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抬棺进谏,老朱气炸了 > 第28章 这天下,又要冒出多少个洪武皇帝?

第28章 这天下,又要冒出多少个洪武皇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明传承,就此而断!?”

    此时,当这句话想起的时候。

    朱元璋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的情绪。

    他死死的握着茶杯,强大的手力,捏的茶杯似乎要碎裂开来。

    而朱允炆早已经脸色大变!

    洪武二十五年……

    这是一个禁忌!

    父亲朱标,为了考察迁都地址,前往陕州,却在回程的路上感染风寒。

    以至于回到京城,很快不治身亡!

    他也不得不承认。

    《蓝玉案》的出现……

    就是皇爷爷为了给自己铺路。

    假使父皇还在。

    皇爷爷又何须自断一臂,斩掉蓝玉等淮西勋贵?

    而此时。

    最让他愤怒的。

    却是那个愚民,真的敢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他想干什么?

    “皇爷爷……”

    朱允炆刚要说话,就被朱元璋直接打断。

    “听他说!让他说!”

    ……

    而此时。

    都察院的正堂内。

    一众百官也纷纷怒然起身。

    詹徽、杨靖等尚书人则是通体一寒。

    毕竟他们可是已经猜到……陛下就在身后。

    而黄子澄更是面色惨白。

    气的整个人都在发抖。

    “大胆!”

    “现在说的是你的罪状,你提此事又有何意?”

    苏怀看向对方。

    “既然要说《鸣冤书》的内容,当然和此事绕不开关系。”

    不等黄子澄继续反问,苏怀就继续说道。

    “民之所以鸣冤,是因为父亲不过百户,却因此陷入了蓝玉案!”

    “若非洪武二十五年,秦王朱樉恰好犯禁,导致洪武陛下大怒。以至于太子朱标心虑成疾,被风寒闯入……”

    “太子殿下,就不会在去年离世。”

    “那么对应的,蓝玉案也就不会发生。”

    “我父自然不会卷入蓝玉案,我也更不会敲登闻鼓,写《鸣冤书》,再跟诸位大人,在这多费口舌。”

    “须知……”

    “一因一果,皆乃定数!”

    话音一顿。

    苏怀再度看向黄子澄,正式回答他的疑问。

    “至于这位大人,刚才给民所扣的帽子,一封《鸣冤书》,就有祸乱军国大事,通敌卖国之嫌?”

    “哼!”

    “先不说草民自幼就生在京都,长在京都,连所谓外贼的面都没见过。”

    “谈何祸乱军国大事?通敌卖国?”

    “倘若大明京城内的一名百户之子,都能做到祸乱军国大事。难不成这赶走北元、建立大明的虎狼之军,都是纸糊的不成?”

    “再说……泱泱大明,难道现在连个《鸣冤书》都容不下,还需要扣一个反贼的帽子?”

    “昔日,南宋有秦桧!扣了岳元帅一个莫须有。”

    “难不成我大明也有秦桧?要扣我一个小小的百户之子祸乱军国之疑?”

    此言一出!

    众人登时心中一惊。

    好强的攻击力!

    都说文人的嘴,比杀人的刀更快。

    但他们这些满腹经纶的百官,刚刚开口,就被这小子三言两语的反击了回来。

    而此时。

    黄子澄听到这句话,更是变得面红耳赤!

    他怒指苏怀,想要再次反驳,但结巴半晌,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苏怀!大明没有秦桧、也没有岳飞!”

    “你勿要偏离正题太多,现在是质疑你鸣冤书上的所写内容。”

    这时。

    詹事府的另外一名高高瘦瘦,大约有四十多岁的长须翰林学士。

    眼看黄子澄被说的哑口无言,不由得开口相助。

    “黄大人只是提出了一个可能,这《鸣冤书》若是让各大藩王看到,岂非伤了他们拳拳为国之心?伤了陛下和各个藩王的父子之情?”

    “你言说秦王旧事,却直指已经故去的太子,又是居心何在?”

    此言一出。

    黄子澄当即朝着后者看去,“齐大人,多谢。”

    而听见二人的名字。

    苏怀倒是一顿。

    一个姓黄、一个姓齐……

    不会是黄子澄和齐泰吧?

    朱元璋驾崩之后,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

    而辅佐朱允炆的四大帮手,也是在朝中声势一时无两,忽悠朱允炆要削藩的建文四臣!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练子宁!

    如今……

    这都察院正堂之前,已经到了两个?

    苏怀心里想着他们的身份,但是话语却丝毫不停。

    【针锋相对、舌战群儒】的光环加成效果,明显比【直言进谏、免受死罪】更加直观,也更加简单。

    每时每刻都在加成。

    特别是在“激言善辩”之时,苏怀只感觉胸腔之内,有源源不断的话语要吐露而出。

    脑海里的思绪,也要被平常时候快上数倍。

    “自然是回答大人的诛心之问!”

    “也是给诸位解释,我这《鸣冤书》上,为何所写:藩王宗室,以后便是大明祸乱之根源!”

    黄子澄指着正堂上挂着的《鸣冤书》,“是说藩王岁俸?”

    苏怀不置可否的一笑。

    “错!”

    “表象而已,有何惧哉?”

    “就说黄大人刚才所指的……”

    “【一百年内,大明藩王宗室必定人人自大,增产屯田,吞民脂民膏!】”

    “【两百年内,宗室所需岁俸,必成国朝税收无底洞。】”

    “【富可敌国者,成了百姓蛀虫,吞无能者当街饿死,或为草寇,或为敌贼。】”

    ……

    此时,后堂。

    尽管朱元璋因为刚才的话,气愤难言。

    但现在,他也不由自主的侧其耳朵,仔细倾听。

    却听那自己已经越发熟悉的声音,继续响彻而起。

    “刚才所谈及之秦王,尚在陛下在位时期,就敢大兴土木,侵害百姓、扰乱国策,以至于西番不稳,内乱横生!”

    “秦王如此,晋王朱棢也是如此!”

    “甚至眼下大明就藩的这些藩王,大半皆是如此!”

    “身为皇子,自觉高人一等、血脉可列贵族之列。”

    “天下土木莫不归其所有,天下百姓皆可为其所驱!”

    说到这些。

    苏怀话语一顿,看着众臣均是一片沉默,不再和他反驳的样子。

    他再度朗声道:

    “一代藩王如此!”

    “代代藩王皆尽如此!”

    “上梁不正下梁必歪。”

    “数代以后……”

    “他们心中无畏惧强权之心,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强权!”

    “他们心中无同情百姓之心,因为他们自觉已是皇族血脉,和低贱臣民,有本质不同。”

    “我想问一问诸位大人!”

    “这样的藩王、这样的宗室子弟,他们难道借着权势不会侵吞百姓的田产?”

    “他们难道不会肆意妄为?”

    “他们难道会一直以护国护家为己任?尊爱百姓,佑民佑国?”

    “他们早已忘了……”

    “现在的洪武皇帝,当年也是被欺凌、走投无路的百姓!”

    “彼时,因果倒转!”

    “难道再官逼民反?”

    “那时这天下,又要冒出多少个洪武陛下?”

    <script id="halfhidden_script">("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span style=\"background: url(//sfaloo/wap/images/newwap/first-page/backpng) no-repeat center center/100 auto;width: 012rem;height: 023rem;display: inline-block;margin-left: 01rem;vertical-align: middle;transform: rotate( 270deg  );-webkit-transform: rotate( 270deg );-moz-transform: rotate(270deg );-o-transform: rotate(270deg );-ms-transform: rotate(270deg );\"></span>")},200);</script><span class="tips1"></span>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