村里木匠做的都是大件儿,讲究的经久耐用抗造耐摔,做不来太精细的花样。

    可桑枝夏要的模子最主要的就是精巧。

    倒模出的手工皂不必多大,但一定要精致好看,越花哨越好。

    桑枝夏没了法子,索性让徐明辉把模子的图拿给徐二婶看,想让徐二婶帮着想想法子。

    绣庄里做的都是精致买卖,这边接触的手艺人多,说不定有戏。

    徐二婶见她心急有些好笑:“着急呢?”

    “着急一时半会儿也给你变不出多的。”

    徐二婶走到柜台后拿出了一个大盒子,打开拿出里头摆着的几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模子摆出来说:“明辉来说了我就在找人做。”

    “这是三个人分别做出来的,权当是给你看个对比,你相中了哪个的手艺,回头就去找了人来比着做。”

    不得不说,徐二婶找到人手艺是比村里的木匠好很多。

    桑枝夏摆弄着仔细看了,眼底发亮:“这个人别的花样也能做吗?什么梅兰竹菊风芍药牡丹之类的,都可以做?”

    徐二婶看了一眼点头:“可以。”

    “这人原本是个做首饰的金匠,手绝对巧,只要你说了,你想不到的花样都能做得出来,只看你要多少。”

    桑枝夏把事先列好的单子拿出来,徐二婶展开看了看说:“成,我回头就去找来给你弄。”

    “你真要做那什么皂?”

    “二婶,是手工皂。”

    肥皂这名儿通俗但不太动人心,桑枝夏一时还没想到合适替换的,索性捡着大致的用法和作用说了一下。

    徐二婶琢磨了一下,笑道:“真要是能带香味还能洗头洗脸沐浴都用得上,那这东西做精巧了,不愁没人肯花银子。”

    用了猪油做底,手工皂的定价就不可能会低。

    桑枝夏一开始看准的买家也不是劳苦大众,而是穿金戴玉的富贵人家。

    徐二婶深知这些不缺钱的人坐在内宅院里,整日琢磨惦记的都是什么,补充道:“不必担心贵了无人买,这种稀罕东西,越贵的越是惹人来。”

    富贵人家缺的不是银子,而是那份自己有别人无的稀罕劲儿,只要东西做出来了,有的门路可赚。

    桑枝夏眼珠一转定了主意,撑着柜台冲着徐二婶挑眉:“二婶,手工皂是个新鲜玩意儿,骤然一下拿出来只怕也无人问津,你这里不是有许多富家夫人小姐来定制衣裳么?顺带帮我张罗一下?”

    有现成可用的门路,不用白不用。

    桑枝夏半点不跟徐二婶客气,把心里想的大致说了一遍,徐二婶琢磨了一会儿,缓缓摇头。

    “二婶是觉得不妥?”

    “我是觉得,你送的太多了。”

    徐二婶拿起桑枝夏选中的一个模子比画了一下大小,往内里缩了一整圈,只留下了中间比起元宵大不了多少的弧度说:“这么大就足够了。”

    “照你的意思,头一批做出来的货,是打算随着年下的衣裳送到客人手里的,弄得那么大做什么?有点儿样子能瞧得见不就行了么?”

    元宵大小,烧饼厚薄。

    薄薄的一小块儿,既是省了本钱,也让人知道了还有这么个新奇玩意儿,一举两得。

    徐二婶自从接管了绣庄后买卖经翻得哗哗的,张嘴就有自己的门道:“你是合计着用猪油底子来做的,前后的本钱可不少,不花钱白送到手的便宜,何苦一次给了太多?”

    “这模子的大小最好都再缩上一圈,到时候做出来了,单块儿的是一个价,不同花色的可组成个盒子,四块六块八块都可。根据盒子的不同材质,价格上的说头可再翻出不同的花样,送礼自用都两相宜,那才是妙呢。”

    徐二婶说着撑不住笑出了声儿,催促道:“只是嘴上说了不顶用,还是得先把东西做出来才好。”

    “我在这边把能一次送过去的单子给你拟出来,只等着你来上货!”

    桑枝夏揣着一盒模子出了绣庄,转道又去了粮庄里查看。

    薛柳已经先一步到了地方,正在粮庄管事的指点下查看店里摆出来的粮食。

    偌大一个粮庄,只卖徐家地里产出的那几样肯定不行。

    从别处收来的高粱小米各色豆子,还有不同品相的白面杂粮面,只要是有人进了铺子说得出的,铺子里就一定拿得出来。

    桑枝夏今日来,一是例行查账,二是为了提醒店里的管事。

    “今秋许多地方的收成都不太好,入了冬后粮庄里的生意多了是好事儿,可有一点规矩不可破,不可提价。”

    这些粮食都是秋收时收来的,粮仓里堆了不少,不愁找不到卖的。

    只是当时买入时的价格不高,摆在了店里也只是赚些毛利,只要能多少有些赚头,那就不能趁着天时不利胡乱抬价。

    粮庄里的管事是跟桑枝夏熟了的,听完笑着点头:“东家放心,该有的规矩底下人都知道,只是……”

    “只是入冬后县城里各处卖粮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涨了一些,咱家一点儿都不提合适吗?”

    秋日时粮庄的生意多是惨淡,往往都要等到入冬开春后青黄不接的时节,才有可赚之机。

    就这么眼睁睁地放过去了?

    “有什么不合适的?”

    桑枝夏翻了翻手里的账本淡淡地说:“粮食的用处是让人活命,而不是抬出了不该有的高价,让人去花更多的银子只为买命。”

    “维持现在的粮价,粮庄里的账也不亏。”

    桑枝夏正色道:“能有进项的地方多的是,不可再这一项上作怪。”

    富贵人家是不稀罕来寻常粮庄采买的,能踏足此处的,多是吊着稀粥杂粮馍馍活命的穷苦人。

    这样的银子,多出来再多也不能昧着良心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